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曹操 | 上页 下页 |
八 |
|
曹操回到酸枣,看到那些联军首领天天欢宴饮酒聚会喧闹,根本没有作战的打算,感到非常气愤。他对张邈等人说:“各位如果能采纳我的计划,大事必成。请袁绍率河内部队,进逼孟津,酸枣的军队据守成皋(河南省荥阳县),控制敖山——粮草所在地封锁辕山岭,(河南省偃师县南)、太谷口,掌握外围险要,然后请袁术率南阳部队,攻击井水、析县(河南省内乡县北),直入武关(陕西省商县内),威胁三辅。 各军兴筑高大坚固的城堡,严密防守,不跟凉州军团作正面冲突,而只派出游击部队,展示反抗力量的优越形势,静待董卓内部变化。我们名正言顺地讨伐暴逆,可以立即决定胜负。而今,联军用正义号召天下,却迟迟疑疑,不肯前进,使天下失望,我为大家感到羞耻。” 张邈等不能接受这项布置。曹操遂对这些联军将领感到绝望。他知道自己的军队损伤太多,必须整补。 于是就和曹洪、夏侯惇等前往扬州(安徽省及江西省)徐州等地招募新兵。在扬州刺史陈温、丹阳(安徽省宣城)郡长周昕的支持下,招得4000多人。不料到龙亢(安徽省怀远县西北)集合时,新兵发生叛乱,火烧曹操的营帐。曹操亲手杀死了几十人,从大火中冲杀出来。但新兵已大半逃散,决心跟随曹操的只有500多人。后来在銍县(安徽县宿州西南)、建平(河南省夏邑西南)两地又重新招募到1000多士兵加上曹洪的家兵和汴水之战剩下的士兵,共3000余人。曹操带着这支部队再度北上,这次他不再到酸枣和兖州军一起集合了。索性渡过黄河,赶到河内,直接去受盟主袁绍的指挥了。 不久,酸枣粮草告尽,各军拔营星散,同时内讧又起。兖州刺史刘岱和东郡郡长桥瑁,互相仇视,终于刘岱火并了桥瑁,派王肱去东郡当郡长。曹操率军驻扎在袁绍处,受到袁绍的款待,但过了很久,袁绍也同样一句不提出兵的事。曹操坚持要求他出兵,他却反问:“假如讨伐董卓不成功,哪里可以立足容身呢?” “你到底有什么打算呢?”曹操反问。 “我么,准备另立一个”袁绍以为曹操明白了他的意思,便详细谈了自己准备另立幽州牧皇族刘虞做皇帝的计划,并且要曹操支持他。 “我不赞成!”曹操直截了当地说道:“我们兴起义兵,天下莫不响应,这全靠一个‘义’字。皇上幼弱,受到奸臣控制,但并不像西汉朝九任帝刘加那样,有什么罪行。一旦改变了皇帝,天下谁能接受? 各位如果北向刘虞称臣,我自独向西讨伐董卓。” 袁绍得不到曹操的支持,就向其堂弟袁术求助。 谁知袁术自己想当皇帝,怕立刘虞对自己不利,因此竭力反对,而刘虞本人又坚决拒绝袁绍、韩馥要拥他当皇帝的要求,袁绍等只好作罢。 事后,冀州州长韩馥,眼看天下英雄豪杰,都归附袁绍,妒火中烧,便暗中减少粮草供应,打算使袁绍的部队因饥饿而离散。正好,韩馥部将鞠义叛变,韩馥讨伐,反被击败。袁绍就跟鞠义结合,之后又联络幽州降虏校尉公孙瓒南下进攻冀州,乘机胁迫韩馥让出冀州,自任冀州牧,割据河北,逐渐在黄河中下游形成一股强大力量。 从公元190年到公元191年,形势逐渐发生变化。原来在讨伐董卓名义下暂时联合起来的关东豪强,这时已完全转入混战状态。各路将领你争我夺,自相残杀,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大混战,加上之前的董卓迁都之乱,造成了百姓的大量死亡和生产的极大破坏。曹操在他写的《嵩里行》一诗中,以悲痛心情,真实、形象地反映了这个历史事实。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济,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螽,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译文: 起义的关东各州郡长,兴兵讨伐董卓一群恶狼。开始约定会师盟津,大家心里想直捣咸阳。大军虽合却不齐心,观望不前像大雁踟行。彼此争权夺利,不久又动刀枪。淮南袁术称了帝号,北方袁绍私刻玺章。铁甲生了虮螽,百姓大量死亡。白骨露于田野,千里不闻鸡唱。百姓百个只剩一啊,想起来痛断肝肠! 这首五言诗,总共八十个字,却概括了此间纷乱多变的历史事实,犹如一幅历史画卷。语言简洁,气魄宏大,感情深郁,因此,后人称它为“诗史”和“东汉实录”。 嵩里,本地名,在泰山南,据古代迷信的说法,人死灵魂归于嵩里。后被作为乐府曲调名,和在此之前曹操作的另一首直接反映汉末重大历史事件的五言诗《薤露》同属送葬的挽歌,也都属于乐府诗。乐府诗反映现实,一般说来眼界比较狭小,对于重大的政治事件,则很少涉及。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又心怀雄图的曹操,将其才华投注到文学上时,其眼界、气象要广阔得多。挽歌曲子,到了他手下,则成为了短的叙事诗。再看他作的叙述何进邀董卓至董卓迁首都的诗《薤露》: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旦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