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西蒙娜·波伏瓦 | 上页 下页 |
九 |
|
从获得高等教育合格证书的那一天起,西蒙娜·德·波伏瓦就憧憬着自己光明灿烂的未来。在这大学时代结束的最后一个假期里,她决定要彻底解放一下自己。到利穆赞去度假,去郊外荒野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诗意的生活,这正是西蒙娜眼下最最向往的。 临行前,西蒙娜把自己要去利穆赞的消息告诉了勒内·马厄和萨特。萨特闻知后,借口要进行写作,需要和他们在一起,也打算去利穆赞去和波伏瓦会面。 而勒内·马厄则更是捷足先登,抢在了西蒙娜和萨特之前到达了利穆赞。波伏瓦家里知道了女儿要与一个已婚的男人和一个野小子去度假,当即拒绝提供旅费,阻止女儿前往。然而西蒙娜仍不愿放弃自己的旅行计划,于是向表妹玛德莱娜借了钱,便动身前往利穆赞。 不久,萨特也到了利穆赞。而勒内·马厄则提前返回巴黎,好让萨特留下继续陪同西蒙娜·波伏瓦。 在利穆赞,由于西蒙娜的祖父刚刚去世不久,因此西蒙娜就独自住在了祖父的庄园。而萨特则在附近的一家饭店里住下。波伏瓦白天常从庄园出发,穿过田野,去饭店与萨特见面,直到中午时分,才返回。萨特和波伏瓦俩人常常肩并肩去郊野散步聊天,他们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俩人常常就某个问题争论不休。在西蒙娜到达利穆赞四天后,西蒙娜的父母乔治和弗朗索瓦兹夫妇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两位年轻人的面前。波伏瓦夫妇彬彬有礼地请萨特离开此地,因为有人对“西蒙娜的行为”说闲话了。而萨特在受到如此冷遇之后,并不在意。他并未当即表示要离开利穆赞。他向波伏瓦夫妇申辩,他们是在规规矩矩地讨论严肃的问题,他本人也不打算缩短逗留的时间。听完年轻的萨特的辩解后,波伏瓦夫妇无言以对,只得悻悻而去。 而西蒙娜见父母对自己无可奈何,便越发大胆,继续在利穆赞与萨特约会。他们后来为躲避周围人的视线,便索性躲进栗树森林中,在那里继续他们的讨论。而西蒙娜与萨特的爱情故事也就从利穆赞的栗树森林的相处开始了。 与萨特的相识、相爱将在西蒙娜·波伏瓦的一生中写下重要的篇章。在西蒙娜的一生中,继表兄雅克之后,萨特是她最重要的恋人,也是她崇拜的偶像之一。 萨特出生在法国巴黎第十六区一富裕的资产者家庭。其父让-巴蒂斯特·萨特曾毕业于海军军官学校,后被派往印度支那。1904年,他34岁时,从印度支那返回巴黎,同年,娶了著名的德语教授克雷蒂安施威策尔的女儿安娜-玛丽·施威策尔为妻。安娜-玛丽·施威策尔当时年仅20岁。一年后,1905年6月21日,长子让-保尔·萨特诞生了。 但几个月后一场病魔夺去了让-巴蒂斯特·萨特的性命。父亲去世后,幼小的让-保尔·萨特便随母亲搬回了外祖父家里。外祖父当时在巴黎创办了一所语言学院,他本人在学校里专门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方法论的研究。让-保尔·萨特在外祖父家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外祖父家藏书丰富,这给了他以浓厚的文化的熏陶。正如萨特在后来的《文字生涯》中写道“我是在书丛中长大我早在不识字的时候,就已经崇敬书籍了”。他四岁便开始读书,7岁时已经阅读福楼拜、拉伯雷、伏尔泰、雨果等人的作品。8岁左右能摹仿着编故事,被家人视为“神童”。他8岁进入蒙泰涅公立中学,后转入亨利四世中学。1916年他11岁时,母亲改嫁,他于是又随母亲搬迁到拉罗舍尔,在拉罗舍尔中学读书。让-保尔·萨特的继父芒希先生毕业于巴黎综合工科学校,他希望让-保尔·萨特以后能考入工科大学。但萨特则对母亲改嫁于芒希先生一直不满,因此他与继父的感情并不融洽。 他性格倔强,自尊心强,更不愿受制于人,任人摆布。 因此,1920年,萨特离开了拉罗舍尔,又回到了巴黎,继续在亨利四世中学学习。1924年中学毕业,此后他考入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这是法国一所久负盛名的一流学府,在这里他决心攻读哲学,此举也是萨特故意与其继父相对抗的一种情绪的表现。1928年,萨特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获得了哲学学士学位。1929年与西蒙娜·波伏瓦一起参加了哲学教师学衔会考,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教师资格合格证书。 萨特幼年丧父,加之外祖父和母亲的溺爱,使他从小养成了放任自流的任性、孤傲性格。他在公立中学读书时,就和同窗伙伴,后来成为师范学校同学的尼让一起酷爱搞恶作剧。他们常爱哗众取宠,上课做些怪相,引人发笑,因此在同学中是一对有名的淘气包、捣蛋鬼。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后,让-保尔·萨特仍不改其爱搞恶作剧的恶习。他经常自愿带头,戏弄刚入学的新同学,或给某个老师出些难题。他思维敏捷、反应奇快,且满脑子坏主意,很快就成为了师范学校学生中的小领袖人物。然而他给人更多的印象却是酷爱读书,涉猎广泛,学识丰富以及气质斯文、儒雅的一面。但是谁也不会将他视为书呆子一类的人物。正是因为萨特酷爱学习、聪明机敏、悟性高、擅长思辩,善写一手好文章,且写作速度奇快等特点,使他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期间,成了小有名气的人物。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