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斯诺 | 上页 下页


  第一章 “汤姆·索耶”梦想

  1.世界公民

  1905年7月19日,埃德加·斯诺诞生于美国中部的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这个家庭是一个多国籍、多民族血统的家庭,也是一个多党派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家庭。

  斯诺的父系家族是典型的美国血统,其中有一位曾于18世纪末到过中国,并担任过美国驻中国广州的商务领事。斯诺的祖父是一个农场主,其父亲没有继承家业,却成为一个小印刷厂业主。斯诺的外祖父是德国人,外祖母是出生于西里西亚的爱尔兰后裔。斯诺的父亲詹姆士是美国共和党人,信仰新教;他的母亲则是民主党成员,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詹姆士不顾家人的反对,打破家族传统,与一个异教徒相爱,结为连理。

  这个不同血统、不同政见、不同宗教信仰的家,造就了一种矛盾冲突、不守传统的氛围,为斯诺成为一个不抱偏见和成见的人、一个正直而执着的人、支持声张人类正义的人和一个“世界公民”,埋下了思想的种子。

  詹姆士大学毕业,有相当的文化水平,这对孩子的教育很有益处。他虽然与异教徒结婚了,但婚后却不赞成妻子把孩子培养成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向三个孩子灌输反天主教的思想,尤其是要使最小的斯诺不像他母亲所期望的那样的规规矩矩,墨守成规。从斯诺懂事起,詹姆士就强令斯诺在每周星期六下午听他读反天主教的书以及当时流传甚广的“不可知论”思想的讲演录,教育他不要迷信上帝,抛弃“永远受惩罚”的教义;不要为这些教义而禁锢了自己的思想。怀疑上帝的存在及“不可知论”思想在斯诺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斯诺后来回忆道:“父亲向我灌输的怀疑主义使我对许多事情注重理性的分析,并且促使我避开任何形式的绝对僵死的教条和观念。”从小养成的独立思考、对任何事物不抱偏见、勤于思考和分析,这是斯诺在新闻事业中获得成功的重要的个人因素。

  光有父亲的说教还不能改变斯诺对上帝的信仰,使斯诺真正放弃信仰的是在实际生活中所受的教育。一次,斯诺与一个祭坛司童到修女院去收“圣餐饼”,他发现烤圣饼的炉子与普通炉子并无别致之处。况且,在回教堂的路上,司童偷吃了“圣餐饼”,斯诺大惊失色:“你吃了耶稣基督的圣体宝血,鬼神会来揍你的。”可是后来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由此,斯诺对上帝真正产生了怀疑,不相信“上帝主宰人类”之类的宗教思想了。这件事在斯诺思想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他逐渐养成了不盲从、重分析、爱思索的性格。当时为了不伤母亲的心,他仍勉强参加教堂礼拜仪式,但1928年离家远游后,他再也不信教了。

  生长在美国的斯诺,受到早期美国人民反殖民统治,争取民主、独立、自由斗争的影响,以致当他走出国境。云游世界时,这种思想也成为他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一个基础。在东方世界,他看到:租界地的粗暴警察随意驱赶、殴打被奴役的人们;嗷嗷待哺的饥民;寻欢作乐的殖民主义统治者;为争取独立、自由与民主而斗争的革命运动……他提出非殖民化主张,希望强国扶植弱国,以先进帮助落后。他反对殖民主义政策。他理解和支持各民族国家的革命,站在人民一边。

  当法西斯主义横行时,他宣传反法西斯主义理论。为支持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他和路易·艾黎等人组织“工业合作社运动”,当东西方对峙时,他力主和平相处。他以他独特的东方经历,为罗斯福总统提供咨询信息,也请求战后的白宫当局和美国人民听听他的意见,批评美国的反华反苏政策。为促进东西方关系缓和,为中美关系的解冻,他呕心沥血,不顾麦卡锡主义的迫害。

  斯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但他的思想却不只限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甚至为了了解共产主义运动去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有时还引用其中的一些词句和术语。他的新闻报道和分析评论,带有较强的政治性,但具有全球观点,他向往人类平等相处,“试图理解我看到周围所发生的许多难以理解的事物”。

  斯诺自从来到中国后,一直为“东方魅力”所吸引,“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他的生活形式也是全球性的,他把全世界看成一个整体;他懂得许多国家的人民和思想,他认识‘富人’和‘穷人’、权势者和卑贱者”。但他对中国却情有独钟,“我应该是中国的一部分”,连最后的遗嘱也不忘告诉家人,将他骨灰的一半埋在中国,一半埋在美国。也许是他在生前没有看到中美建交、关系正常化,死后也要在大洋两岸注视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吧。虽然这已超出了新闻记者的职业范围,却是这位“世界公民”自定的分内事情。这也许是中国和中国革命使斯诺懂得了世界,并从中学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使他成为一名20世纪中期世界名记者。他的成功与中国相连,所以他要使自己的最后一部分永远留在中国。

  2.人生之初

  在斯诺的成长过程中,对他一生都有影响的教育,一是来自他的父母,一是来自中学校长的训导。

  斯诺的父亲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首先强调是靠劳动生活。詹姆士给孩子的零花钱是“论功行赏”,按劳付酬。斯诺和哥哥霍德华经常到父亲的印刷厂找一些活干,挣点零花钱。每逢圣诞节,他们总是用自己挣的钱买回礼品。斯诺还去当报童,去冷饮店当小服务员,从小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在中学读书时,他和同学一起到麦地去干农活,帮助农民捆麦子,打工挣钱。与伙伴去旅游,靠给别人干活挣钱做旅费。即使成年后远渡重洋,也是在船上找了一个临时工作出发的。

  斯诺的父亲喜欢文学,经常在家里给孩子们朗诵诗歌,即使在印刷厂工作时,也常喜欢朗诵莎士比亚戏剧的独白。斯诺在这种环境中受熏陶,对文学的兴趣与日俱增。因此,当他读中学时,创办了一张小报纸,并自当营业经理。斯诺常替父亲将报社交印的印刷品送到报社,趁此机会与报社的编辑和记者们交谈。这更加强了斯诺的文学意识,以至上大学时,他毅然选择了新闻专业。

  激发斯诺读书兴趣的还有他的中学校长鲁茜斯穆。她训导学生:“学做坏事或做事半途而废,那是最难启齿的恶习。”她不仅教学生们认真学习,也教学生怎样做人。这给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斯诺的一生中,无论做任何事情,他总是认真、执着地去完成,表现出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决定了就坚定不移地干下去。为了实现环球旅游,他摆脱父母的阻挠,只是在登船远渡重洋之际才给父母发信。有时为了做他自己认为值得去做的事,即使冒险也在所不惜。如在战地采访中多次遇险,去中国陕北红区采访途中的冒险经历;对报社编辑们未经他本人同意,而强加观点,他不能容忍,宁可失去高薪而辞职;在50年代的美国,政治气候不利,他仍不断批评政府的政策,坚持正确的主张等等。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