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诺贝尔 | 上页 下页
一六


  1877年,路德伊希到法国巴黎和阿佛列会晤,并表示希望阿佛列加入他们的石油事业。阿佛列对石油事业也颇感兴趣,因此决定成为诺贝尔石油公司的股东之一。

  第二年5月,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成立了。1879年,由于俄皇投入巨资,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成了拥有300万卢布资本的大公司。阿佛列从此不仅是一位火药发明家,而且成了石油企业家。

  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勃然兴盛起来。为了使工作井然有序,处理得体,路德伊希负责列宁格勒的业务经营,罗特则负责在巴库方面的技术工作。1889年,罗勃特突然生了一场大病,从此无法起身工作。

  路德伊希不得不挑起重担,兼顾列宁格勒的业务和巴库的工厂管理,从此他的生活更是忙碌不堪。但他具有惊人的才能,足以应付各方面的事务,公司的一切仍然有条不紊,而且有长足的进步。

  1882年,阿佛列终于有机会到俄国来,路德伊希兴奋极了。他征询了阿佛列对石油事业的看法。

  阿佛列称赞说:“真是惊人!能使巴库成为一个大工业区,实在出人意料。你实在了不起!”阿佛列认为巴库能成为石油之城,俄国和欧洲的工业能迅速发展,都是起因于路德伊希兄弟的石油事业。

  阿佛列站在一个发明家兼企业家的立场上参观诺贝尔石油公司,把他自己的感受坦白地说出来丝毫没有奉承恭维的意思,而且在建议中颇有值得路德伊希参考、采纳的地方。

  路德伊希在工作上表现出了勤勉不懈的精神。“无能者无所求”是路德伊希的座右铭。他以工作为荣,每逢困难挫折出现时,他都能勇往直前,一一克服。

  这种不畏艰难的决心和毅力是诺贝尔兄弟所共有的特征,此外他们也都具有一颗仁慈善良的心。慈善的胸怀可能是得自母亲的遗传。他们的母亲不仅乐于怜悯穷苦,更乐意倾全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阿佛列·诺贝尔的慈爱,可由创立诺贝尔奖的事实得到证明。至于路德伊希,也可从他经营企业的手段与政策上得到答案。路德伊希对工厂中的员工爱护备至,还给了他们当时不可多得的高薪待遇。那个时候,是一个视工人如犬马的劳力榨取时代,路德伊希却主动安排员工休假,让他们有时间做休闲活动,并把12到14小时的工作时间,减为10小时30分钟。此外,他的工厂里绝不雇佣10岁以下未成年的儿童。在巴库城有一个非常优美理想的住宅区,这是路德伊希特地为员工们建造的住所。此外,他也为单身员工们建有舒适的公寓;为了上下班便利,备有专门接送的汽船。

  工厂里有足够的娱乐器材和完善的医疗设施,使全体员工都能愉快而安心地工作。他们认为,公司的繁荣全靠员工们一致的努力,使他们心情愉快、生活安定是工厂主的责任。巴库位于里海边缘,远离都市,这种偏僻荒凉的地方,要使大家的心情愉快、生活上无所顾虑,更是工厂主的职责所在,也是工厂主酬谢其辛劳的最好方法。

  由此可见,一度被废弃的巴库,能成为繁荣的工业区,是必须付出很大代价的。有人称这一地区是“巴库的欧洲”。工业区面临里海秀丽的海岸,夏季是最好的避暑胜地,冬季徘徊于沙滩上,另有一番景致。

  此地气候温和已逐渐为人们所喜爱。

  诺贝尔的公司里有一条新章程,准许员工自由加入公司股份,这是其他公司所没有的。

  公司上下每个成员,没有一个不心怀感激,莫不对路德伊希感到崇拜、尊敬而尽力为公司效劳。石油之城巴库就在这样的经营下发展壮大,奠定了后来苏联石油工业的基础。

  1883年,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波折。当时石油价格低廉,还意外地发生了工厂大火!石油公司发生火灾是无法救援的。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下,路德依希看着漩涡般的火焰凶残地吞噬着他们多年的心血。路德伊希喃喃地说;“我该加强防火设施。”

  这种自责已无补于事,巨大的石油工厂片刻化为灰烬。在工厂失火后又有一艘油轮在航海途中因火灾而沉没。火灾带给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太大的不幸。

  如想再建工厂,需要一笔巨大的资金。路德伊斯终日愁眉不展,资金难筹。正当彷徨无计之时,诺贝尔来信了,他说:“这场火灾,令人万分惋惜,但我相信,以你的才能,要使工厂复兴,并非难事。重建资金由我来资助,我这几年来炸药事业的顺利成功,不难为你筹足所需要的款项。”这封信使路德伊希喜出望外。

  不久,巴库的石油工厂又恢复了以往的规模。

  路德伊希·诺贝尔在阿佛列的支持下,不仅在石油事业上留下了辉煌的成果,他对高加索地区铁路建设事业也有伟大的贡献。他于1888年逝世,享年57岁。

  路德伊希堪称俄国石油产业之父。他一生的成就与功绩,也同诺贝尔在火药界的声望一样,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罗勃特因病回到故乡斯德哥尔摩调养,于1895年与世长辞,享年66岁。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