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斯大林时代的谜案 | 上页 下页
三九


  第四章

  ◎斯大林实行的工业化真相
  ◎在第十七次党代表大会上选举中央委员会时,投反对斯大林的票达292张之多,反对基洛夫的票只有3张。斯大林的亲信卡冈诺维奇下令将反对斯大林的票烧去289张,使之与基洛夫的反对票相等,从而挽救了斯大林,使其得以继续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

  总书记在寄希望于农民经济和耐普曼的充满生气的力量时,是否对私人的主动性早就予以鼓励了呢?在1926年4月时,他还没有摸索出国家工业化的道路。斯大林当时说,进行大坝的建设,就好象是一个农民“积蓄了一点钱,但不用这点钱去修理犁头,去改进自己的经营,却买了一架大留声机”。当时理论家们还没有制订出经济发展的纲领,资源情况——原料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还不允许作出大步快跑的计划。这一点连他斯大林也是看到了的,所以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要求发展工业时,预先警告说:“但是,要严格地与市场的容量和国家的财政状况相适应。”然而1927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曲折:斯大林宣布要立即进行工业革命,号召“在大力进行工业合理化和扩大工业的基础上”来“克服最大的困难”。他在宣布了全民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进军之后,便急不可耐地催促宣传机关进行大力宣传。

  ①“耐普曼”是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时出现的资本主义分子。——译者注

  ②《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8卷第119—120页。——译者注

  ③《苏共决议汇编》俄文第9版第3卷第429页;第4卷279页。

  到1927年底就已经宣布工业化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些经济学家收集了工农业生产的贫乏数字,再补充以木材采伐业和捕鱼业的材料之后,就往总书记的桌子上放上了一份胜利的报告:说什么到苏维埃政权建立10周年时,国家终于赶上了沙皇时代,就是说达到了1913年时的水平。国家大工业的总产量比1926年增长了18.2%!实际上,苏联只是到1929年时才在钢铁熔量这样一些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部门里达到了1913年时的水平。

  ①《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10卷第250、256页。——译者注

  斯大林由于不能独立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和评价国家实行大跃进的经济可能性,所以他不能够初步制定出一个有科学根据的未来的战略。他注定毕生都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在两岸之间来回奔跑,既看不到河源,也看不到河口。布哈林早就看出了斯大林的这种领导作风的特点,他说:“把电线杆锯断用来构筑街垒,这在经济上是非常错误的政策。”

  ①尼·伊·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1923年莫斯科——彼得格勒俄文版第268—269页。

  起初总书记遵循了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不久,他就把这些人叫做“右派”反对派)对经济提出的建议。到了1927年,他又接受了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早先提出的建议,最终确定了工业比农业占首要地位——总之,他所实行的就是列夫·托洛茨基5年前所要求实行的那个“工业专政”。

  ①《苏联共产党历史》1970年莫斯科俄文版第4卷第一分册第273页。

  但是,所谓的新反对派的领袖们建议在实现国家工业化时,要更广泛地利用外资。当时国家没有建立现代工业所必需的装备和技术,资金和专家也不够。运输和道路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而这一切是在由于强制实行集体化而造成的农业危机十分严重的背景下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把某些工厂租让给外国人,依靠西方国家来建设工业企业,是明智的。无论如何,对于这样的建议是应当加以考虑的。

  但是斯大林却本能地拒绝广泛地、思路宽阔地思考问题。他把反对派领袖们提出的切合实际的建议宣布为“投降主义者的”建议,而且不久他就以此为借口从肉体上对他们进行摧残。实际上,发展国民经济与他何干呢?加强独裁政权和提高个人威信——这才是他值得思考的事情。而且在这方面他思考得很多,很经常……至于国民经济嘛,那么在这方面是可以——而且应当!——使用强制力量的。在这方面还从来没有使用过强制力量呢。

  ……国家计划委员会提出了两个五年计划(1928年秋——1933年秋)方案:初步的即最低限度的方案和最佳方案,这后一个方案能把任务提高20%。斯大林以及中央委员会中的多数人便选中了第二个方案。因此这个方案也就在1929年4月召开的第十六次党代表会议上被正式通过。

  ①《苏联共产党历史》1970年莫斯科俄文版第4卷第一分册第563—564页。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