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泰戈尔 | 上页 下页
二〇


  剧本充分表达了一种进步的政治立场,也表现了剧作家崇尚自由、支持正义和赞美牺牲精神的思想。也充分表明了他以作品来歌颂造福人民的进步人物的人民性倾向。

  这部剧作为我们研究泰戈尔政治思想提供了形象的诠释。它像一段耀眼的彩锦,织进了他的各种思想与见解:对帝国主义统治机器的憎恨,对亵渎了科学的圣师而为暴力与压迫者服务的技术的蔑视,对种族歧视和依靠剥削其他民族而养肥自己的无耻行径的愤怒,对通过剧中小学教师的形象所代表的殖民地教育制度的揶揄嘲笑,对自由的崇高的信念,对一切能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事物的歌颂,对自我牺牲高贵品质的赞美。它们是那么丰富而鲜明,在剧情进展中令人振奋。

  《摩克多塔拉》在艺术结构方面也独具风格。泰戈尔在这个剧本里严格遵守了希腊古典剧的时间与地点的统一。它没有妨害主题的过多的枝蔓和突发事件,它利用机器恫吓的工业文明背景,但作为恐怖象征殖民主义者穷凶极恶的控制手段,而巍然矗立那些信徒、叛逆者、理想主义者、暴君、帮凶、奴才以及充满了幽默与机智的普通的男男女女不断地来来去去。正是这些路边的议论和争辩里,作者找到了广阔的讽刺与歌颂的领域。剧情的大部分时间被这些旁观者占据了,主要人物的活动并不多,人们只能从旁观者的心理反应上得到启示,而看不到什么戏剧在真正发展。但是崇高而伟岸的戏剧形象——湿婆大神或者说真理对于邪恶的愤怒的监视,以及魔克多塔拉冲破羁绊的狂泻奔腾,又自始至终吸引着人们鼓舞着人们。

  可以说,出家人塔南乔耶是剧中主要人物之一。

  他也是1909年泰戈尔所写的另一剧本《赎罪》里的主要人物。作者似乎对他特别喜爱,又让他走进《摩克多塔拉》,连姓名、对话和所唱的歌词都一字未改,而他恰好是作者心目中倡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甘地的形象。戏剧与生活从形象的意义上确实有着微妙的联系。

  §第三节 诗歌创作的鼎盛状态

  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泰戈尔一生写下了50余部诗集,其中8部是英文散文诗集,5部是孟加拉语散文诗集。1913年,诗人以散文诗集《吉檀迦利》

  获得了诺贝尔奖。泰戈尔的散文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至今仍拥有众多的读者。1915年在曾对五四运动和现代革命文化运动起过重要先导和催生作用的《新青年》上最早介绍的泰戈尔作品,也是散文诗《吉檀迦利》。在我国翻译最多、影响最大的也还是他的散文诗。可以说,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泰戈尔的名字是诗歌和诗人的同义语。

  印度近代意义的散文诗肇始20世纪初。而泰戈尔正是印度散文诗的开拓者。东方的散文诗受西方影响,但又有东方的民族传统;而东方散文诗反过来影响到西方散文诗创作的,还要首推泰戈尔的作品。泰戈尔是印度民族诗体的继承者,又是新诗体的开拓者和创造者。他对散文诗的探索,是从1912年把自己的几部孟加拉文诗集选译成英文《吉檀迦利》开始的。翻译时,他抛弃了原文的格律,把诗译成散文,却保留了诗的情韵。它的成功促使诗人以同样的方式翻译出版了七部英文散文诗集,影响遍及世界各国。

  翻译英文散诗的巨大成功,使泰戈尔更加坚定了走一条独持的创作之路的决心。随即他便开始用孟加拉文创作散文诗,“不保留诗歌格律明显的抑扬顿挫”,“赋予孟加拉散文以诗的情韵。”

  给孟加拉文散文诗赋予美的形式、美的光彩。

  英文散文诗和孟加拉文散文诗1919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泰戈尔开始用孟加拉文写作散文诗。诗人的一位友人曾经在回忆录中谈到,当泰戈尔听到英国军队镇压旁遮普的阿姆利则城的群众,并实行军事管制的时候,“他内心的痛苦如此之强烈,致使他病倒了。医生命令他卧床休息。有一天晚上,他叫我第二天不要去看他,可是第二天一大早我还是去了。当时太阳还没有升起,我看到他正坐在桌边。原来他一夜都没有睡觉,刚刚写完给英国总督的一封信。他在这封信中抗议这种残酷的镇压,并声明放弃爵士称号。信寄出之后,泰戈尔就完全恢复了健康,而且觉得自己更加富有生气。就在那一天,他开始创作最优美的散文诗,后来都收在《随想集》里。”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