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海瑞 | 上页 下页 |
一五 |
|
§兴学筑城 淳安学校少而祠堂庙宇多,海瑞对此大为不满,深感焦虑,他下令毁祠堂而建学校,并根据他在南平的经验,确立了严格的校规,明确要求各校要以圣贤之道为根本教授内容,要求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他提出,教官掌管一个地区的教育事业,这个地区的事业是否兴旺,有赖于这个地区居民内在素质的陶冶。 本县学校所教育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庸才俗子,而是将成大器的俊杰之才。我们要干的事情很多,教官决不可懈怠松弛。应该认真地向学生讲解经书、性鉴、史、诸集等,让众弟子朝夕习读,月日会课,切磋琢磨,使他们能够明义理,纯心性。他日走上仕途之路,写文章做事情皆从道德原理出发,则说明他们已经学有所成了。这才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海瑞非常重视教官自身的素质,“师道立,善人多必矣。”他始终坚持这一信念,只要有过得硬的教师,就能教出好的学生。他要让更多的淳安英才深入全面地掌握圣贤道义。 他相信,如此能够保证淳安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对一些教官不负责任,只知和学生一起喝酒唱歌,搞那些庸俗不堪的无聊事情的现象,海瑞非常痛恨。他批评说,这些人对经义治事的要求,忠臣孝子的规矩,都懵然罔闻,这样,如何能教出合格的学生来。而收下学生的见面礼,对于搞好教学又有什么用处。这样的人,不配做教官。 由于海瑞的重视,使得淳安的学校很快发展起来,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那时,中国东南沿海常受外敌侵扰。这些烧杀抢掠的海盗就是倭寇。倭寇自明朝初就开始骚扰我国海上渔民和沿海居民。但明初朱元璋站稳脚跟以后,国力开始强盛,海上防范也比较严密,倭寇的侵扰尚未构成严重事态。明中期,国力渐衰,海防松弛,倭患日益严重起来。在所谓倭寇中,有很多是我国沿海流民。这些当地盗贼逃到海上,与倭人联合起来。由于他们对我国的情况比较熟悉,所以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由于其中有不少是徽州(即今天安徽歙县)一带的人,因此,他们上岸回徽歙老家时,途中必然要经过淳安,搞得淳安居民心惊肉跳。每次闻有倭寇来犯,淳安民众即四处逃生避难,十分苦恼。海瑞问他人,淳安有城墙,为什么不进行抵抗。县吏告诉他说,淳安只有土城墙,低矮破旧,虽然隔几年就要修一次,但雨水一冲就垮了,没什么用处。想要修坚固一点的城墙,却又没钱。于是,海瑞召集乡绅反复商量,决定稍多花一些钱,修建一座砖石城墙,以求一劳永逸。 海瑞向知府和参政反复申请,终于获得批准。尚缺的一点钱则由本县居民分摊,大户出五两,小户出三两,可以分两年偿付,并不增加百姓太多的负担。经过众人的共同努力,终于修成了一座新城。新城筑高一丈七尺,垛高五尺,共高二丈二尺,下阔一丈三尺,上阔九尺。砖石砌成,坚固耐用。为了保证筑城的质量,海瑞合理组织施工队伍,不同方向的城墙分由相应区域的居民为主施工,并明确责任,不管是哪一段城墙出了问题,都由该部分的施工负责人承担责任。海瑞自己也始终在施工现场督察,以确保新城的质量。新城修好后,倭寇再没有到这里来骚扰过,本县百姓得以解除倭患之扰,无不拍手称快。当然,后来戚继光的戚家军同各路平倭部队一起荡平了倭寇,确保了沿海的安宁,淳安就再没有后患了。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