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秋瑾-竞雄女侠传 | 上页 下页 |
九二 |
|
1907年7月15日凌晨,大批举着火把的士兵簇拥着一名女犯人,死刑犯双手被反绑在背后,脚上拖着沉重的铁镣,从陋屋前走过。这些陋屋作为历史的证人,望着逐渐远去的背影会发出怎样的慨叹呢。 山阴县监狱和县衙门坐落在府山,从府山到轩亭口的府山路即现在的府山横街有一公里多长,为了防止革命军劫走犯人,浙江新军第一连队的士兵沿途严密戒备。沿府山路一直向东走,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路,现在叫“解放北路”,和府山路形成丁字路口,这个地方就是轩亭口,清政府把这里当作刑场。为了监斩,绍兴知府贵福、会稽县知县李端年等早已带兵在此等候,无数的火把把阴森的刑场照得通明。李宗岳为了指挥押送犯人,走在队伍的最后面。 鲁迅曾经在短篇小说《药》里这样描述轩亭口,“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 《鲁迅文集》(筑摩书房出版)第一卷(第405页)中,关于这缺的□字,(编者)有如下这样的说明: 如将缺的□字补上,那就是“古轩亭口”四字。在绍兴府的市中心、官厅街的附近有一条叫作轩亭口的大道,那条大道的街口有一座牌楼(就像是日本的鸟居似的涂满红色的门楼),牌楼上面悬挂着一块匾额,“古轩亭口”就是写在那匾额上的四个字。在这旁边有一处刑场(以前处刑都在热闹的地方、在众人围观之下进行。这可以参照《阿Q正传》),秋瑾(清朝末年的女革命家,参见《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也是在那个地方被杀害的。暗示了这部小说的背景就是在绍兴。 逐渐走近刑场,秋瑾凝视着火把,坦然镇静,没有丝毫恐惧。铁镣咬噬着她的皮肉,双脚鲜血粼粼,这种痛苦也将随着秋瑾生命的终结而结束,不知从什么地方听到的消息,尽管是凌晨四点,但刑场周围早已聚集了大批群众,他们吵嚷一片,嘈杂地要看“革命党女首领被杀头”,现场人声鼎沸。 行刑队的队长大声报告说犯人已带到,并把秋瑾移交给监斩士兵,士兵确认后向知府和知县报告。即使到了现在,贵福仍然害怕秋瑾再次当众称他为“同志”,因此就像自己要被斩首似的浑身颤抖。陶成章在《浙案纪略·绍兴之难》中写道:“(秋瑾)遂于翌晨四时就义于轩亭口下。盖贵福畏之甚,不敢稍留片时也。” 终于,秋瑾被按倒在刑具旁,刽子手抓住秋瑾的肩膀让她跪在指定的地方。可以想象此刻伤痛一定瞬间痛彻全身。但秋瑾咬紧牙关忍受着最后的痛苦,命令已举起屠刀的刽子手说:“稍等,我要和熟人告别。” 说完,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秋瑾凝视着拥挤嘈杂的人群,他们在翘首等待着行刑的瞬间。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 片刻,秋瑾露出满足的表情,静静地闭上双眼,垂下头用低沉的声音叫道:“可以。” 刽子手立即挥起屠刀,秋瑾的头颅滚落在地面,身体向前扑地倒下,从脖颈处潮水般喷出的鲜血顿时将地面染成一片红色。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