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亚里士多德 | 上页 下页
二四


  亚里士多德在质料与形式关系问题上,虽然表现了辩证法思想,但他进一步论述时又离开了辩证法。他设置了最后的终极,肯定最后有一个没有质料的纯形式、不带任何潜能的纯现实,即“不动的动者”。窒息了辩证法,又被以后的经院哲学加以利用,去为宗教服务。

  第二,对立与矛盾。古希腊从一开始就在“对立”和“矛盾”的问题上产生种种疑难和困惑。翻开希腊哲学家的残篇和著作,可以发现,关于对立的问题一直是他们探讨的中心问题之一。不过没有人对“对立”这个范畴本身进行研究。亚里士多德对当时经常使用的范畴逐个进行分析,分析每一范畴的各种不同的含义。在《形而上学》等著作中多次讨论关于“对立”的问题。他认为“对立”有四种不同的意义:

  (一)相关的(相对的)。如半与倍,半是倍的半,倍是半的倍,它们是彼此相对地存在的。亚里士多德还认为感觉和被感觉者、知识和被知识者也都是彼此相关而存在的,离开了这一个便无所谓那一个,离开了那一个也无所谓这一个。

  (二)“有”和“缺失”。“缺失”是亚里士多德常用的术语,它指原来(自然地)应有的东西,现在却没有了。如“能看”和“盲”,“盲”就是视觉的缺失。这和相关的不同。“有”是自然有的,“缺失”乃是由于偶然的原因才丧失的,并不是每一个“有”都必然和“缺失”相联系。

  (三)相反的。如善与恶、冷与热等。

  (四)矛盾的。如“这是白的”和“这不是白的”,“他坐着”和“他不坐着”。他指出:相反的和矛盾的二者的区别,在于相反的二极之间可以存在有中间的状态。如善与恶可以有程度的不同,也可以有不善不恶的东西;而在矛盾的二者之间,却只能是非此即彼,不能有中间的东西。事物如果不是白的,就是非白的,不是存在的就是非存在的。当亚里士多德将后者概括为形式逻辑的“矛盾律”时,他又给它加上许多限制:对同一事物,在同一时间和同一方面,不能说它是存在又非存在的。

  关于“对立”的几种含义,以及这些含义是如何区别的,亚里士多德自己的说法在各处说法也不同的,可见对这个问题他也还在探索之中,所以经常修改他自己的看法。他将对立的思想运用于他的哲学体系中,他所说的形式和质料、现实和潜能等都是对立面。但后来他认为质料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因而是没有内在的对立的东西,这就使他脱离了辩证法。

  第三,研究方法中的辩证法。亚里士多德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尊重事实,寻求、探索、排除简单化的独断论。他经常分析名词、范畴的各种含义,为的是说明在什么条件下这个范畴,说明的是什么意义。如他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必须解决的十几个问题,就是他从以前和当时的思想史中总结出来的。他以自己的思辨方法提出这些问题,无论提法还是解答方法,都是辩证的。

  第四,著作中的辩证法形式。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讨论了许多辩证法的范畴。它以运动变化着的现实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离开了事物,就无所谓运动。运动的形式有:本体的生灭、性质的变化、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变化就是从存在到非存在,或者从非存在到存在,这不是从有到绝对的无,或者从绝对的无到有,而只是从潜能的存在到现实的存在。他给运动下的定义是:运动是从潜能到现实的变化,也就是作为潜能事物的实现。能够生成的东西在生成,能够变换性质、数量、位置的东西在变换,这就是运动。所以,运动是一种实现,是尚未完成的实现;而当它完全实现时,运动也就结束了。

  有限无限也反映了他的辩证思想。亚里士多德指出,要否认无限是有困难的。时间无始无终,数量也无限可分,事物的产生和灭亡也是无穷无尽。如果不是这样来认识问题,说事物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那么它由什么来限制呢?只能由事物本身来限制,不能由事物以外的别的东西来限制。这显然是不对的,所以只能承认无限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又讨论了时间。他认为,时间的一部分——“过去”——已经存在过,现在却已不再存在了;还有一部分——“将来”——有待产生,现在尚未存在。应该把时间当作一种运动和变化,但时间和运动变化又不同,变化总是有快有慢,而时间却没有快慢。快慢是用时间来衡量的,所谓快就是时间短而变化大,慢就是时间长而变化小。可是时间却不能用时间本身来衡量,可见时间和运动是有不同的。但时间和运动又不能脱离,任何一种运动发生以后,总有一段时间和它一起过去了。因此,亚里士多德说,时间不是运动,而是使运动成为可以计数的东西,人们总是用时间来判断衡量运动的多和少。同时,人们又用运动来计量时间,即用天体的运动来计量,以年、月、日、时……为单位。所以,时间和运动是相互衡量的。一切存在都存在于时间里,万物都在时间里产生和消灭,不过不是被时间消灭掉,而是和时间一起发生的运动和变化消灭掉。亚里士多德这里已经发现了时间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时间是运动的存在方式,是计量运动的单位。

  从以上论述看,亚里士多德对运动、有限无限、时间空间等问题都作了辩证的分析,他的思辨达到了古希腊哲学的高峰。

  但当他探索运动的永恒性时,又抛弃了辩证法。这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运动的最终原因是第一推动者——不动的动者。之所以陷入反辩证法泥潭,是因为他不懂运动的根源在事物的本身,而总是到事物之外去找原因。

  5.哲学学说产生的条件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学说,就当时的科学和社会发展情况来说,其成就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其中许多理论、观点就是在今天看来仍有其一定的科学价值和认识论价值。他所以能够达到如此高的成就,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指他博学多才,富于探索精神,这一点我们在第三、六章已做过说明。客观原因指当时的理论思想基础和自然科学条件。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学说,继承了他以前哲学家的研究成果。他说,我们受益于前人,不但要感谢那些与我们观点相同的人,就是对那些较浅薄的思想家,也不要忘记他们的好处;因为他们的片言只语正是人们思考问题的先导,这对于后人仍是一个贡献。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