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叶赛宁 | 上页 下页 |
四 |
|
在这首诗中,读者可以清晰地听到诗人独特的声音,听到战争给农民带来的苦难的沉痛声音。同时,也可以发现叶赛宁与柯尔佐夫、涅克拉索夫关于农民痛苦命运的诗歌的共鸣。这时的俄罗斯农村是“充满了忧伤的农村”,田园景色美丽,农民赤贫、虔诚、温顺,上空响彻着教堂的钟声…… 怀有远大的抱负的叶赛宁,感到自己在莫斯科心情压抑,没有施展才华的环境和气氛,诗人之间缺少志同道合,更谈不上支持和合作,早已形成的小圈子很难被新人突破,他深信“压在石头下面的水不会流”,决心离开莫斯科,到彼得堡去。他要去找勃洛克,深信当时最有名气的这位诗人会理解他的心情。就这样,他终于抛弃了印刷厂从早晨八点钟到晚上七时一直工作的这份差使,于1915年3月只身去彼得堡。诗人在《自传》中写道:“去到那投靠无门的地方。没有钱,也没带任何推荐信,惟一的财富——诗稿在身边。”叶赛宁力图同首都彼得堡的文艺界取得联系,而在莫斯科发表诗作、在绥汀印刷厂的锻炼、在沙尼亚夫斯基民众大学的攻读以及在苏里科夫文学与音乐小组的活动,都可看作是诗人去彼得堡之前的准备阶段。正是在彼得堡,叶赛宁的诗相继在当时的《银河》、《人民之友》、《火星》等大杂志上刊登出来,引起勃洛克以及“老”一代诗人的注意。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叶赛宁在诗中写道: 作为一个农村的幻想家, 今天,我在首都成为 第一流的知名诗人。 与著名诗人勃洛克相识,使叶赛宁在诗歌艺术上受到不少启发。勃洛克从叶赛宁发自胸臆、从肺腑间流出的感情中感受到农村大自然的朴素、清新的气息,产生了异样的审美愉悦。勃洛克在把叶赛宁介绍给文艺界的朋友时,称叶赛宁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农民诗人”。的确,来自农村的诗人叶赛宁,一下子使迂腐沉闷、颓废神秘的彼得堡诗歌界听到了梁赞云雀的啭鸣,婷婷玉立的白桦与匀称的白杨的絮语…… 在叶赛宁纯真的热情中渗透着对勃洛克的深深敬意。然而,这一时期对叶赛宁影响最大的是克留耶夫。克留耶夫是沃洛格德省的一个农民,颇有知识和才气,他创作了一系列艺术性很强但内容消极保守的诗篇,主要歌颂和美化俄罗斯“万古不变的”农民生活。叶赛宁在彼得堡与克留耶夫相识的时候,克留耶夫已是出版过四本诗集的著名诗人,而且,勃留索夫还为其第一本诗集《松涛回荡》(1912)撰写过前言。叶赛宁感到惊讶的是,克留耶夫的许多诗都与他自己的诗近似。 克留耶夫力图把叶赛宁拉到自己一边,使其免受彼得堡颓废文人的影响。克留耶夫曾在信中写道:“我的白鸽子……你心里明白,我和你是文学菜园子里的两头山羊,只是出于怜悯他们才容忍我们,而在这个菜园子里有不少有毒的、带刺的仙人掌,我和你都必须躲避它们,以确保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健康。”①叶赛宁当时经常与克留耶夫一起出席各种诗歌朗诵晚会,甚至还成为梅烈日科夫斯基与吉皮乌斯夫妇的沙龙里的座上宾。两人常常用手风琴伴奏,让新颖独特的诗歌风味传遍彼得堡。克留耶夫总是一身农民打扮,诗的风味新颖独特,诗的内容通常都是歌唱理想化了的农村生活。 ①参阅E.纳乌莫夫:《谢尔盖·叶赛宁·生平与创作》第34页,教育出版社,列宁格勒,1960年。 1915年11月,叶赛宁的第一本诗集《扫墓日》终于在克留耶夫的张罗下由出版家M.B.阿维里扬诺夫出版了。年仅20岁的叶赛宁怀着喜悦的心情当即邮寄给自己的老师希特罗夫一本,扉页上郑重地题写着:“献给年迈的老师叶夫盖尼·米哈伊洛维奇·希特罗夫。”落款是:“知恩 的学生、本书作者C.叶赛宁敬上。”①在彼得堡的那些日子里,叶赛宁一直视克留耶夫为自己的“老师”,可是后来发现自己的诗与克留耶夫的诗有着本质的区别和明显的界限,与克留耶夫只囿于宗教色彩和落后守旧的诗歌范畴相去甚远。克留耶夫似乎整个儿沉湎于过去,而叶赛宁却是迈步向前,面向未来。不久叶赛宁完全明白了,克留耶夫与他是多么格格不入。然而,不管克留耶夫这只“金丝雀”是怎样“在笼子里奄奄一息”,他本人在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诗歌史上还是占有一定地 位的。 ①这本封面已经发黄了的诗集如今保存在康斯坦丁诺沃“叶赛宁文学博物馆”里。 他的品质赢得了人们对他的敬佩。可以说,正是由于他的发现和鼓励才使马雅可夫斯基提前登上了诗坛,而且,他与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之间始终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尽管他们的内心以及诗歌创作的主题和风格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叶赛宁在彼得堡期间,正值文学界存在着诸如象征派、阿克梅派、未来派、新民粹派等各种文学流派,它们都各自对叶赛宁发生过无形的影响。叶赛宁常常处在这些文人的包围之中,成为上流社会贵族沙龙里的上宾,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有害影响。勃洛克曾在给年轻的叶赛宁的信中暗示过他周围环境的可怕,给他以正确的引导:“我想,你所面临的道路也许是漫长的,而为了不误入歧途,你应当慎重,戒骄戒躁。 自己所走过的每一步,迟早都要自己负责。当前,要向前进是非常困难的,在文学道路上前进则尤为困难。”① ①见《星火》周刊1955年第48期。 1916年叶赛宁被征入伍,随军医列车开往前线。他的任务是负责登记伤员的姓名。同年6月,他在阑尾炎手术后得到回故乡休养半月的假期。“面孔瘦削、头发已被剃光”的叶赛宁站在窗前远眺,欣赏朝霞,心头不由地袭来一种凄凉的感觉,慨叹家乡的宁静之余,创作了《我又回到这里自己的家……》一诗,抒发了对离愁和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我又回到这里自己的家, 我的故乡,你沉思而又温柔! …… 往昔曾一起欢娱的友人, 我再也见不着你们的脸庞……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