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托尔斯泰 | 上页 下页 |
三七 |
|
这最后一句话是值得注意的。尤其是因为它重复过多次。关于彼得大帝的这部小说并未把作家的全部创作注意力吸引住,因为对托尔斯泰来说,解决当代问题才是主要任务。其实关于彼得大帝时代的这部小说也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因此,当作家创作另一部直接描写当代现实生活的小说的构思成熟以后,创作历史小说的工作自然要停下了。 情况正是这样。1873年3月18日,托尔斯泰全力以赴地开始写起《安娜·卡列尼娜》来。托尔斯泰夫人在3月19日这天的日记里写道:“昨天晚上,列(托尔斯泰名字的缩写——引者)突然对我说:‘我写了一页半,似乎写得不错。’我以为这是写彼得大帝时代那本小说的又一次新尝试,因此没太注意。后来才知道他写的是一部取材于当代私人生活的长篇小说。” 这里说的取材于当代私人生活的长篇小说就是《安娜·卡列尼娜》。 从企图写彼得大帝时代转到写《安娜·卡列尼娜》,在别人看来,可能是突然的,但对托尔斯泰来说也许是水到渠成。 1872年1月,托尔斯泰的近邻比比科夫的情妇安娜·皮罗果娃因为嫉妒比比科夫同家庭女教师的关系跳到火车下面自杀了。托尔斯泰当时到现场看过。此事给托尔斯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1870年构思的那部失足女人的小说,本来叫塔季扬娜,后来就改叫安娜了,而且故事结尾也改成了跳火车自杀了。 有一次托尔斯泰同妻妹塔尼娅到图拉去跳舞,在舞会上遇到了普希金的女儿玛丽亚,被她那仪态万千的美貌、得体的发型吸引住了,后来托尔斯泰还找她长谈过。据说,后来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时就参照了她的外貌。 可见托尔斯泰三年前尽管把失足女人的小说放下了,但他并没有放弃继续写下去的念头。他一直在暗暗地积累素材。 可能正在琢磨如何开头的时候,偶尔读了普希金一篇未结束的小说片段的第一行“客人们纷纷来到别墅里”,受到启发:不用多余的话和多余的描写立即把读者引入生活、情节中去。他找到了开头的办法,马上写起来。在小说最初的草稿里,第一句话就是:“客人们在看完歌剧后纷纷来到年轻的公爵夫人弗拉斯卡娅家里。”后来这句话放到小说第二部第六章的开头部分。小说最后定稿用了另一个句子:“奥勃隆斯基家里一切都乱了套。” 朝花园的石砌阳台的门敞开着,清新的春天气息夹着鲜花的芬芳随风飘进书房。托尔斯泰坐在写字台前专心致志地写着《安娜·卡列尼娜》。 他一口气写了两个月,然后就突然停下。 这一年夏天,托尔斯泰带着全家到萨马拉新庄园去度暑期。他去过萨马拉几次,不仅喜欢那个地方,也喜欢住在那里的淳朴的巴什基尔人。 萨马拉那几年收成不好,一连三年干旱造成歉收。当地居民已在遭受饥饿的折磨。托尔斯泰不能熟视无睹,无法安心写作。他要设法救济饥民,考察了直径70俄里的地区,深感饥荒的严重。他立即写信给《莫斯科新闻》,呼吁开展赈灾活动。 1873年至1874年,总共为萨马拉省筹得现款1887000卢布、粮食21000普特①。 ①俄重量单位,等于16.38公斤。 1873年春,托尔斯泰的妻妹塔尼娅的大女儿达莎夭折。 同年11月9日,他们的小儿子彼得夭折。 这些不幸不可能不影响托尔斯泰的写作。 9月25日,他给费特写信,说:“我已着手写了,也就是说即将写完早已开始的长篇小说。”看来,这时他还没有预见到小说后来的演变。 这部小说原来只是想写上流社会一个有夫之妇失足的故事,后来主题不断深化,演变成主要是写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灾难性后果:贵族阶级家庭关系的瓦解和道德的败坏,贵族地主在资产阶级进逼下趋于没落以及农村阶级矛盾的激化。 1874年2月中旬,托尔斯泰通知斯特拉霍夫:小说第一部已可付印。 1874年6月20日,托尔斯泰家里又蒙受了一次沉重打击:塔季扬娜表姑逝世了。托尔斯泰在一封信里说:“我一生都和她生活在一起。没有她,我感到可怕。” 1874年4月22日,托尔斯泰家又生了个儿子,取名尼古拉,可是只活了10个月,后因水肿死了。这对托尔斯泰一家又是一次沉重打击。 两年失去了两个儿子,使托尔斯泰夫人感到心灰意冷,不愿再怀孕了。农村生活单调,她向往社交活动,想听音乐……她感到苦闷。她不知道怎么办,不知道,除了家庭之外,哪里能找得到可以充实她生活的东西。 托尔斯泰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未必。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