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松下 | 上页 下页
一五


  松下刚一坐定,A君就问道:

  “怎么样?松下君,决定了吗?只要你答应,我明天就辞掉工作,回老家去筹资。两三天之内,少说也能弄到五六万元。”

  不知是贪图当大公司的董事名声好,还是真认为合起来有利于事业的发展,松下糊里糊涂地答应与之合作。

  可是回到家里冷静一想,觉得这样做未免太草率了。要知道,虽然他早就认识A君,但对其性格、能力和人品都缺乏了解。他真的很可靠、很值得信赖吗?他真的能引进那么多资金吗?他将来能同自己齐心协力吗?与他合伙成立公司之后,还能当家做主吗?……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最后得出结论:还是一个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下去稳当。

  话虽这么说,要反悔已经太晚了。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啊!

  松下与A君商谈时,后者的妻子也在座,现在他怎能出尔反尔呢?即使这对夫妇原谅了他,同意他收回自己的承诺,他不讲信誉的恶名也会毁了自己的事业啊。

  思来想去,他最后还是决定:即使被人指责言而无信,也必须取消这错误的合伙决策。于是,几天之后,就又去找A君,想对之道歉,收回承诺。

  谁知出乎松下的意料:A君已经死了!据其妻子讲,就在上次与松下见面的第二天,他就患了急性肺炎,才过两天便被病魔夺去了性命。只因不知道松下的地址,他的妻子才没有通知松下去参加葬礼。

  不用说,改组的事,就算自动取消了。

  松下后来提起这件事时,总是作为考虑不周的严重教训。他说,若是A君不死,与之成立公司,恐怕就没有日后蜚声世界的松下电器了。

  1919年真是不吉利的一年,松下也差点儿死于车祸。

  当时,由于流行用单车送货,松下自恃在单车店干过,还在单车比赛中拿过奖,因而在出门办事时不仅捎带送货,而且装的也往往比手下的人还要多。

  有一天,他带着一大箱货,骑车给一个商店送去。谁知骑到河岸边的一条狭窄小街上时,一辆货车如发疯一般,迎面飞驰而来。松下来不及避开,便连人带车一起被汽车撞倒,抛到四公尺以外去。

  说来也巧,他刚好落在一条电车轨道上。而此时又有一辆电车从西边冲过来。不知是电车司机眼明手快,还是街上人的呼喊起了作用,电车总算离他两公尺远的地方刹住了。

  松下此时弄不清楚自己是生是死,只觉得身边围着一大群人,他们说什么他也听不明白。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睛,看到了被撞得七歪八扭的单车,还有散在马路上的材料,这才想起自己是被汽车撞倒了。

  他试着慢慢站起来。噫,真奇怪,说站起来就站起来了!不仅没有死,连皮肉之伤也没有!他听见有人议论说:“这个人汽车撞不死,电车也不敢来压他,真是福大命大,不可思议啊!”

  那撞了他的汽车司机先前像被吓傻了一样,愣在那里。现在见松下没事,赶紧帮他收拾地上的材料,连同烂单车一起装上汽车,把松下送回家。一路上连连赔不是,还说要给松下买一辆新单车。可是将松下送到家之后,却没再露面,不要说买单车,连一毛钱也没有赔。

  不过,能够死里逃生,松下已经感到非常幸运、非常满足了。

  蚊帐事件

  从1919年年底到1920年年初,日本产业界出现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局面:无论生产多少产品,似乎都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这一状况导致劳动市场供不应求。各大厂商为了吸引劳动力,竞相提高工资,使得松下这样的小厂家叫苦不迭。

  当时的松下制作所虽然小有名声,毕竟还是个家庭作坊,条件简陋,也不敢提高工资。在这种情况下,松下天天都担心昨天还在这里上班的工人,今天跳槽到别处去了。每天早上都要到门口去守候。万一人不够,好马上去找,否则生产就要受影响。

  由于他稳扎稳打,又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更兼善于处理劳资关系,使长期在他这儿工作的工人感受到一种家庭般的温暖:工资虽然不高,但都觉得有保障,不必为将来的日子发愁。就这样,在那样激烈的竞争中,他的工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几个。

  到1920年,松下电器已在大阪地区站稳了脚跟,成了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为了加强与经销商的联系,他不仅叫店员跑,自己也经常去与他们接触。

  此时,他拿定主意,一定要占领东京市场。显然,再不能像过去那样每月只跑一次,必须有人常驻那里,了解市场动态,扩大经销网络。

  因为他自己要坐镇大阪的老巢,便让内弟井植去担当东京常驻办事员的重任。

  井植从乡下来到大阪后,一直是松下的得力助手,既懂生产,也能跑推销,干得很不错。然而他只有17岁,独当一面未免太年轻了些,但松下别无选择,还是让他去了,心想让他磨炼磨炼,慢慢就能熟悉业务,打开局面,总不能事事都由自己一个人包办啊。

  与其他大厂家的常驻办事员比较,井植显得未免过于寒碜。既不是租屋开办事处,更无钱在大饭店包房间,而是住在早稻田大学附近简陋的学生宿舍,省吃俭用,每天早上进城推销产品,有人订货即马上报告松下,由大阪直接将货送到经销商手中。

  井植当时工作和生活条件之艰苦以及松下对他的严格要求,可以“蚊帐事件”为例。

  这年夏天,井植写信给松下说,由于天气越来越热,所住之处蚊子太多,无法成眠,他未经请示就花了3元钱买了一顶麻纱蚊帐。虽然比一般的蚊帐贵一些,但因打过折扣,还是合算,希望松下能够谅解。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