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圣雄甘地 | 上页 下页 |
三 |
|
一项伟大壮丽的事业,有时可能以极其平凡的原因开始。三百五十年前,由于五个微不足道的先令,英国开始投身于大规模的殖民冒险活动,如今,路易斯·蒙巴顿受命结束这一行动。当时,荷兰商人垄断世界香料市场,断然决定每磅胡椒粉的售价提高五个先令。胡椒粉是伊丽莎白酷爱的调味品。对于这一挑衅,伦敦城的八十位香料商忿懑不巳,于一五九九年九月二十四日下午在利丹霍尔大街聚会,会议地点设在一幢楼房内,与艾德礼和蒙巴顿刚刚会晤的寓所相距一里之遥。会议旨在建立一家小型贸易公司,初期资金定为七万二千英镑,由一百二十五家股东赞助。这家商会名为“东印度公司”,其唯一目的在于捞取利润。 一五九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即十六世纪最后一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发证书,正式批准“东印度公司”营业,允许它与好望角外其他各国独家通商,第一阶段期限定为十五年。八个月后,一六〇〇年八月二十四日,一艘五百吨位“咆哮号”大帆船在孟买北部苏拉特港口抛锚泊岸。英国人终于来到了印度。他们小心翼翼,第一次登上了充满神奇色彩的海岸。当年,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曾误以为航行到了印度。“咆哮号”班长威廉·霍金斯是位经验丰富的水手,同时也是一位见多识广的海盗和探险家。在五十名帕坦人雇用兵的护卫下,他深入内地,来到伊丽莎白统治下的英国梦寐以求的幻想国度,一心想找到大如鸽蛋的红宝石、取之不尽的胡椒、生姜、靛青和桂皮,可容纳一户人家的巨叶奇树,以及用象牙炮制的永葆青春的灵丹妙药。 在通往亚格拉的探险路上,霍金斯船长未能如愿以偿。但是和莫卧儿王的会见,却使他不虚此行。与莫卧儿帝王相比,伊丽莎白女王犹如采邑的君主。当时,杰汉吉尔统治着七千万臣民,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第四代即最后一代皇帝,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王。第一个英国人受到王朝宫廷热烈而隆重的款待,“东印度公司”那些窘相毕露的股东们,大概也会为之愧色满面,无所适从。莫卧儿王任命这位英国人为宫廷官员,并从宫女中挑选一位亚美尼亚基督教绝色女郎,奉献给他,以示欢迎。 勇敢无畏的霍金斯船长抵达亚格拉后,很快攫取巨额利润,满足了雇主们的贪财欲望。杰汉吉尔签署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孟买北部沿海一带开设商行。该公司迅速发迹,聚敛无数财富。尔后不久,每月有两艘巨轮抵达泰晤士河,在码头上卸下堆集如山的胡椒、树胶、白糖、生蚕丝和棉花,随后满载工业制成品离开码头。“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大饱其囊,从中捞到无穷无尽的巨额利润。次年,其他船只相继在马德拉斯海岸和孟加拉湾出现。一些胆大妄为的探险者,甚至涉足瘟疫肆虐的恒河三角洲地带,在那里设立商会,这就是今天加尔各答城的前身。一般说来,英国人所到之处受到当地君王和居民的友好接待,因为他们到处喋喋不休地宣称:“我们经商而不推行殖民化政策。” 随着商业不断扩大繁荣,“东印度公司”的经纪人不得不采取措施保护其贸易活动,从而不可避免地干预当地的政治冲突。这样一来,英国不可逆转地卷了进去,最后导致全面征服印度。印度的丰富资源同样吸引着法国,它的出现加速了英国对印度的征掠过程。