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泰戈尔 | 上页 下页


  就在经历过这次偶然的“游戏”之后,罗宾感到生活中有一扇快乐之门向他打开了。写诗简直使罗宾着了迷:他找到一个蓝色的笔记本,在上面写满了自己的诗句,拿着自己的诗不断地找人请教,“就像一只小鹿以新生的嫩角到处乱磨,我也以萌芽的诗歌到处去麻烦人。”罗宾很快地被人们视为一个小诗人,他在家中常常朗诵自己的诗作,家人们都以年仅6岁的小诗人感到骄傲。有一回,罗宾写了一首诗,大意是这样的:在水面上漂浮着一朵可爱的莲花,有人为了采摘它,跳进河中游泳过去,可是莲花却被他激起的波浪越推越远,无奈的人永远不能得到那美丽的莲花。诗作表现了一种悲哀的感情。长辈们听了这首诗后,脸上都露出喜悦和笑容,一致夸奖这小孩有着与生俱来的诗才。

  罗宾热爱生活,热衷于幻想,对大自然和周围的人类社会充满了挚爱之情和好奇之心,他这样写道:

  回忆童年的光阴,最常想到的是那充满在生活和世界中的神秘。梦想不到的事到处潜伏着,每天最先浮上心头的疑问是:什么时候!啊,什么时候我们能碰上它呢?就像自然把这些东西握在拳头里,微笑地询问我们:“你猜这里面有什么?”

  我们想不出有什么东西她是拿不到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这种多思善感、热爱周围的一切的美好心灵,才孕育出如此细腻敏锐的诗才。

  后来,罗宾会写诗这件事传到了老师的耳中。一天,老师唤来罗宾,要他以一句名言为题材作诗。第二天,罗宾拿出了诗稿并遵照老师的意见当场朗读给同学们听。不幸的是这首诗并没有成为罗宾确有天才的明证,反而令所有在场的学生嫉妒或猜疑,大家认定这是抄袭之作。诗人日后回忆起这件事时,幽默地说:“关于这首道德教诲诗,惟一值得赞扬的是,它很快就消失了。这首诗留下的道德影响,离开道德教诲十万八千里。”

  相比较学业中的其他课程而言,罗宾更喜欢音乐这门课,因为在音乐课中更少一些清规戒律。这也与罗宾整个家庭都热爱音乐有关。泰戈尔家可以说是一个“音乐之家”,家庭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在音乐方面有一定的造诣:有的善于歌唱,有的善于演奏,小罗宾的嗓音也十分甜美,对美妙的乐曲,他可以做到过耳不忘。这个家庭的声望和全家人对音乐的热爱,常常吸引一些知名的音乐家前来拜访,有的甚至长期寄居在他们家里。于是,小罗宾常年生活在一种浓郁的音乐的氛围中,从小就受到了音乐的熏陶,这对他的艺术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在罗宾的童年逸事中,给予他不可忘怀的影响的事情还有一件,那就是在1872年和1873年之交的冬季,父亲从喜马拉雅山云游归来,以祭司的身份在家中为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举行了授圣线①的仪式。罗宾当时只有11岁零9个月。三个孩子的头发被剃光,然后把金耳环带在他们的耳朵上,再把他们三个关在3层楼的一个房间里祈祷,时间长达3天之久,目的是让他们在苦思冥想中感受生活和世界的奥秘。3天的时间在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互相的戏闹中度过了,他们个个都感到自由而欢欣。

  〔①系印度社会的一种习俗,完成这一仪式即表明一个婆罗门的第二次诞生——进入极乐世界。〕

  然而当时让他们诵读的《吠陀》中的圣歌的优美韵律和婉转音调,却深深震撼和慑服了罗宾的心,尽管他那时对圣歌中深奥的象征和隐喻并不十分了解。

  说到童年时代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便是他第一次去喜马拉雅山的经历了。那是在举行授圣线仪式之后不久,一天,父亲忽然把罗宾叫到跟前,问罗宾是否想和他一道去喜马拉雅山。罗宾听了欣喜若狂,倘若父亲不在跟前,他一定会手舞足蹈、跳跃欢歌的。因为在他美好的心灵里,喜马拉雅山是神奇的大自然的杰作,是他心中的神圣之地,他老早就盼望着这一天,而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第四章 喜马拉雅山之行

  昔日的喜马拉雅山地区,远不像现在这样,是可以轻易参观游览的旅游胜地。它坐落于世界最高屋脊——青藏高原的边沿,终年白雪皑皑,人迹罕至。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它充满神秘诱人的魅力,有着无数优美奇诡的传说。这是一个除却圣人英雄之外凡人难以企及的“仙境”。

  而如今,未满12岁的罗宾就要去那里作一次拜访了,而且是同他的受人尊敬的威严的父亲一道前行,怎么不令他心花怒放呢?

  在准备出游的那两三天日子里,小罗宾的兴奋和快乐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得到同时缝制五套新衣新帽的待遇,此外,还有许多“第一次”也同时降临到他的头上。出发的时候终于来到了,穿戴着新衣新帽的罗宾随父亲一道,踏上了生平第一次长途旅行的征程。

  旅途开始后的第一站是桑地尼克坦,①这里离加尔各答西部不远。罗宾的父亲大圣人因喜欢这四周的风景而买下这块地,修建了花园和住宅,并为它取了一个吉祥、动听的名字。当少年罗宾初次来到这个恬静的住所时,他说什么也不会想到日后这里会成为一所有国际影响的学府,也绝对想不到今后他自己的创作生涯和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也要在这里度过。

  〔①意即“和平之乡”。〕

  在桑地尼克坦的数日里,罗宾第一次可以在没有人看管的情况下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四处游荡了,一种无限的欢欣涌上他的心头。后来回忆起对这里的初次印象时,他这样写道:

  “我们抵达浦尔普尔(桑地尼克坦附近的车站)时,已是黄昏时分。

  我坐进轿子,眼就闭上了。我想把整个奇妙的景象保留下来,以便在晨光中再把它揭开,摆在我清醒的眼前。我怕经验的新鲜色彩,会被在黄昏微明中所得的不完美的一瞥破坏。”

  父亲从不对小罗宾的四处走动加以限制。没有“仆人统治”的约束,罗宾就像一只刚飞出鸟笼的自由的小鸟。白天,他或是在空旷的原野上那些被雨水冲开的深沟附近游玩,收集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石子;或是在花园中试图挖一个水塘终于又半途而废;或者在峡谷中寻找奔涌的清泉,观看鱼儿在水中游戏。他简直感觉不到疲倦。桑地尼克坦附近的广袤荒野那时是不毛之地,然而罗宾总感到他和它是那么亲近,他后来在一首诗中称桑地尼克坦是他的“蛰居在心灵上的情人”。

  父亲给他自由活动的权利,但并不完全放任他。他之所以想在这次旅行中将罗宾带在身边,是为了把孩童的心灵引入到正确的轨道。白天,他帮罗宾选读梵语、孟加拉语和英语的文学作品,而夜晚,他便要罗宾坐在他的身边,吟唱颂神的赞美歌;常常,父亲还指着星空给罗宾讲解天文知识。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勤俭的生活习惯,父亲还给罗宾一些零钱,让他管理,同时还要他计算每日的开销并记录账目。此外,父亲还让他负责开他的金表。每天清晨父子一道出去散步时,父亲总让儿子把钱施舍给路上遇见的乞丐。尽管小孩子在计算钱币上并不总是正确无误,甚至把他的金表发条上得过紧以至要拿到店里去修理,但父亲从未斥责过罗宾。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