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西蒙娜·波伏瓦 | 上页 下页 |
一一 |
|
§第五章 哲学教师 1931年9月,23岁的西蒙娜·波伏瓦乘火车南下,来到濒临地中海的法国第二大城市马赛。 马赛这座法国南部的著名城市,以其夏日的阳光、美丽的海滩令人神往。由于在历史上,她是连结东西方国家的纽带,因此具有悠久古老的文化传统。波伏瓦对自己能来到这座古老的城市、南部的经济中心和法国的最大港口工作感到十分满意。在这里她成为了受政府委派的、蒙格朗公立中学的一名哲学教师。 在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教师的工作不乏魅力。当时,能踏入教育界,获得稳定有保障的教师职位,对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实属是一件荣幸的事。而在公立中学,哲学教师更是体现国民教育的光荣和神圣的职业。第三共和国尤其重视公立中学的哲学教育,把哲学教育看成是培育公民道德思想品质的重要途径。而当时能获得哲学教师资格证书的更是少数。所以西蒙娜·波伏瓦来到蒙格朗公立中学执教,成为了校方极为关注的人物。 然而,西蒙娜·波伏瓦在蒙格朗中学执教不久,她的表现就令校方感到不满和失望。因为西蒙娜在课堂上经常对社会政治、传统道德、法律制度、社会就业、福利保障以及国家的殖民主义政策等诸多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涉及有关道德的问题上,西蒙娜常常否定正统的道德观念、谴责世俗偏见。她经常跟学生谈及纪德、普鲁斯特,把这两位作家蔑视资本主义社会文明传统、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去思考一些社会问题。 她有时还不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内容的要求授课,只谈她认为是重要的内容。她还不满意传统的教学方法,主张采用启发式、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大量阅读书籍,反对学生死记硬背教师的笔记。但她在蒙格朗中学所作的教学尝试受到了校方和学生家长的反对,人们接受不了西蒙娜·波伏瓦的新思想,校方甚至向她提出了严重警告。但波伏瓦面对校方的强硬态度,也不甘示弱,她决不退让。校方见她固执己见,也只好对此事不了了之了。 在蒙格朗中学,人们对西蒙娜·波伏瓦的指责还不仅于此。人们不仅对她在课堂上否定传统道德,宣扬自由主义思想的做法表示了不满,而且也极看不惯这位喜欢标新立异的女教师那无拘无束、不顾平时生活细节方面的言行。西蒙娜平时在蒙格朗中学喜欢独来独往,且从不结交他人。她总是独自一人去看电影、去咖啡馆、去食堂。在周围人看来,她总是显得有些特别,总是处处与众不同。每逢节假日,她总是单独消遣。她常常在星期四或星期天穿上旧裙子,背上布提包,徒步出门旅行。这种旅行使她一次比一次走得更远。她计划走遍当地的每一个角落。她常常独自一人翻山越岭、爬山涉水,在野外宿营。有时她还拦过路的汽车,搭乘司机们的便车旅行。在旅行中,她也常常遇到不测的险境,但她对此并不畏惧。 对于西蒙娜·波伏瓦的远足,周围的人们议论纷纷。许多善意的人提醒她需小心,以免发生意外。 而恶意的人则借此散布她的谣言,乘机对她的行为加以渲染,到处说三道四。 随着时间的流逝,西蒙娜·波伏瓦在蒙格朗中学执教已逾一年。一年来,她从不顾及他人对她的看法,而只求自由自在,用我行我素的方式去面对一切。然而时间一长,人们对她的行为举止居然也见怪不怪了。而波伏瓦的发式、装束、爱打网球的嗜好,以及幽居独处、清高洒脱也渐渐都成了人们热衷谈论的话题。慢慢地,人们开始以一种新奇的目光注视她,欣赏她。蒙格朗中学的学生们也开始学着模仿她的一举一动。 西蒙娜·波伏瓦在蒙格朗中学执教的一年期间,她时常在假期去和萨特会面。而且他们也一直书信频频,仍保持着精神上的默契融洽。萨特在此期间,正在写一篇“偶然性”的论文,这篇论文是他后来的著名小说《恶心》的初稿。而西蒙娜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尝试写小说。她从事写作主要是为了在幽居独处中同自己对话,另外也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1932年9月,西蒙娜·波伏瓦离开了马赛的蒙格朗中学。她欣然北上,前往法国东北部的卢昂城去接受一个新近谋到的教师职位。卢昂城与萨特所在的勒阿弗尔市毗邻。从勒阿弗尔到卢昂乘火车只需一个小时。这样,西蒙娜和萨特就可以经常相聚。 而且从卢昂至巴黎的交通也很便利。西蒙娜对自己这次的选择十分满意。 西蒙娜·波伏瓦这次执教的学校是卢昂的贞德中学。这是法国的一所名牌学校。从1932年至1936年,波伏瓦一直在这所中学教书。初来学校后,西蒙娜一改其在马赛蒙格朗中学时的那种我行我素的生活方式,这次她不再独往独来,不再把自己封闭在狭窄的单人居室里。来到贞德学校,她对女教师科莱特·奥德丽组织的一个先锋派小团体挺感兴趣,于是就努力接近这个团体,经常参加他们的活动。在此期间,她还与巴黎的先锋派导演夏尔·迪兰建立了联系。此外她还接触了一些在卢昂从事革命活动的马克思主义者。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