虚阁网 > 历史小说 > 刘邦大传 | 上页 下页
三九


  楚怀王乃乘势召集军团将领及部落长老会议,公开推举宋义,并由宋义亲自说明其军事计划。

  由于宋义经验丰富,能说善道,远在项羽之上。何况项羽不过才二十四岁左右,要统合庞大复杂组织的楚军,的确经验及声望皆不足。范增也只得居中协调,让项家军团同意由宋义领军。

  楚怀王乃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北上援救赵国。

  除了这支主力部队以外,楚国所有别动部队也都由宋义指挥,为显示宋义的官职高于项羽及刘邦等的“侯”爵号,又不超越项梁原有的“君”爵号,乃赐名号为“卿子冠军”。

  §形象特殊,刘邦成为西征军司令

  为了鼓舞楚军在项梁失败后颓靡不安的士气,楚国诸长老主张有系统地向秦军展开反击,以夺回主动地位。因此打算把这次的军事行动,不只限定在救援越国而已,希望提升到能直接攻击秦王朝的大本营——关中地区。

  楚怀王更意气焕发地向诸将表示:“我们就在这里相互约定,先入关中者为关中之王。”

  关中是渭水、径河、洛河等冲积而成的黄土盆地,生产力丰富。由于以农立国的周王室曾以此为根据地,因而水利建设完整,生产力庞大,秦王朝也在此建立他们征服全国。统一天下的大本营。

  当前,关中是所有想逐鹿天下的野心家们,最心仪的“梦中情人”了。

  不过这位“美女”可不容易占有,因为这个盆地四面八方均为险恶的丛山峻岭包围着,只有西方的函谷关、西南的武关及南方的散关可以进得来。

  所谓的“关”,是狭隘的山岭缺口,只要少数兵力防守,再多的大军都由于攻击面太小,根本发挥不了攻势力量。所谓“一夫把关,万夫莫开”,便是形容这种易守难攻的军事重镇。

  如果以行军的速度而言,西面的函谷关外,地势平坦,较易掌握。只是函谷关外的洛阳盆地及荥阳等粮仓,一向是章邯军团的大本营,除非能击溃章邯军,否则想由此攻向函谷关比登天还难。

  这时候,章邯的声望如日中天,就算宋义亲自出马也得小心谨慎,因此这条攻入关中的路线,并不被诸将所看好。

  但项羽由于痛恨章邯杀害项梁,一直急着想报仇。他所以听从范增建议,退居次将位置,便在取得实际率军攻打章邯的机会,因此他独持异议地主动建议争取这条路线。

  宋义既取得军权,心中对“项家军”也难免有所愧疚,所以也同意由项羽担任此主力出击的任务。

  但这条战线,势必先和章邯军团对决,是用硬碰硬的策略,因而尚需派出一支别动部队,由武关威胁关中地区,分散秦军防卫,也可减轻和章邯决战时的压力。

  宋义对章邯的战术有深入研究,对章邯擅长快速集结军力的本领颇为警惕,因此他认为西征军团的作战力,也必须有相当威胁作用,可以加重章邯集结主力的困难,让预计攻打函谷关的主力部队压力较小。

  楚国的长老们商议,楚国的主力大多属项梁统辖,包括英布和蒲将军的游击部队,都明显有亲“项家军”倾向。吕臣的军队必须戍卫中央,其余较具独立性的小军团又必须归宋义统领,因此真正能动用又具有独力作战能力的将领和军团并不多。

  正在伤脑筋的时候,突然有人灵机一动提到了刘邦。

  §宽大长者,未来劲敌

  在楚怀王周围长老的心目中,刘邦属亲“项家军”派。他投奔项梁后,接受编组成副军,后因表现良好,常奉命随同项羽打先锋。但他到底不是“项家军”嫡系,而且个性温和,能够协调,本身立功又多,在楚军中声望还不错,因此拉拢他来对抗项羽,未尝不是好办法。

  加上刘邦出身不高,就算“养”大了,对楚国贵族也不会有太大的威胁。

  因此他们联名向怀王建议道:“项羽为人剽悍,个性残忍,曾受命攻打襄城,破城之日活埋襄城投降秦军,无一幸免。以往他攻打的地区,也都残杀过重,因而在秦国军民心目中,是位凶残恶棍。况且西征所经途中,过去均是楚秦会战的重要战场,陈胜和项梁在这地方也遭严重反抗而失败,如再派项羽前往,势必会遭到更顽强的反抗,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为今之计,不如派遣一位有长者风度的将领,以‘义理’的形象主导这场战争,并以此向秦国父老兄弟宣示楚国治世的态度。秦国父兄长久以来,对他们君王过分严苛的执政方式,早已深受其苦,此时若是有位心怀仁义的长者前往,不以侵暴的行为对待他们,反而比较能松懈他们的反抗心,也比较容易攻得下来。

  “以这种标准,项羽绝不可派遣在这条西征战线上。综观诸军团将领,只有刘邦一向宽大温和,正合乎此形象,宜任命他为西征军统领!”

  楚怀王乃正式下令,项羽随同宋义北上去对抗章邯,解除巨鹿之围,刘邦则出任西征军总司令,向西收编陈胜和项梁失败后残留在各地的军团,并汇集力量,准备入侵关中。

  这件人事安排,有些值得我们去关心的焦点。以现有资料来看,项羽对部属极重礼节,加上本身条件好,深得部属崇拜,惟一的弱点是年纪较轻,经验不足,但是有范增从旁协助,应不致有太大毛病。

  对内部而言,项羽的领导魅力是绝对足够的,工作效率又高,这样的将领的确找不到什么缺点。

  作战方面,项羽英勇无比,冲刺时经常身先士卒,因此由他领队,军队特别勇敢,士气高昂,战场上的效率几乎无人能比。

  因此,他在打击敌人方面也特别有效率,经常毫无顾忌的残杀对方。他的震撼力虽强,但是在处理襄城治理降兵事件时却严重伤害楚军形象,反而坚定秦军抵抗之心,这便是楚国长老们所谓“剽悍滑贼,不可遣”的主要原因。

  刘邦正好相反,出身农家,使他几乎无法操作“繁文缛节”,诚如王陵日后对刘邦的评语“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所以由“内部管理”上来讲,刘邦是不容易令人“服气”的领袖,除了少数深知其“个性”而喜欢他的人外,以“理性”来看刘邦的领导风范并不算特别突出。

  不过看似“无效”的管理,却也使刘邦给人较少压力。夏侯婴便认为刘邦那种“无为”的领导方式,更让别人觉得他需要帮助,而产生一股让人喜欢接近的领导魁力。

  对敌人而言,总觉得刘邦是个温和而较容易协调的对手,他没有强力的主见,总摆出一副“可以谈”的姿态,也颇合乎兵法上所言的“无智名,无勇功”,这便是楚国长老们口中的“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但刘邦也绝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软弱无力。他平常的表现颇大胆而无视困难,加入项梁阵营后的表现也都相当有“成绩”,所以才会被视为有“独立”作战力的将领。只是他的领导方式和项羽完全不同,却也因为这不同的形象,在别人心目中反而成了“旗鼓相当”的对手。

  这个事件让刘邦异军突起,在楚军中和项羽拥有平起平坐的竞争地位。

  刘邦的军队在砀集结,由于均属二军,因此组织小而杂,但刘邦仍大胆地挥军西向。当他率军直入颖川附近的杜里时,便碰到了秦国驻在魏地的守军,刘邦军发动猛攻,秦军以后方补给战线太长,退守至昌邑和高阳一带。

  刘邦的西征军,一开始还算顺利。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