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小说 > 王尔烈全传 | 上页 下页 |
八二 |
|
王尔烈看了第一幅画,见上面画的是:茶树一丛,茅屋两间,茶女坐于其中。他略加思索,题诗道: 茅屋座落万山中, 村南村北尽丛茗。 花后雨前忙不赢, 圣上朝问女茶工。 王尔烈看了第二幅画,见上面画的是:两个包头巾女子,手执茶篮,正在往山坡上爬。遂题诗道: 晓起临装聊整容, 出户登山露方浓。 小姑小妇同携手, 圣问菘萝第几峰。 王尔烈看了第三幅画,见上面画的是:茅屋青烟缭绕,茶农正在焙茶。于是,他题诗道: 茶农茅屋傍垂杨, 一带青烟护草堂。 明月蒙邀来作客, 圣上见女说茶香。 王尔烈看了第四幅画,见上面画的是:梅雨江南,时晴时阴。于是,他题诗道: 晒茶天色最难评, 细雨蒙蒙屡变更。 东山日落西山雨。 君说多晴却少晴。 蔼然看了这四首题诗,连连叫好。 不料,乾隆却说道:“王爱卿,朕要问你:画面上本无有朕,然而你的题诗中却有“圣上朝问”、“圣问”、“圣上见女”、“君说”,岂不是画蛇添足,节外生枝!” 王尔烈说道:“启禀圣上:此诗实是禀圣上所画之本意,臣并未敢画蛇添足,节外生枝。” “那么,那些语句可是由何而来?” “圣上,此画是否为你亲手所作?” “是朕亲手所作。” “那么,画中所露出的意思,岂不正是圣上本意!” 乾隆听了,呵呵大笑,说道:“好你个王尔烈,真是通晓君心啊。” 乾隆、和珅、王尔烈一行,由杭州西南山龙井寺饮过茶,品过茗,便向杭州城里走来。 途中,见一草,状似灯笼花,又似铃儿。问过路人,才知此草名为铃儿草。乾隆好奇,以为此草名好听,便随口占了一联,云:“风吹不响铃儿草。” 随行的王尔烈听了,见路边有打碗花在摇曳。打碗花,也叫牵牛花,还叫鼓子花。其名也很好听。于是,他脱口对上一联,道:“雨打无声鼓子花。” 乾隆一听,暗自叫好。 偏巧,他们来到杭州城里,天色已黑,便径直地进了行宫。这时,有主人登阁点灯送上茶饭。大家用过膳后,便坐在躺椅上看书,以为逍遣。乾隆看了,便顺口说出一联,云:“等灯登阁各读书。” 王尔烈听了乾隆出的上联后,看了一下乾隆,见他移来椅子,依着身边的一弈架,眼望着窗外,看着帘外风摇梧桐。 于是,灵机一动,对道:“移椅依弈一观桐。” 这副对联很各别,能够对上更是不易。上联的“等灯登阁各”和下联的“移椅依弈一”各五个字,都是同音相谐,且动词“等”、“登”与“移”、“依”相对,名词“灯”、“阁”、“书”与“椅”、“弈”、“桐”相对,数词“各”与“一”又相对,真称得上千古妙联了。 此时,和珅正在看一本名叫《烈女传》的书。他见王尔烈先后的将两个楹联的对句都抢了去,便有些不太自在。于是,他对乾隆说道:“圣上,自我大清开国以来,升平盛世,乐业安居,天下归一,万民欢欣,遂在诗坛上出现一种嵌字诗钟。现在,王爱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正在兴头,不妨可以试试。” 乾隆听了,随和道:“坤儿说的在理。那么,你就代朕给王爱卿出一嵌字诗钟来做,看如何?” 和珅说道:“正如我所想。我出的这个诗题,就是从我读的这本《烈女传》上来的,题目叫《闺怨》,限用‘溪’、‘西’、‘鸡’、‘齐’、‘啼’五韵,诗中要嵌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寸’、‘尺’、‘丈’十六个字,诗应是七言律诗,如何?” 乾隆听了,心想:“你和珅这小子,也太是刻苛了,这样的诗,有谁能做得来!” 和珅也自是得意,心想,王尔烈再让你在圣上面前贬我,今天倒要看看你的好瞧。 没想,他刚将诗题和要求说出,王尔烈竟将一诗已悬在唇边了。那诗道: 六曲凭栏九曲溪, 尺书五夜寄辽西。 银河七夕秋填鹊, 玉枕三更冷听鸡。 道路十千肠欲断, 年华二八发初齐。 情波万丈心如一, 四月山深百寸啼。 众人听了,一时大哗,都赞扬王尔烈的诗思敏捷,文才过人。在坐的随行大臣王杰,乃是乾隆朝大名鼎鼎的状元。但是,要能以这样快速度、这样高水平,做得出这样诗来,也是难以成现。想到这里,他心里暗自佩服。随即,王杰又想起一种诗钟来,要试试王尔烈的才华。于是,他说道:“王翰林的嵌字诗,实在高人一筹,我等实不敢当。我现在出一回文诗,它的要求是:每句从第四字起回文,回文接在下句前四个字上,使其轮回成章,妙然成趣。诗的题目吗,就以圣上手中拿的这把小折扇为题吧。如何?” 王尔烈听了,说道:“如此文字游戏,还劳状元郎大驾,实不敢当。然而,即然有邀,就只好献丑了。” 王尔烈说着,便诵出一首七言回文诗来:手中执扇引清风, 扇引清风到身行。 风到身行凉且爽, 行凉且爽与仙同。 爽与仙同逢春夏, 同逢春夏别秋冬。 夏别秋冬无暑久, 冬无暑久周复重。 乾隆帝一听,见身边的这些学士、才子,以他手中的折扇作诗题,来考王尔烈,便也生了兴致,随口说出一联,云:“扇写丹青,一统江山在手。” 王尔烈听了,知道这是圣上出联,要自己作答。他略一张望,见王杰袖筒里带着一册诗书。于是,灵机一动,答道:“袖著典籍,无数圣贤并肩。” 对联极工,天衣无缝,大家都佩服至致。 翌日,乾隆、和珅、王杰、王尔烈等一干人,又在杭州郊外漫游。 时近中午时分,他们择一家酒店坐下,等待用餐。 这时,由里间走出一男一女,前来待客。 那女子,很年轻,只在二八,长得又俏,青丝垂鬓,款款有致;那男子,已年迈,年在七八,生得苍老,一头白发,行动迟缓。 乾隆见了,还以为这家是子孙店,这男女是祖孙俩,于是他过问了一下。这时,听了答话,才得以知晓,这二人是夫妻俩,女的年方十六,男的年已五十六,相差四十年庚。大家听了,都有些惊愕,一席无话。待大家吃喝完毕,走出屋来,便都以此引为笑柄,纷纷谈论起来。 乾隆更是兴致颇浓,兼感叹不已,当即口占一诗,道:二八佳人七八郎, 白发何须配红妆。 夜晚同入销金帐……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