三十年来,英法两国将欧洲战场上的争斗转移到印度的热带丛林里和平原上,双方明争暗斗,企图赢得印度显赫有势的王公们的支持和青睐。在出类拔萃的董事长约瑟夫·弗朗索瓦兹·迪普莱克斯的怂恿下,法国蠢蠢欲动,妄想在印度建立一个庞大帝国。法国的野心几乎实现。但是“东印度公司”起兵发难,维护其利益,最后终于战败法国人,使其建立帝国的美梦化为乌有。 一七五七年六月二十三日,鲁莽的罗伯特·克莱夫将军冒着滂沱大雨,率领第三十九步兵团的九百名英国士兵和两千名印度土著士兵,在距普拉西不远的孟加拉邦一村庄的稻田里,一举歼灭了一位滋生事端的苏丹全部武装力量。在这一战役中,二十三人丧生,四十九人受伤。克莱夫的胜利为伦敦商人打开了印度北部地区的大门,揭开了英国下个世纪名副其实地征服印度的序幕。从此,商人由帝国的创建者所代替。 伦敦发布诏令,禁止在印度推行任何“征略和扩张领土计划”。尽管如此,一批批野心勃勃的总督接踵而来,疯狂推行帝国主义政策。总督理查德·韦尔斯利公然声称:“唯有扩大英国统治,才能给印度当地居民带来巨大利益。”他把英国统治扩大至迈索尔、特拉凡哥尔、巴罗达、海得拉巴和爪利奥尔各邦,肢解了强悍骁勇的马拉塔王国,征略了德干、孟加拉邦和恒河谷地的大片土地。韦尔斯利的继承者荡平了拉其普特各邦,吞并了西信德省及卡拉奇港口,对锡克人进行两次残酷战争,最后占领了旁遮普省,完成了对整个印度的征服。这样,经过短暂的几十年时间,由一群商贾组成的商会,一跃发展成为强大的君主,商会的经纪人和财会人员变成权势显赫的将军和总督,贮存货物的货栈变成金碧辉煌的宫殿,从追求钱财的竞赛转变为贪婪地掠夺领土。英国人取代了莫卧儿皇帝,然而后者为他们打开了通往印度次大陆的门户。 英国的统治为幅员辽阔的印度带来了英语这个无价之宝,它将成为印度各族人民联系的纽带,在他们中间传播革命的愿望。 这种革命要求,首先以剧烈的军队哗变方式于一八五七年进发出来。由于一小撮土邦王公相助,英国统治大厦才幸免于难,英国人纠集各地武装力量,以牙还牙地野蛮镇压起义士兵。这次兵变产生的直接影响是,英国人从此彻底改变了对印度的统治方式。经过二百五十八年卓有成效的经营活动,名噪一时的“东印度公司”遵照女王颁布的敕令,以它开张营业时的同样方式,于一八五八年八月十二日停止在印度的活动。根据新的诏令,三亿印度人的命运置入维多利亚女皇的手中。这位二十九岁的女人,面部表情倔强、傲慢,象征英国人种统治世界的愿望。从此,皇室行使英国在印度的权力,通过其驻印度代表副王直接统治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上述的深刻变化,开创了英国对印度统治的新时代,即人们常说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代的哲学思想核心,建立在大英帝国梦想的吹鼓手拉迪亚德·吉卜林⒂喋喋不休宣传的概念基础上,即白种英国人生而治之,注定要统治“那些丧失法律保护的可怜虫”。吉卜林公然宣称:“上帝以难以猜测的意旨,赋予英国人种”统治印度的职责。 ⒂拉迪亚德·吉卜林(一八六五——一九三六年),英国作家,其作品鼓吹英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 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小型军队,负责执行管理印度的庞大艰巨任务,它由印度自愿民防队的两千名成员和指挥印度军队的一万名英国军官组成。一小撮英国人以六千名英国士兵和二十万土著士兵为后盾,统治着一个三亿人口的大国,维持该国的社会秩序。与任何统计材料相比,上述数字更雄辩地说明了英国统治印度的性质,同时表明印度人民群众是何等的温顺。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