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丘吉尔传 | 上页 下页
八一


  1944年6月6日,在经过长期精心准备之后,人们盼望已久的“霸王”战役终于开始了。由盟军的大批轰炸机向海岸目标倾倒了几千吨炸弹后,海军战舰开始猛轰沿海敌军阵地;从20个英国机场起飞的3000多架运输机和滑翔机,向诺曼底海岸后的纵深重要地区空投了3个伞兵师;共约6000多艘大小各类战舰、运输船和登陆艇,源源不断地将部队和装备运往登陆地点。到了6日夜晚,将近10个师部队连同坦克、大炮和各种武器已经上岸,后续部队还在不断涌来。

  在“霸王”战役发动前夕直至战斗打响之后,德军方面仍蒙在鼓里。6月5日,诺曼底驻军司令隆美尔报告说西线不会有敌军进犯,然后就乘汽车回赫林根同家人团聚去了。6月6日,第七军团司令杜尔曼将军竟下令暂时解除经常戒备状态,召集高级将领到125英里外的勒恩进行“图上作业”,盟军空降伞兵被认为是声东击西的手法,西线海军向总司令报告说:“荧光屏上有大量黑点。”而西线总司令的参谋长却说:“什么?在这样的天气里一定是你们的技术员弄错了。也许是一群海鸥吧!”

  等德国人真正清醒过来后为时已晚。盟军迅速巩固、不断扩大滩头阵地,到6月12日丘吉尔亲临视察时,几个滩头阵地已连成一线。在战役最初的6天中,有326547人,54186辆军车和104428吨物资运上法国海岸。

  6月11日深夜,斯大林给丘吉尔和罗斯福分别发出了同样内容的电报表示祝贺,电报说:

  “显然,原定计划中这次规模庞大的登陆行动,已经全部成功了。我的同事们和我不得不承认:就其规模,就其宏大的布局,以及杰出地执行计划情况来讲,战争史上从来也没有过足以与之类比的事业。众所周知,拿破仑当年打算强渡海峡遭到可耻的失败。歇斯底里的希特勒吹了两年牛皮,说要强渡海峡,但是就连作一个企图进行威胁的暗示,也下不了决心。只有我们的盟军才光荣地、胜利地实现了强渡海峡的庞大计划。历史将把这一业绩当作一项最高的成就而记载下来。”

  到了7月中旬,登陆的盟军已达30个师。盟军的胜利进军使德军将领们迫切希望以体面的方式结束战争。他们密谋刺杀希特勒未遂,参与其事的军官们绝大部分惨遭镇压。希特勒严令军队坚守阵地,不许撤退;但屡遭重创的德军无力阻挡盟军胜利挺进的步伐。7月18日,英军占领冈城;美军攻克圣洛。7月25日,盟军占领阿弗朗什。8月16日,加拿大和波兰军队占领法莱斯。19日,盟军完成钳形攻势,在法莱斯袋形地区围歼德军8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俘敌5万人,毙敌1万人。8月24日,自由法兰西的部队进攻巴黎,于当晚9时22分开进市政府前面的广场。第二天,德军司令官冯·肖利茨签署了投降书。26日,戴高乐举行了正式入城式,至此,被德国占领达4年之久的巴黎获得了解放,标志着诺曼底战役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与此同时,于6月10日开始的苏军夏季攻势也捷报频传。到8月中旬,苏军已打到东普鲁士边境。8月26日保加利亚退出战争。9月间,芬兰也退出战争,并向拒绝撤离的德军开火。战争已日益迫近德国本土。希特勒大肆吹嘘过的齐格菲防线已无人防守。西线德军已损失近50万人,隆美尔元帅的参谋长斯派达尔将军说:“地面部队已经不再存在,更不要说空军了。”新任德军西线总司令伦斯德战后在受审时说:“就我个人来说,战争在9月底就结束了。”但是希特勒还要垂死挣扎,纳粹当局强令15—18岁以及50—60岁的男子都要应征入伍,在9、10月间又征集了50万人投入战场。同时德国人还发射了大量V—1和V—2远程火箭轰炸伦敦和英国东南部,不过这一新式武器用于战争似乎显得太晚了,除了起到一定骚扰作用外,它对于盟军的攻势可说毫无影响。

  德军加强了西线的抵抗,使盟军前进的步伐受阻。蒙哥马利设计的空投计划也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放弃。随着冬天的降临,盟军被迫放慢了进攻的节奏。在这种背景下,10月8日,丘吉尔一行访问了莫斯科,与斯大林就波兰和巴尔干各国的问题进行会谈。丘吉尔不希望看到战后这些国家由左翼力量执政,他与斯大林在许多问题上也未能达成谅解。11月10日,丘吉尔到法国对已被罗斯福承认的戴高乐政府进行正式访问,受到了极盛情的接待。12日,丘吉尔被授予巴黎荣誉公民称号。

