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康熙 | 上页 下页 |
九 |
|
到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中旬,形势进一步恶化。耿精忠受吴三桂煽惑,占据福建反叛。因而浙江顿时紧张,温州府所属营兵降贼,黄岩总兵官所属太平营叛乱,平阳兵变,耿精忠悍将曾养性乘机北上,占领浙江南部。耿精忠与吴三桂约定合攻江西。康熙帝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及时加强江南各地的军事力量,防止吴、耿会师江西。 康熙十三年(1674)四月初,吴三桂放还朝廷使臣折尔肯、傅达礼,并带来“词语乖戾,妄行乞请”的奏章。不久,达赖喇嘛出面,建议朝廷“莫若裂土罢兵”。吴三桂要以平等身份与朝廷对话。康熙帝义无反顾,认为对背恩反叛之徒,或征剿或招降,必消灭为止,不能退让。为彻底粉碎吴三桂的幻想,康熙采纳诸王大臣建议,于四月十三日决定将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孙子吴世霖处绞。将吴应熊正法,确实起到了“以寒老贼之胆,以绝群奸之望,以激励三军之心”的作用。最初吴三桂自恃已占半壁江山,儿子又是皇帝懿亲,朝廷必不杀以为之招抚,当闻知吴应熊被处决,吴三桂“惊悖气夺,遂底于亡”。 福建的形势直接影响到广东。驻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自吴三桂叛乱以来,一直忠于清朝,康熙晋封尚可喜为平南亲王,督抚提镇听其节制,文武官员听其选补。到康熙十五年(1676)初,广东形势亦恶化。尚可喜卧病,长子尚之信暂代理事,尚之信于二月二十一日,守其父府第,倡兵作乱,受吴三桂招讨大将军伪职,杀其父亲身旁得力谋士金光,夺其弟尚之孝的兵权。 康熙帝一直采取剿抚并用的政策。平叛战争伊始,康熙即有招抚敌人之意。康熙十三年十二月初四,陕西提督王辅臣因为绿营官兵的地位不受信任而反叛,康熙曾连降专敕招抚。尽管开始招抚未能奏效,后来还是采取“剿抚并用”的方法较快地稳定了西北局势。从此,康熙帝将“剿抚并用”策略迅速推广于各个战场,令对“叛变之人”,只要有“悔罪输诚之心”,皆可容纳。 继陕西之后,康熙将下一个剿抚重点定在福建。 他一向认为耿精忠与吴三桂不同,“必系一时无知,堕人狡计”,故将吴三桂在京的子孙正法,耿精忠诸弟照旧宽容,所属官兵亦未加罪。因此,早在耿精忠叛乱不久,康熙就遣工部郎中周襄绪偕耿精忠护卫陈嘉猷赴闽,传谕耿精忠。后来对其加强了军事进攻,仍不忘经常派人前往招抚。 康熙十五年(1676)八月,清军平闽大局已定,康熙为尽快解决福建问题,为广东作出榜样,谕康亲王:“以时势晓谕耿精忠早降,以副朕安辑民生至意。”九月,康亲王大军收复建宁(今福建建瓯)、延平(今福建南平)等府,耿精忠无力再战,派其子耿显祚赴延平迎康亲王军队抵福州。十月初四,耿精忠率文武官员出城相迎。康熙命耿精忠仍留靖南王爵,率领所属官兵随大军征剿海逆,“图功赎罪”。此后,福建、浙江各地叛军纷纷投诚,福建、浙江相继平定。 耿精忠降清后,尚之信也主动派人持密书至简亲王喇布军前请降。康熙于十二月九日降敕赦免其罪,令其“相机剿贼,立功自效”。同时命莽依图为镇南将军,领兵自赣州入广东受降。十六年(1677) 四月二十九日,莽依图兵抵韶州,尚之信于五月初四率省城文武官员及兵民剃发投降。康熙命尚之信袭封平南亲王,下属将领各复旧职。康熙十六年(1677)上半年,广东全部平定。 康熙十五年五月至十六年五月,是康熙剿抚并用政策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年。陕西、福建、广东叛乱相继顺利解决,对广西叛军的招抚工作也在加紧进行。 从此清廷从与敌相持状态转入反攻。 康熙十六年六月十六日,康熙敕谕各省王、贝勒、大将军、将军、总督、巡抚、提督等,部署在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全面推行“剿抚并行”的政策。 其中进一步具体申明招抚政策:“今特颁敕谕,概示招徕。凡在贼中文武官员兵民人等,悔罪归正,前事悉赦不问。仍照常加恩。或有擒杀贼首,提献军前,及以城池兵马来归者,仍论功优叙,尔等即宣布晓谕,以副朕宽仁矜全之意。”以后,每当战事进展到关键时刻,康熙帝都发布招降敕书,由专门从事招抚的人员掌管,随时发送。康熙帝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剿抚并用策略,表现了高度坚持原则的精神和求实态度。 康熙一向认为吴三桂是主要敌人,湖南是主要战场。他自平叛战争以来,一直把主要精力投入湖南战场。他在处置陕西紧急事变中,也始终在考虑湖南问题,拟定一项新的作战方案,即改正面进攻为迂回包围。他认为,吴三桂长期占据岳州(今湖南岳阳)、澧州(湖南澧县)等地,主要军粮来源于长沙、衡州,因而欲灭吴三桂,必攻长沙,断其饷道。因此,康熙于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命令岳乐“将江西要地速行整理,稍有就绪,即进取湖南”。康熙周密计划、严密部署主攻湖南,终于取得了湖南战场的主动权。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