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叶赛宁 | 上页 下页


  叶赛宁有三个舅舅:大舅舅万尼亚在城里谋生,妻子留在外祖父身边;二舅舅萨沙守在家里务农;三舅舅彼佳是个癫痫病患者,只能做点零活。彼佳舅舅是叶赛宁的第一个朋友,他教外甥用柳条编筐编篓,雕刻、制作画卷轴棒。万尼亚舅妈和外祖父一样,也经常给他讲故事。萨沙舅舅则带他到森林里或者田野上去。生活上叶赛宁得到了外祖父和外祖母无微不至地照料。老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满头金栗色鬈发的外孙日后会成为闻名全俄罗斯的诗人。诚然,叶赛宁最初的老师并不是外祖父和外祖母,而是他的两个舅舅。当年,他的两个调皮的舅舅虽然已是小伙子了,却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讨上老婆。他们把这个满头鬈发的、眼睛炯炯有神的外甥当成了玩物,当成了任意挑逗的小狗。他们经常带叶赛宁到奥卡河去捕鱼和捞虾。叶赛宁在简短的《自传》中回忆道:“有一次,萨沙舅舅带我乘上小船,离开了岸边他就脱掉我的衣服,把我像头小狗丢到水里去。我根本不会游泳,慌忙中只是用手拍打着水,乱扑通。在我还没被水憋住以前,他老是在叫喊:‘哎,笨 蛋!呶,看你有什么用?’”后来,大约在他8岁的时候,另一个舅舅常常把他当成一条猎犬,让他在湖面上游来游去,搜寻猎获的野鸭……关于童年的生活叶赛宁写道:“我在孩子们中间总是淘气大王,打架能手。

  我身上经常不断被抓得伤痕累累。只有外祖母训斥我调皮捣蛋,而外祖父有时还鼓励我打架,并且常常对外祖母说:‘蠢货,别碰他。这样下去他会练得棒棒的!’”

  叶赛宁开阔的胸襟,也许是从外祖父那里继承下来的。他的外祖父季托夫是全村有名的豪放男子汉。每年,外出卖苦力所得的钱,除了用来敬奉教堂的开支,便是把家里酿啤酒的大桶和满筐的葡萄摆在房前,宴请街坊邻居。这种时刻他总是说:“喝吧!吃吧!乐吧!信奉东正教的教民们!积攒钱没有什么用处,人死了什么也带不走……来吧,我们一起来唱歌!”这样欢快的节日气氛有时能持续一个多礼拜。可是到了年底没有钱的时候,他又会由于油盐酱醋之类的小事,找岔儿跟家里的成年人发脾气。然而,任何时候他对孩子都无比善良和温柔。在外祖父的照看下,叶赛宁靠一本破旧的《圣经》学会了读书认字,而从上小学的时候起,他就跟书本交上了朋友,从中发现并牢牢记住了自己在乡村大街上、割草场上乃至夜晚篝火旁所听到过的粗俗而精辟的妙语。叶赛宁从小就喜欢普希金的诗。诗人的妹妹舒拉回忆起母亲时写道:“我们从小时候起就从妈妈那里听到美妙的童话,她讲得娓娓动听,非常出色。

  后来,我们长大了一些时才知道,妈妈所讲给我们听的故事和唱给我们听的歌儿,往往都是普希金、莱蒙托夫、尼基丁以及其他诗人的作品。”

  1909年,叶赛宁以优异的成绩在康斯坦丁诺沃小学毕业,得到了奖状和奖品(几本书和一幅纪念果戈理一百诞辰的肖像)。之后,叶赛宁考进了斯巴斯·克列皮克教会师范学校。当时,这所学校的校门是为地主老爷和神甫子弟而开的,农家孩子一般都被拒之门外。叶赛宁深知机会不易,夜以继日地读书,写诗。童年时代的丰富感受,故乡大自然的美和诗意,构成了叶赛宁诗歌创作的有机部分。

  1911年夏天,叶赛宁利用暑假的时间去莫斯科探望父亲。他在给自己的朋友潘菲洛夫①的信中写道:“我在莫斯科呆了一个星期,后来就离开了。我本来想在那里多呆些日子,可是家里的情况不允许,我给自己买了25本书。”

  ①格里沙·潘菲洛夫是叶赛宁在斯巴斯·克列皮克教会师范学校学习时最亲密的朋友。1912年叶赛宁在该校毕业后便去莫斯科,他们之间书信来往十分频繁,仅叶赛宁写给他的信保留至今的就有19封。

  这二十多本书里包括普希金、莱蒙托夫、柯尔佐夫、涅克拉索夫的诗集。假期里叶赛宁废寝忘食地看书,有时自己会由于书中的滑稽有趣的情节而大笑起来。有一次,正当他哈哈大笑的时刻妈妈走进屋来,遂问道:

  “孩子,你笑什么?”

  “没什么,只不过觉得可笑罢了。”

  “你经常是一个人这么笑吗?”妈妈有点不安地问。

  “那又怎么啦?”

  “在费季亚金村有个执事,他就是这么看书。成天看啊看啊,直看到自己都发了疯。可你还说什么‘那又怎么啦’!都怪那些个书。多好的一个执事啊!”

  望着妈妈充满忧虑和不安的眼睛,叶赛宁禁不住又笑了。

  庄园主库拉科夫的女儿丽吉娅·伊万诺夫娜·卡申娜是一位俊俏的少妇,每年夏天她都带着孩子回到康斯坦丁诺沃去消暑。叶赛宁与其产生了恋情,经常在她家幽会,一起游玩。叶赛宁的母亲十分担心儿子被那少妇“迷住”,常常设法阻拦他们来往。而卡申娜始终情意绵绵,让孩子给叶赛宁送去玫瑰花束。有一次,叶赛宁与卡申娜到深谷去幽会。

  那峡谷景色粗犷,千岩竞秀,叠翠优美,令人心醉神驰。叶赛宁与卡申娜流连忘返,又适逢天降暴雨,深夜方归。爱情是不怎么讲究理智的,那是朦胧的爱的追求使然,但毕竟是爱情在心中萌动。叶赛宁的母亲为此曾十分焦急和不安。就连叶赛宁的妹妹卡嘉当时也曾祈祷上帝拆散这一对恋人,让他们分道扬镳。这位年轻漂亮、精通法语和英语的女子,后来成为叶赛宁同名长诗《安娜·斯涅金娜》女主人公的原型。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