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斯大林时代的谜案 | 上页 下页
七三


  他给人以强烈印象。……1936年秋。俄罗斯联邦的检察长弗·亚·安东诺夫—奥弗申柯回到家里时显得高兴而激动,说:“我将到西班牙去!我刚才在斯大林那里。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他具有多么集中的意志和智慧……他具有多么巨大的毅力!”这位总领事怀着受到亲切接见的心情,心里装着一个有魅力的人的形象、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领袖的形象,去到了巴塞罗那。

  随着时间的推移,伪善变成了斯大林的第二本性,而每一次的伪装看来都有机地反映出了他的本质。他时而扮演他自己本人的角色,时而扮演党的荣誉的严格维护者的角色,时而又扮演一个拥有无限权力的领袖的角色。斯大林极为认真地深入到了每个角色之中,以至于他自己都开始相信自己所扮演的新形象了。

  斯大林在快到50岁的时候深信:他已经相当成熟了,完全可以出现于世界舞台之上了。他第一次的登台表演是成功的。尤德任·莱延兹于1930年11月底访问克里姆林宫,总书记给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位美国记者对斯大林执掌的政权性质有了相当清楚的了解。斯大林从罗济塔·福尔布斯特·阿斯托尔勋爵夫人及其他几位有影响的女士们那里,获得了更大的成功。当他和儿女们及几只小狗一起演出令人喜欢的几场戏时,他完全使她们迷醉了……

  在1931年12月,他以使杂技魔术师们为之羡慕的技艺向德国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作了一次表演,3年之后,又向英国写幻想题材的作家赫·威尔斯作了一次表演。他们也为斯大林的精彩表演所倾倒。诚然,威尔斯曾说,总书记一次也没有看他的眼色,但是对于这样一些小事是不值一谈的。在被斯大林巧妙地欺骗了的作家(而要知道洞察力被认为是一个真正的作家所固有的特点)中,我们可以举出巴比塞、罗曼·罗兰和萧伯纳,是的,还萧伯纳。

  萧伯纳第一次到莫斯科来是在1931年。在他75岁寿辰时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这位伟大的讽刺作家和热爱真理的人由于受到了盛大招待会的影响,便根本没有注意到夺走了千百万农民生命的饥荒这样一件小事。但是萧伯纳毕竟在某种程度上看清了斯大林,他写道,虽然这个独裁者的手腕几乎是完美无缺的,但是“他却很难向我们掩盖那些使我们感到极其可笑的事情”。萧伯纳以格言式的确切性把斯大林描写成神父和元帅的混合体。不过,总的来说,这位英国客人对领袖产生了良好的印象,所以在1941年时他公开攻击那些批评斯大林的人。

  在战争年代,总书记的演员才能达到了顶峰。他在同一些国家元首谈判时,总是说中听的话。他在具有洞察力的和疑心很重的邱吉尔面前表演时,非常谨慎,很有分寸。他在同和善的罗斯福在一起时,抹的是另一种化妆品。斯大林企图使每一个人确信,他根本不是一个独裁者,而只不过是同类人中的第一个人,一切有关国家和党的重要问题,都是由集体决定的,都是按照列宁的精神决定的。他要表现出真诚的尊敬和表演出高尚的风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他却能够克服技术上的一切困难。

  他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根据细微的观察描绘了斯大林的肖画像的加林娜·维什涅夫斯卡娅说:“他的话讲得很慢、很轻、很少。因此他的每句话语、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和暗藏的含义,实际上他的那些话语、眼神和手势并没有这些,但是演员们后来在很长的时间中却时常想起这些,并对已经讲过的话和“言不尽意的话”中究竟包含有什么意思进行猜侧。而他只不过是没有掌握好俄语和说话能力而已。也许他作为一个演员,早已收集了大量富有表达力的手段(这些手段不间断地对亲信们产生着影响),并根据情况加以运用。”

  ①Г.П.加林娜·维什涅夫斯卡娅《生活的历史》1985年巴黎俄文版第113页。

  巴比塞来莫斯科是在1934年9月。斯大林邀请他来到了祖巴洛沃的别墅。他们交谈到了深夜;斯大林真的使这位作家迷醉了,他写道:“这个人的侧面像同卡尔·马克思和列宁并排被画在红色的宣传画上。这个人关心着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这个人创造了现有的东西和创造着未来的东西。他过去和现在都挽救……所以不论你是什么人,你的命运中最好的东西都掌握在这个人的手里……他为一切人日夜操劳,他具有科学家的头脑和工人的面孔,他穿着一身普通士兵的衣服。”

  ①巴比塞《斯大林》1936年莫斯科俄文版第360页。

  巴比塞描写斯大林的那本书以这几句话而圆满结束。这几句话达到了和档案文件相同的可靠程度。这几句话有助于塑造一个领袖所扮演的形象。只有约瑟夫·斯大林才能这样欺骗这位作家,才能迫使这位作家玩弄自己的信念来骗人。这是人性的罕见现象。这个身心都感到虚弱和难受的人怎么能够把这样一种强烈的仇恨纳入善良和真理之中呢?他具有的是一种多么坚强的性格,同时又是一种多么卑鄙的性格。这个人在如下一些方面具有极其罕见的才能,这就是他能够在人们之中找到最丑恶、最卑鄙的东西,他能够亲切地、耐心地珍爱那些极坏的和动物般的本能,他能够培植新的一代鹰犬……

  他是一个居心险恶的仇恨人类的人,他对社会产生了强大的影响,他预先决定了社会中的反常现象。可以说,苏维埃社会在斯大林时代是一种病态发展。人们产生了这样一种印象:斯大林同历史上一切赫赫有名的暴君进行了一场竞赛。在他进行统治的第二个10年中,他已经超过了历史上所有的暴君,此后就没有人可以与他相比了。既然把斯大林称作“山鹰”,那他就是属于啄食被锁住的普罗米修斯的肝脏的那种恶鹰。

  ①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提坦神,他从奥林匹斯山盗取火种到人间。为此宙斯下令把他锁在悬崖绝壁上,使其永远受苦。每天都有一只恶鹰飞来啄食他的肝脏,而夜间肝脏又恢复了原状。后来赫拉克勒斯解救了普罗米修斯,杀死了恶鹰。——译者注

  娜捷施达·阿利卢耶娃之死。当娜捷施达·阿利卢耶娃在1918年还是一个17岁的姑娘时,她就加入了党。对于忠于革命事业的阿利卢耶娃一家人来说,只要提到约瑟夫·斯大林的名字就使他们想到他曾进行了反对专制制度的斗争,他曾多次流放并多次大胆地跑掉。但是,并不是这种浪漫主义的荣耀成了年轻的娜佳同40岁的人民委员接近的原因。当时她在人民委员会办公厅作打字员这一秘书工作,而当1918年斯大林被派往察里津时,她成了斯大林秘书处的成员之一。后来她在列宁的秘书处里一直工作到1923年。同事们对她的评价是:她是一位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非常好的工作者。她善于执行任务,对工作一丝不苟,有时她一连几个通宵,一直坐在打字机旁把电报译成密码,或者把电报翻译过来。弗拉斯米尔·伊里奇对娜佳评价很高,在委托她作一些需要特别重视的任务时,经常说:“把这事委托给阿利卢耶娃去做,她一定能做好。”以后,娜·阿利卢耶娃从人民委员会主席的秘书处转到《革命和文化》杂志编辑部工作。她想望学习,但是斯大林认为,妻子的位置是在家里,而大学生则是一些过于使人担心的人。

  ①《真理报》1932年11月10日。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