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韩愈 | 上页 下页
三五


  §第十五章 释奴婢袁州留名 归长安庐山访友

  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宪宗驾崩。举国哀痛。

  二月三日穆宗即位,八日,韩愈到达袁州,出任刺史。

  袁州,地处今江西宜春县,水旱灾害不断,百姓生活困苦,无奈借钱度日以子女作抵,沦为奴婢者甚多。韩愈到任后,严厉禁止此种作法,并设法放出典押过期的奴婢731人,深受百姓称颂。

  这日,韩愈处理完公务,来到后面的宅院,放松一下自己疲惫的神经。一仆役过来,递上一封书信,道:

  “老爷,刚才一个人送来的。”

  韩愈接过信,当即拆开看了起来。原来是刑部尚书孟简写来的,问韩愈与一位叫大颠的高僧交往,并在离开潮州时赠衣留别之事是否真实,又道韩愈现在是不是也开始笃信佛教了。

  读后,韩愈哗然一笑,这传言可真快呀,自己不过是与那高僧大颠有几面之缘,觉得他颇聪明,又识道理,而且自己地处偏远,没有人能与自己畅谈,故有所来往,而临别赠衣乃人之常情,怎么又能与崇信佛法相联呢?

  如今这一向虔诚信佛的孟简却来信专程询问此事,京城还不知道传得怎样离神离谱、沸沸扬扬呢。

  当夜,韩愈复信一封否认此事,并坚决重申排佛的立场:

  “孟子云: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杨墨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故曰:能言拒杨墨者皆圣人之徒也。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

  始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

  元和十五年九月二十二日,韩愈调回长安,任国子祭酒。

  十月,韩愈接到诏命,自袁州起程北返。途经并州境内,韩愈想起长兄韩会的朋友萧存曾因疾恶户部尚书裴延龄的奸邪,弃官归隐庐山,决定前往庐山西林寺探访萧存的故居。

  庐山的峰美,层峦叠嶂,怪石嶙峋。庐山的水美,清澈甘凉,遇崖而落成瀑,顺谷奔流成河,各有各的气势,自有自的韵味。

  韩愈一路打问着,来到西林寺,但见人烟稀少,一副破落之象。

  韩愈上前轻轻叩门。

  “吱呀——”大门缓缓地开了一条缝,里面露出了一双戒备的眼睛。

  “施主何事?”一个低沉的女声。

  “小师父,此处可是萧存的故居?”韩愈探问道。

  “萧存早已故去。请问施主何人?”

  “家兄与萧存交好,路过此地,前来拜访。”

  门被打开了,一个身穿长袍的尼姑立在门旁,“施主请进。”她很有礼貌,但眉宇中却透着出家人才有的那份淡漠。

  韩愈打量着寺院,青石板上纤尘不染,只有几片枯叶落在上面,于清静中透着一种萧索。

  “请问小师父,萧存可有后人?”韩愈问。

  “萧存乃贫尼之父。三位兄长早卒,已不在人世。”

  她平静地说。

  “噢,”韩愈心中恻然,人生沧桑,故友不存。

  在寺中稍作停留,韩愈留下百匹细绸,告辞而去,回来作诗《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以记:

  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

  偶到匡山曾住处,几行衰泪落烟霞。

  离开庐山,韩愈自当阳江而上,经过武昌十二月份到达安陆县,却因为关节疼痛难忍,不能上路。

  在潮州、袁州两年,冬季湿冷,韩愈又一心处理公务,不顾惜身体,结果落下了这个毛病,每逢阴雨天气关节就会疼痛,难以下床行走。如今因病难以上路,韩愈心急如焚。

  “四爷,我给你请回郎中了。”这日,韩湘兴冲冲地回来,一个须发斑白的老者紧随其后。

  “快请进来。”韩愈很是高兴。

  望、闻、问、切之后,老郎中道:

  “大人,您这病乃是湿寒入骨,日久生疾。非一日能治愈,必须慢慢调养才可,否则不去根本,以后阴雨天自会重犯。”

  听那郎中说的中肯,韩愈问:

  “这药得吃多久?”

  “半载。”郎中捋着胡须道。

  “这如何能行?”韩愈急了,“我总不能在这儿一住半年呀。”

  “吃些丹药,可立刻见效,至于其他,我可开出药方。大人回京抓药慢慢调养。”

  “好。”韩愈喜道,“快快拿些丹药来。”

  “小人不曾有。”

  “这如何是好。”韩愈刚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大人可与随州刺史周君巢有交?”郎中问。

  “周君巢,与我在汴州同是同僚。”韩愈思忖道。

  “那周刺史经常服食丹药,亦懂得炼制之术。小人开出药方,大人可向他求药。”

  “好,北渚,拿纸笔来。”韩愈性急,对韩湘道。

  “陆孟丘杨久作尘,同时存有更无人。
  金丹别后知传得,乞取刀至救病身。”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