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韩愈 | 上页 下页 |
二 |
|
然而,灾祸却像一朵看不见的黑云,悄悄地逼近了这个快乐温馨的家。 大历十二年四月的一天,韩会怏怏不乐地回到家里,意外地不像往常一样去书馆里与正在读书的韩愈说上几句,也没有饶有趣味地逗弄小成儿。他径直走到自己的书房,掩上了房门。 看出自己丈夫心事重重,郑氏悄悄地尾随而至。 “韩郎,出什么事了?”她开口问道。 “不知什么人向皇上奏了我一本,说我党树元载。 皇上不查,就下诏将我贬职。”韩会长叹了口气。 “元载何人?” “肃宗宝应年间拜相的,当今圣上即位后,他善于逢迎,又因诛除鱼朝恩有功而骄横跋扈,他贪赃枉法,奢侈无度,在长安城内外都有大宅、别墅,宫室之内华冠绝富;又排斥忠良之士,纵容妻子招权纳贿,圣上实在无法含忍,藉图谋不轨之罪名将其赐死。我与他相交甚浅,却不知因得罪何人,被人诬告。” 郑氏无语,官场风云,人心难测。有时一句不慎就会招致杀身之祸。更何况这韩会,一介文人,好论治国济民方略,不知什么时候就得罪他人,遭人忌恨。 没两年,韩会再次被贬,全家人不得不迁至韶州。 韶州地处边远,人烟稀少,气候湿而蚊虫多。贬至韶州,可以说是一种比较重的处罚了。 俗语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韩会被贬韶州,一路旅途劳顿,跋山涉水。再加上气候的不适应,刚到韶州,韩会就病倒了。家里再也没了往日的欢声笑语。郑氏每日端茶送药,操持着一家老小的生活。两个孩子也格外沉默,显出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成熟稳重。 郑氏忙于照顾生病的韩会,年仅10岁的韩愈则看护起幼小的侄儿。对于这个比自己小6岁的侄儿,韩愈格外地喜爱。叔侄俩情同兄弟,两小无猜。 然而,韩会的身体并没有因为郑氏的悉心照料而有所好转,相反,病情却愈发地严重起来。有时咳得猛了,全身剧烈地抖动,似乎五脏六腑都要被咳出来了。 一日,他的精神似乎好转起来了,一直苍白的脸色好像也红润了些。 “愈儿,今日可曾读书?”他问前来送药的韩愈。 “不曾读。”韩愈老老实实地答道。 “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念口生。读书,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韩会长喘了口气,继续道:“时俗好尚骈文,以词藻华丽为荣,不求载道,拘于格式,我颇不以为然。你要多读孔孟诗书,习从古文才是。” 第二天,日上三竿,韩会仍沉睡不醒。郑氏煎好了药,端到上房。 “韩郎,该吃药了。”她轻轻唤道。 没有回答。 “韩郎,”郑氏走到床前,再次轻唤,并伸手轻轻推了推了韩会。 韩会依然不醒。 “韩郎,”郑氏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把手迟迟疑疑地探到韩会鼻前,没有喘息。郑氏的手发抖了,她不信任地把手贴近,屏住呼吸等待着,时间似乎格外地凝重漫长,韩会仍然没有鼻息。 “韩郎——”郑氏发出了撕心裂肺的一声长喊,哭得晕厥过去。 记忆的画面至此停顿,望着车外越来越深的暮色,郑氏已是泪流满面。她不敢再回忆那昨日的伤悲与痛楚,也不愿再次想起孤儿寡母从韶州北归河阳一路上的艰难险阻。韩会的早逝,使她一个妇道人家不得不抛头露面,支持起这个家。几天的工夫,她竟似苍老了十几岁,原本乌黑的秀发中也掺上了缕缕银丝。 回到河阳不满一年,一家老小刚刚安顿下来,节度使们的联合叛乱,又使河阳——这个东都洛阳北面的军事要冲的百姓无法安身立命。好在韩家在2000里外的宣城有点儿祖产,要不然这孤儿寡母真不知去何处安身了。 夜色越来越沉了。天上的星星若隐若现地眨着眼,韩愈与老成已经甜甜地睡了,在他们略带稚气而纯真的脸上,看不出岁月的沧桑与艰难。过去的屡丧亲人的伤痛,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怎样的印记,谁也无从知晓。但孩子是多梦的,他们对未来总是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与憧憬,他们以后的路会怎么走,这也是无人能够预测的。 第二天下午,路的尽头出现了宣城的城门。小成儿与韩愈兴奋得有些坐不住了。 “娘,宣城啥样子呀?”小成儿不断地问这问那,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郑氏微笑着一一作答,她并不像孩子们总是把忧愁抛到脑后,对于以后在宣城的生活她亦不抱什么憧憬,韩家的祖产是微薄的,对于他们孤儿寡母维持生计会很难很难。但她不怕苦不怕累,只希望一家人能在这里平平静静地生活,把愈儿与成儿抚养成人,再也不要有什么变故迫她举家迁移,那时,她们可真是无处可去了。 进得城门,街市上现出了繁华的景象,小贩们不断地吆喝着,卖针头线脑的,卖布料鞋帽的,卖炸糕的,卖烧饼的,吃的用的一应俱全。人们在街市中闲逛、穿梭、有与小贩们讨价还价的,有举着炸糕边吃边看的,也有倒背着手无事闲逛的让人在热闹之中体会到一种平和与安闲。 看着这景象,郑氏不由长舒了口气,心底对以后的生活倒也生出几分希望。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