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屠格涅夫 | 上页 下页
一〇


  §第五章 《猎人笔记》

  1843年,屠格涅夫遇到了影响他一生命运的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别林斯基,决定了他文学生涯的开始,另一个就是意大利著名女歌唱家,22岁的波丽娜·加尔西娅·维亚尔多。就是从那时候,他开始了一种占据他整个身心甚至一生的爱情,他想永远忠贞于一个女人,然而对方却没有成为他的妻子。

  1843年秋天,波丽娜·维亚尔多随同意大利歌剧团访问彼得堡。波丽娜·维亚尔多出身于西班牙贵族家庭,早在幼年时期就已开始演唱。在来彼得堡之前,她已嫁给一个法国文学家兼翻译家、共和政体的坚定拥护者路易·维亚尔多。

  她虽然青春年少,但已经誉满欧洲。30年代末,她在布鲁塞尔、伦敦演出时获得巨大成功。18岁时饰歌剧《奥赛罗》中的苔丝德蒙娜,受到音乐界巨星泰斗的赞赏。诗人们为她赋诗,作家们热情谈论着她扣人心弦的歌喉。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还把她选作自己小说女主人公康素爱萝的人物原型。

  维亚尔多在彼得堡,演出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塞维勒的理发师》中的罗丝娜。她刚出现在舞台上的那一刹那,并没有给人特别的印象,观众只是觉得她“不漂亮”。但当她刚一展歌喉,奇迹就发生了,大厅里死一般沉寂。不久,急促的“好!好!”喊声时时打断了她的歌声,她的咏叹调还没唱完,就传来了经久不息的欢呼声。

  波丽娜·维亚尔多的外表并不是很美,小小的个子,漆黑的头发,黝黑的皮肤,脸盘不太端正,一双黑色的大眼睛,但她的天才却使屠格涅夫倾倒,这个歌剧团的每一场演出他都必到不误。

  据说,当瓦尔瓦拉·彼得罗夫娜得悉儿子又有了新的爱好之后,对待波丽娜·维亚尔多就像仇人一样。

  但是她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女歌唱家的卓越才华。一次,她上午去听她的音乐会,回家以后非常生气,因为她的儿子没有回来吃午饭。午饭快吃完的时候,她生气地用刀敲着桌子,自言自语地说:“应该承认,该死的吉卜赛女人唱得很好。”

  屠格涅夫经人介绍与波丽娜·维亚尔多认识以后,便与她以及她的丈夫路易·维亚尔多密切交往起来,他认为路易是一位有广泛文学爱好的人,也是打猎的伙伴。后来,路易·维亚尔多就成了屠格涅夫著作的法文译者。屠格涅夫和波丽娜·维亚尔多的交往,随着岁月流逝,变成了牢固的眷恋之情陪伴着屠格涅夫的一生。从青年时期一直到临终,屠格涅夫始终怀着这种真挚的感情,并为此作了很多牺牲随着屠格涅夫在文坛上声名日振,他的交游越来越广,通过别林斯基,他结识了一些年青的文学家。

  跟同时代的人比较起来,屠格涅夫算是个幸运儿,没有哪一位俄国作家一生之中能像他那样结交那么多伟大杰出的人物,有那么多知心朋友的友好来往。少年时代,他亲眼见过茹柯夫斯基、果戈理、普希金、柯尔卓夫、莱蒙托夫这些文学界出类拔萃的老前辈。大学时期,他结交过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格拉诺夫斯基、斯坦凯维奇、巴枯宁。刚走上文学道路,他就和别林斯基建立起深厚友谊,并结识了后来跻身于最伟大的俄国作家之列的赫尔岑、涅克拉索夫、冈察洛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格里戈罗维奇。

  40年代中期,别林斯基小组的一批作家同《祖国纪事》的发行人发生决裂,于是决定脱离《祖国纪事》,改版《现代人》作为自己的刊物,使之成为与当代先进的社会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本真正合乎时代的杂志。屠格涅夫为创办这个刊物和诗人涅克拉索夫一起奔忙张罗、出谋献策。

  夏季到了,屠格涅夫要回故乡斯巴斯科耶去度假。

  就在这年即1846年的夏秋两季,屠格涅夫一直沉醉于打猎,为他后来的《猎人笔记》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屠格涅夫童年在斯巴斯科耶庄园时,就对打猎产生了浓厚兴趣,经常听守林人和猎人讲打猎的知识,并和他们一块儿到森林和沼泽地去打猎。从此,“打猎”就成了他的一大迷恋。这次,他在庄园的整个时间里几乎没有离开过猎枪,笔连碰都没碰。一提到打猎,他就忘掉了一切。他深知打猎是俄国人的特色,了解俄国的打猎史。说起弗拉基米尔时代的勇士在草原禁区打过白天鹅和紫膀鸭,摩诺马赫在遗嘱中描绘的和原牛、熊搏斗的情景,他如数家珍;对于种地人穿一双树皮鞋,用绳子扎起来的枪打猎,他更是了如指掌。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