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海瑞 | 上页 下页 |
二〇 |
|
§兴国发威 嘉靖四十一年十二月,海瑞调任江西兴国任县令。 在兴国干了一年半,时间不长,但海瑞已经有了淳安从政的经验,再接手兴国工作,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的。他工作热情不减,紧锣密鼓地裁减冗员,丈量土地,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干成了好几件大事: 一是整顿屯田。明初,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朝廷决定在兴国县内划出一部分土地,由军队负责耕种。 但实际上,军队并没有耕种这些土地,而全部将这些地佃出,军队坐收渔利。海瑞认为,在明初,这种现象情有可原。但以后世风败坏,军队让佃农多开垦了许多土地,还侵占周边农民的田地,百姓不敢说一个不字。海瑞将军队多开垦出来的荒地补给周围的农民,免去农民按年上缴给军队的军粮。这样,既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又使军队对管理自己的屯田更为精心。 二是发挥地多优势。兴国的地多,不仅坡地没开,平地也相当富余。且富余之田各村都有。海瑞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吸纳周边游民前来耕种,一来可以多产粮食,二来可以多收税赋,三来可以防止寇患。这一政策相当受欢迎,很快富余之地悉数被开垦出来。游民少了,治安状况也大有好转。 三是清理关卡。这关卡原来没有,后为了抵御盗贼和土匪,才在道口路边设置了不少关卡。这些关卡的职能后来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些地方官员捞取外快的腰包。实践证明,这些关卡在抵御盗贼、消灭土匪方面没有什么作用。因此,海瑞取消了大部分关卡,调整了其余的关卡,明确规定其职责,使之在关键时刻发挥应有的作用。过去关卡的兵士在执行任务时,时常要敲诈百姓,其凶狠造成的危害甚至超过盗贼土匪。整顿之后,气象为之一新。 四是均赋役。兴国赋役的标准是早年制定的。多年过去,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由于兵乱、灾荒等等,许多农民外出逃荒,村民数量大幅度减少,可赋役仍坚持原定标准,这样,余下的村民的负担就更重了。他们不堪重负,于是有更多的人流失,造成恶性循环。海瑞重新核定了各村的人口,丈量了各村的土地,确定了新的赋役标准,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五是取消“红帖马船”。“红帖马船”指的是在规定赋役之外,另外为招待过往官员而收取的费用。 因为这笔费用没有明确规定,一些地方官员就借口加倍收取,中饱私囊。海瑞干脆将此项费用革除,断了可能发生腐败的漏洞。 六是招抚逃民。由于多种原因,兴国历年外逃的农民不少。农民外逃的基本原因是贫穷。由于外逃之后,他们本来应该承担的赋役就连年累计,一旦回来,则一并追缴。因此,逃民鲜有回乡。他们逃走后,大量土地荒芜,县里的实际收入减少。因此,海瑞下决心免去了逃民所欠的赋役。这一政策吸引了很多逃民回归,于是,土地又重新耕作,县里从中也得到不少收益。 七是停设哨官。在嘉靖三十年初设哨官,招募了一些武艺比较高强的人,让他们带兵巡逻,以保证安全。但实际上没有用处,因为,本来各村、各乡就都有自己的卫队,真的出现情况,哨官所带的少量兵丁也解决不了问题。因此,海瑞决定一概停设。 八是裁减冗员。这是海瑞在淳安认真做过的一项工作,有相当经验。这次做得更为细致和果断,根据兴国的实际情况,海瑞裁减了将近一半中层官员。 另外,还有一件事很快人心,即反对乡官张鏊。 张鏊曾作过兵部尚书,是个相当于部长级的大官。退休后到江西南昌养老。他有两个侄子张豹和张魁仗着伯父的名望,到兴国买木材。他们不是买了木材就走,而是作威作福,无恶不作,老百姓被他们害得不浅。 海瑞知道后,派人传讯,他们却不把海瑞放在眼里,以为伯父的名气大,没人能把他们怎么样,几次传讯都不来,甚至还跑到县衙门大吵大闹。海瑞大怒,当即命人拿下张豹兄弟俩,以扰乱治安的罪名将他们送到府里,不料府里不敢得罪,将张豹兄弟俩无罪释放。 海瑞不干,再次拿住张豹兄弟俩。张鏊出面写信求情,海瑞不理。张鏊又四处活动,托关系,想办法。终于又把张豹兄弟俩保了出来。可海瑞坚决不放过这两个坏蛋,不断写信申诉,终于把张豹、张魁判了罪。 海瑞在淳安、兴国任职的经历对于他本人有重要意义。他在最基层的政府机构中,学到了一般管理的知识,积累了必要的经验。同时,他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品格风貌。由于他的人品端正,刚直不阿,又一心为百姓办事,因此很受百姓欢迎。他离开淳安和兴国的时候,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欢送,几乎不得脱身,最后还是乘夜从小路脱身。百姓的支持,也坚定了海瑞的信心,使得他能够下决心批评皇帝,勇斗大官,威信也不断提高。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