  1945年1月,丘吉尔致电斯大林,要求他“在维斯拉前线或其他某一地区发动强大攻势。”斯大林决定在中线加强进攻,强大的苏军在三周时间内推进了500公里,进入距柏林70公里的奥得河地区,为西线的盟军减轻了压力,也创造了夺取最后胜利的条件。苏军在挺进中迅速席卷了以前属于波兰的大部分领土,并深入到匈牙利和南斯拉夫。苏军的迅速前进,使丘吉尔、罗斯福与斯大林的会晤显得迫切。2月初,“三巨头”在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举行会晤。第四次当选总统的罗斯福面带病容,受到了极好的照顾。会议讨论了战后对德国的占领问题,在丘吉尔的坚持下,给法国也划了一块占领区。同时对联合国组织的建立、常任理事国及否决权问题、以及苏联的两个加盟共和国的席位问题都进行了讨论并取得了一致意见。会议还就波兰疆界达成了协议,但对波兰政府的组成未形成一致的明确意见。会议开得较成功,气氛非常友好。斯大林在宴会上向丘吉尔祝酒,称他是“百年才出现一个的人物”。

  3月23日,丘吉尔飞到文洛附近的蒙哥马利司令部,晚上还乘汽艇渡过了莱茵河。几天后,德国的主要工业区鲁尔被美军包围。英加部队也向北移动,经荷兰北部向德国汉堡方向挺进。随着形势的发展,终于出现了德国人准备投降的迹象。3月下旬,某些德军方人员与亚历山大将军的部下在瑞士接洽,未产生任何结果。此事却招来了苏联人的指责,说西方国家背着苏联与德国谈判。因事前已通知过苏联外交部,所以丘吉尔觉得受到了侮辱;罗斯福也有同感。但当丘吉尔建议罗斯福敦促美军迅速跨越易北河,抢在苏军之前攻占柏林时,罗斯福没有同意。4月12日,罗斯福突发脑溢血逝世,使丘吉尔大为震惊和悲痛。他很想去华盛顿参加罗斯福的葬礼并会见新总统杜鲁门,但最终未能成行而让艾登去了。

  4月下旬,苏军包围了柏林,并在易北河与美军会师。4月29日,意大利境内的德军司令冯·菲廷霍夫同意无条件投降。被德军营救出来当了一段时间傀儡的墨索里尼及其情妇在逃往瑞士途中被意大利游击队捕获并枪毙。4月30日,希特勒和刚刚与他结婚的爱娃·布劳恩在总理府地下室里一起自杀。5月3日,希特勒指定的继承人邓尼兹海军上将派人会见蒙哥马利,商谈德军投降事宜。5月7日德军总参谋长约德尔签字无条件投降。投降书于5月9日零时生效,当天又在柏林举行了正式批准仪式。参加仪式的西方盟国以及苏、德代表分别是泰德空军元帅、朱可夫元帅和凯特尔元帅。

  5月8日,丘吉尔正式向英国人民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他跟在议长后面,由反对党代领袖格林伍德陪同,参加了下院在圣玛格丽特教堂举行的感恩节礼拜。然后他又应邀和参谋长们一起与英王合影,并和王室成员们一起在白金汉宫的阳台上接受无数英国民众的欢呼。

  战争结束之后,联合内阁的继续存在就成了问题。政府已持续执政5年,议会自1935年以来也已10年未大选了。丘吉尔必须决定何时举行大选。5月18日,丘吉尔在艾德礼的协助下,起草了一封名义上致艾德礼的信,请工党考虑是否将联合政府维持到击败日本为止。正在布莱克普尔召开的工党年会上,多数人主张早日大选。丘吉尔在保守党内部举行的民意测验中,几乎全部同意7月选举。保守党人希望早日选举以便利用丘吉尔个人的巨大威望,于是丘吉尔将大选日期定于7月5日。

  5月23日,丘吉尔正式提出辞职。随即应国王要求成立了看守政府。5月28日,他在唐宁街10号为退出联合内阁的高级大臣们举行茶话会时,老泪纵横地宣布:“历史的光辉将照耀在各位的头盔上。”为了保证他在选举失败时保持外交政策的连续性,他建议艾德礼陪同他参加即将在波茨坦召开的“三巨头”会议。

  竞选在5月下旬开始。丘吉尔在竞选演说中除了阐述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外,还对工党进行了猛烈抨击,说他们“会求助于某种盖世太保的统治形式”。舆论对他由全国的领袖一变而为党派利益的卫士感到难以接受。投票日之后还需较长时间完成计票工作,所以丘吉尔于7月15日带领艾登和艾德礼飞往波茨坦参加“三巨头”会议。但丘吉尔觉得在得知大选结果之前他不能决定会议中的任何重大问题。17日,美国陆军部长向他透露了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消息。7月22日,英美首脑联席会议正式作出对日战争中使用原子弹的决定。

  7月25日,丘吉尔一行回国,以便第二天公布大选结果时在场。本来丘吉尔对大选获胜一直抱有信心,但就在回国的那天夜里,他“突然感到身上被戳一刀似地”惊醒了,因而预感到形势不妙。第二天中午时分情况已趋明朗,尽管丘吉尔本人当选,但保守党却遭到失败,只获得了197席。而工党在下院共获得了393个席位。在5年多战时首相位置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丘吉尔,此时只得黯然神伤地面对下台的现实。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