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洪秀全 | 上页 下页


  §第三章 金田起义

  洪秀全出生之时,清王朝已是危机四伏、风雨飘摇了。

  封建统治者政治腐败,贪污成风,财政拮据,军备废弛。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地租剥削率急剧增加,广大农民日益贫困破产,过着啼饥号寒的生活。晚清著名诗人龚自珍,揭露当时清朝封建统治者不事生产、横征暴敛的罪行时说:

  不论盐铁不筹河,
  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
  屠牛哪不胜栽禾。

  中国在这样腐朽的封建统治者控制下,自然容易成为西方列强鱼肉的对象。1840年6月(清道光二十年),英国为了向中国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在广州虎门海面上发动了侵华战争。以林则徐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奋起抵抗。离洪秀全家乡七十余里的三元里人民,高举平英团大旗,狠狠打击了侵略军,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外国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但是,由于清朝政府推行“防民甚于防寇”的对外妥协投降的方针,鸦片战争以中国的悲惨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在英国侵略军炮舰威逼之下,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后,伸进了侵略的魔爪。它们以不平等条约为护符,大批倾销鸦片。鸦片输入量从40年代的4万多箱剧增到50年代的7万多箱。同时,侵略者还大量倾销洋纱洋布,造成南中国沿海通商口岸“土纱、土布,削减大半”,剥夺了中国农民的手工业者的生计。

  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把中国人民推向了灾难的深渊。“村村饿莩相枕藉,十室九家无炊烟”。这种双重压迫是会促使农民觉醒的。

  鸦片战争后,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无地无之,无时无之”,此伏彼起,连绵不断。

  两广地区受到外国侵略者的祸害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荼毒,更甚于内地各省,因此,人民的反抗也就更炽烈。以广西来说,1847年到1850年,广西天地会武装反清斗争遍及全省“五府一州”。据文献记载,起义队伍就有二三十股。清朝统治者惊呼哀叹,甚而推测“终必有溃烂不可收拾”之势。

  经过洪秀全、冯云山等长期的思想和组织准备,到1850年上半年,拜上帝教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信徒由1847年时的三千人剧增到上万人。这样,以紫荆山为中心,西起武宣县,东到平南县、藤县,北自象州,西南至博白、陆川、贵县,以及广东的信宜、高州等地几乎都有拜上帝教的组织。参加拜上帝教的人,大多是汉、壮、瑶等各族的贫苦农民、手工业者、游民和穷苦的知识分子,也有一部分地主富户。

  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下,洪秀全觉得武装大起义的主客观条件都已经成熟,于是他不失时机地把武装起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1850年2月,道光皇帝死,咸丰皇帝即位。6月,秀全派江隆昌等往广东接眷属来广西。他还假借上帝之口说:“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我将遣大灾降世,凡信仰坚定不移者将得救,其不信者将有瘟疫,过了8月之后,有田不能耕,有人没处住,因此之故,当召汝之家人及亲戚至此。”

  这说明秀全这时已决定进行武装起义了。就在这时,秀全写了一首诗,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首诗说:

  近世烟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
  福州被陷从难陷,上帝当崇毕竟崇。
  明主敲诗曾咏菊,汉皇置枪歌大风。
  古来事业有人做,黑雾收残一鉴中。

  透过宗教的语言,这首诗清楚地告诉我们:洪秀全决心效法朱元璋、刘邦等举行起义,以实现自己拯救中国的大业了。

  为了武装起义,洪秀全一方面令杨秀清在紫荆山区设立营盘,训练拜上帝教信徒,又命韦昌辉在金田村开炉督造兵器。

  另一方面,他与冯云山则到平南花洲山人村胡以晃家隐居,制造武器,积极准备起义。

  1850年7月,洪秀全在花洲发布武装起义的动员令——“团营”,要求各地拜上帝教徒到金田集中。

  在洪秀全号召下,各地教徒闻风而起,纷纷向金田村集中。为了适应武装斗争的需要,秀全创立了圣(公)库制度。教徒“将田产屋宇变卖,易为现金,而将一切所有交纳于公库,全体衣食俱由公款开支,一律平均。”

  因有此均产制度,人数愈为增加。

  在发布“团营”令的同时,秀全等还按照《周礼》,把信徒组织起来,按“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编组入兵册。一军共官兵13125人。军帅之上有监军、总制、将军、指挥、检点、丞相等职衔。

  到9月底,参加金田“团营”的拜上帝教徒除紫荆山区杨秀清、金田村韦昌辉率领的三千余人外,还有贵县石达开、秦日纲统率的龙山矿工一千余人,平南胡以晃领导的二千余人,赖九率领的陆川队伍千余人,黄文金统率的博白队伍二千余人,以及武宣、象州等地的起义队伍,合计为万余人。这支新的队伍,已经成为当时广西最有组织和影响的一支农民武装力量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