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托尔斯泰 | 上页 下页
三九


  12月中旬,托尔斯泰把《安娜·卡列尼娜》后续几章送往莫斯科,准备在《俄罗斯通报》12月号上刊出。

  《安娜·卡列尼娜》最后一部准备在次年《俄罗斯导报》前四期上发表,可是这时托尔斯泰跟该杂志主编卡特科夫在塞尔维亚-土耳其战争(1876—1878)中俄国是否该出兵支援塞尔维亚人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列文认为不该出兵,卡特科夫要求加以修改,托尔斯泰不同意。托尔斯泰根据斯特拉霍夫的建议,决定把小说的最后一部即第八部用单行本出版。

  小说出版后,无论莫斯科还是彼得堡,人们纷纷议论它,像往常一样,既有赞扬,也有批评。

  1877年5月7日,斯特拉霍夫写信给托尔斯泰说:“关于《安娜·卡列尼娜》每一部分的出版情况,各报报道得如此之快,议论得如此之热烈,就好像是报道和议论一场新的会战或俾斯麦①的一句新格言一样。”

  ①奥托·俾斯麦(1815—1898)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1890)和德意志帝国宰相(1871—1890)。

  春天,斯特拉霍夫给他寄来一些赞扬《安娜·卡列尼娜》的文章,托尔斯泰看也不看就烧了,他不愿受到赞扬的腐蚀。

  尽管如此,他在给斯特拉霍夫的信里仍然说:“我承认《安娜·卡列尼娜》最后一部分获得的成功使我非常高兴。我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

  第二十一章 探索人生哲理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结尾描写的列文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正是反映了它的作者托尔斯泰当时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1877年4月,他在给费特的信里说:“您首次对我提到神——上帝。

  而我早已在不断思考这个首要问题了。如果我们不能跟他们一样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走出路子来。”

  于是他就进行探索。

  他常常到离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一俄里半远,从莫斯科通往基辅的大路上去散步,观看历尽千辛万苦到基辅去朝圣的虔诚教徒。他也常到教堂去,他要弄明白并且体验这些虔诚教徒的心理状态。为此,他还同斯特拉霍夫一起到奥普季纳修道院去了一趟。

  奥普季纳修道院是很有名的一座修道院,据说是一个改恶从善的强盗修的。俄国作家果戈理、陀斯妥耶夫斯基、哲学家索罗维约夫都访问过这座修道院,有些作家在这儿住过并且埋葬在这里。

  著名的阿姆弗罗西长老在这里修行,托尔斯泰希望从他那里得到渴望已久的信仰力量,但他未能如愿。

  托尔斯泰也希望在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些思想家、哲学家的著作中找到他苦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的答案。

  帕斯卡的《Pensées①》说:“我们的长处是思想。我们应当在思想领域变得崇高,而不应当在我们无法填充的时间和空间方面去寻求崇高。让我们好好思索吧,这是道德的本源。”这句话,托尔斯泰很喜欢。托尔斯泰不断地阅读哲学著作,狂热地寻求生活的意义、上帝的实质等问题的答案。他1877年12月18日给斯特拉霍夫写信说:“您借给我的那些书真是太好了,我对您有说不出的感激。我在埋头阅读施特劳斯②、雷南③和蒲鲁东④的著作;马科斯·缪勒⑤和路易·布尔诺夫⑥的著作,我现在有了。我还需要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但我已定购了。索洛维约夫的文章,我早就想读,但一直不敢开始。”

  ①思想录(法语)。

  ②大卫·施特劳斯(1808—1874)德国哲学家,以对基督教批判著名,著有《基督传》。

  ③埃内斯特·雷南(1823—1892)法国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著有《基督教起源史》。

  ④蒲鲁东(1809—1865)法国经济学家、社会主义者、第一个自称为“无政府主义者的人”。

  ⑤马科斯·缪勒(1829—1900)德国出生的东方学家和语言学家。

  ⑥布尔诺夫(1801—1852)法国印度语言文化研究者。

  托尔斯泰的探索活动可能太狂热了,以致使得他的好友斯特拉霍夫不得不对他表示担心和规劝。1877年8月16日,斯特拉霍夫给他写信说:“我在这两个月对您的认识,自然要比过去历次拜访深刻,我对您的情谊越来越深,也越来越为您担忧。我看到您每天感受的东西抵得上别人一年所感受到的,您以比别人多十倍的力量在思考和感受。您在寻求安宁,但寻求不到,阴沉恼人的思想在您身上有时发展得过了头,这是可以理解的。解决的办法就在您手里掌握着:您要生活得安静些;对音乐,对写作,甚至对您喜欢的打猎都不能太狂热。打猎使您陶醉,然而您打猎时追逐的并不是大鹬和野鸭,而是思想。脑子充血过度会使人过分敏感和暴躁,所以请您不要用脑子。”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