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尼采 | 上页 下页
二〇


  §第十章 最黯淡的日子

  1879年,是尼采一生中最痛苦的一年。这一年的春天,尼采那幼年时就经常犯的头痛病又开始无情地向他猛袭过来。有时,一次剧烈的头痛可以让尼采十天不得安宁。在头痛的时候,尼采的胃病也开始发作,不管他如何控制自己的饮食,他总是呕吐不断,他的心灵几乎承受不住这种可怕的折磨。他给母亲和妹妹写信说:“我的眼睛糟糕得使我无法再教课,头痛的情况坏得就更无需再提了。”他甚至感到自己能够继续工作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在朋友们的劝告下,他决定去疗养并接受治疗。

  这一年的3月,尼采来到了美丽的日内瓦。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他想使自己的身体变得好起来,心情也能够变得愉快些,遗憾的是,日内瓦湖畔的美丽风光并不能使尼采感到轻松和愉快,相反,他的烦忧变得更厉害了。

  他在给母亲的信中说:“我的生活与其说是力图恢复健康,还不如说是饱受折磨,我所想的就是‘但愿自己是个瞎子’的傻念头,因为我本不该再读书了,可却不能不读下去,正如我现在理应让大脑休息,却总是苦苦思索一样。”由于在日内瓦疗养无效,尼采只好又重新返回到巴塞尔,这时他发现自己的眼睛视力进一步下降了,到医生那里一检查,果然如此,这使尼采十分担忧。为了使自己的身体能尽快恢复过来,他向巴塞尔大学校长辞去了在该校的教授职务。从此,他再没有做过教授。关于这一点,尼采在其自传中曾这样说到:“在我36岁时,我的生命力达到了最低点——我仍然活着,但我看不到3步以外的地方,那时候——1879年,我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授职务。”

  离开了他在那里成名的巴塞尔大学后,尼采的心里充满了落寞的情绪。为了排除心中的苦闷,尼采与妹妹伊莉莎白到了佰尔尼。在那里因妹妹另外有事,他便与妹妹分离了。然后他开始了自己独自在欧洲各地的漫游。从此以后他一直都在欧洲过着漫游的日子。

  夏天,他就去欧洲的高山地区,冬天,他就回到温暖的地中海地区。这些漫游生活使尼采的心理情绪得到了长期的调整,也帮助了他以后的创作。

  1879年6月,尼采到达了海拔1800米的圣马利兹山区,这里人烟稀少,空气新鲜,尼采感到了一种从所未有的清静。在这里他几乎中断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过着形同隐居的生活。这时他在给妹妹信中写道:“我与外界几乎没有什么关系,每天只在自己的房间里进食,几乎不能吃什么,只喝大量的牛奶,我认为这样会对我的身体有好处,我打算在这里长住一段时间。”除了大部分时间呆在房间里外,尼采偶尔也到外面去散步。每次散步时,尼采都独自一个人走很长的路。在山间宁静的小道上,尼采可以不受打扰地纵横驰骋自己的思想,独处的生活让他感到了一种思索的快乐,甚至感到了孤独的美好和可爱,这个时候,他的身体也开始有所好转,他又不想做一个无所事事的闲人了,而是想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他在给妹妹的信中说:“你是了解的,我所偏爱的是一种简单的、自然的生活方式,而现在我愈加渴望这种生活了,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以解除我的痛苦,我需要真正的工作,那种可能慢慢地做,可以不致引起精神紧张并能使人不疲劳的工作。”尼采在写这封信的时候,就已经按照信里的意思行动了,他开始了写作《人性,太人性的》一书的第3个部分。正当他一个人在写作中自得其乐的时候,他的老朋友欧佛贝克专程赶到了圣马利兹,两个老朋友见面后,彼此都格外高兴,他们一连畅谈了几个小时,尽情地表达了相互的思念之情。在欧佛贝克探望尼采的这段时间,他发现了尼采的一个新特点,那就是尼采总喜欢一个人沉思默想,似乎在他心中总装着一件放不下来的事情,同时,从尼采的口中,欧佛贝克还了解到尼采有越来越不愿与人群混合的想法,而喜欢过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生活。

  1879年9月,尼采完成了《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三部分《漫游者及其影子》。然后他把这篇文章的手稿寄给了朋友彼得·盖斯特,并在信中说:“我的病使我不得不考虑突然死去的可能性在某些方面我感到自己像个衰弱的老人,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写下了我的生命之书从根本上讲,我已经检查了自己的生活观。”

  盖斯特收到尼采的手稿后,就积极为他誊写,并忙着为他找出版社出版。此时尼采也觉得在圣马利兹疗养后,身体已经基本上复原了,于是他从圣马利兹走了出来,然后他又专门到彻尔去看了看妹妹。他的这一次突然来访使妹妹非常高兴,另外她还惊喜地发现哥哥看上去很精神,精力充沛,气血健康,已经恢复了他那刚毅率直的性格。看完妹妹后,尼采又单身一人回到了故乡瑙姆堡,他在那里租下了一座古塔和一块田地,每天早晨起床后,他都去自己的田地做做园艺工作,他觉得这种劳动他能胜任,同时也感到特别愉快。不过好景不长,不到一个月,他的眼睛又发病了,这迫使尼采不得不放下他心爱的园艺工作。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