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白居易 | 上页 下页 |
一 |
|
§一、诗书世家 唐代宗(李豫)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在河南郑州新郑县东郭宅的一户小官僚家里,我国诗史上继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白居易诞生了。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为“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又因他曾官居太子少傅,所以后世有称他为“白傅”的。 白居易的祖籍是太原。他在作文、写诗署名时,往往自称太原白居易。就是在朋友之间,也都称之为太原人。如元稹为《白氏长庆集》写的序文,开始就写道:“白氏长庆集者,太原人白居易之所作。” 据白居易自述:他的远祖是秦朝名将白起,因有大功于秦,封为武安君。后受人陷害,赐死于杜邮。 后来秦始皇知其冤,念其功,封其子白仲于太原,其子孙遂为太原人。白起以下二十三世孙白邕,曾在后魏时做过太原的太守。到了白邕以下五世孙白建,做过北齐的五丘尚书,赐田于韩城,白家才从太原迁到韩城。白建的曾孙白温做过本朝的朝散大夫检校都官郎中,方始移家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东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鍠是白温的第六个儿子,因白鍠任官河南,白氏遂寄居新郑。白鍠是当世有名的文人,“善属文,尤工五言诗”,曾有文集十卷传世。17岁以明经及第,历任洛阳主簿、酸枣县令、滑台节度使等职。他为官清政,闻于一时。在白居易不到两岁时,他就去世了,享年68岁。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是白鍠的长子,他也是明经出身,先后做过彭城县令、徐州别驾、襄州别驾等职。白季庚41岁时结婚。夫人陈氏,是位善良贤惠、颇有见识的妇人。 白居易兄弟四人,他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两个弟弟。哥哥叫白幼文,曾任浮梁(旧县名,今并入景德镇市)主簿,只活了四十几岁。小弟叫白幼美,小名金刚奴,不幸9岁就夭折了。另一个弟弟叫白行简,小名叫阿怜,官至主客郎中,是文学史上有名的诗人、小说家,著名的唐传奇《李娃传》、《三梦记》就出自他的手笔,从旧的文献记载和白居易的有关诗文来看,白居易他们兄弟之间是和睦友爱的。 白居易的童年是在新郑度过的。当时他的父亲居官在外,很少回家,于是教养子女的责任,就由他的外祖母和母亲承担起来。据白居易自己回忆说:“及居易行简生,夫人鞠养成人,为慈祖母。迨乎洁蒸尝,敬宾客,睦娣姒,工刀尺,善琴书,皆出于余力焉。” 他的读书是由母亲教授的,白居易从小就深爱他的母亲,因为母亲不仅给了他无私的母爱,更教给了他做人的道理。白居易的母亲是一位很有见识的妇人,她很善于教育子女。她对白居易兄弟的爱,超过了一般的骨肉之情。她懂得,作为一个母亲,不但要给儿女们一个血肉之躯,还要给他们一副晶莹无瑕的心肝,更要给他们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所以她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上。白居易生性聪颖,异于常人。在白居易兄弟四个中,母亲特别疼爱他。母亲常常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在亲戚面前夸耀他易儿的聪明,说他刚出世六七个月时,乳母抱他在书屏前玩耍,随意指着“之”、“无”二字读给他听,他虽然不会讲话,但心里似乎已豁然明白,以后不论谁让他指认这两个字,他都能准确地辨认出来。 到了白居易3岁时,母亲便手把手地教他读书写字。 五六岁时他便开始写诗,八九岁时已懂得了诗词声韵。 母亲对他兄弟几人的学业要求很严,但态度又总是那样和蔼可亲。白居易后来在《襄州别驾府君事状》里说:“及别驾府君即世,诸子尚幼未京师学;夫人亲执诗书,昼夜教导,循循善诱,未尝以一呵一杖加之。 十余年间,诸子皆以文学仕进,官至清近,实夫人慈训所致也。”后来,由于家运多舛,白母竟由神经官能症,转为歇斯底里,坠井而死,年仅57岁。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白居易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另外,一些无形的熏陶也对他将来成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起到了启迪和培育的作用。他的祖父“沉厚和易,寡言多可”。但在是非面前,却一丝不苟,而是“辨而守之”,从不动摇。他为官颇有善政,以清正廉洁闻于一时。白鍠很好学,在文学方面很有成就。 他的父亲白季庚为人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常常以忠贞报国为念。他的外祖父陈润,终于鄜城尉,也善写诗。从白居易的父祖辈看来,大都明经出身,而且官阶不高。这就创造了两个条件:一个是熟知儒家学说,一个是比较接近下层的生活。这些对白居易成长,在儿时就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大历八年五月三日,白鍠病死于长安,遵照当时的礼节,白季庚等五弟兄都得丁忧居丧,这期间白季庚一直在家中,白居易得以受到父亲的指点和教诲。 白季庚服丧期满,调宋州司户参军,德宗建中元年,授彭城令。白居易始终跟随母亲住在新郑东郭宅,过着平静自在的快乐日子。 然而这宁静安谧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被乱离所代替了。白居易从此开始了独自漂泊的痛苦岁月。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