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明治天皇 | 上页 下页


  为此,孝明天皇专门去七社七寺做了17天的祈祷。

  关于如何对付美国军舰的事,这半年幕府征求的结果是:占压倒多数的人,主张拒绝美方要求,让其马上撤走。知内情的人明白,这只是表面态度。日本人有个共同的心理,在公开场合爱说豪言壮语。在大敌当前时,谁要主张稳健慎重,准会被讥笑为胆小鬼。所以对幕府提出的咨询,公开回答者十之七八是“攘夷论”。但私下里心照不宣,都明白一旦引起战端,日本极少有战胜的希望。倒是七八成以上的人,实际上在考虑,万不得已时只好开放国门了。所以幕府最终决定,接受美国的要求,签订了友好条约。

  这是嘉永七年三月的事。在接受美国总统的图书时,幕府将国书日译文送到京都,上奏朝廷说:“事关国家大政,故上报。”

  多年来,所有政治、军事、外交大事,幕府都不容王室插手;但这一次却装模作样上奏。这说明国内尊王倾向已十分高涨。如果再继续无视王权的存在,只怕将军们的统治难以为继了。

  接着,幕府与俄国、英国、荷兰三国,先后也签订了条约。

  基于日美友好条约,美国在下田设立了领事馆。任命哈利斯为首任领事。

  这个条约只限于两国友好相处,互相提供煤炭和饮用水,互相救助海上遇难的船舶的程度。美方的目的当然不止于此,而是想进一步通商贸易,开辟国际市场。哈利斯到任所后,积极催促订立新条约。好像已经登上门厅的客人,要求进入客厅似的。

  幕府也觉得,既然让人家到了门厅,进入客厅乃是顺理成章 ,只是时间早迟而已。于是同意谈判。在安政五年(即1858年)一月,开始起草条约草案。

  草案拟妥后,幕府把它提示给诸侯征求意见。这次比起美国舰队刚闯入时不同了,胡乱叫嚷“攘夷论”者,大大减少;支持国家开放的意见,多了起来。只是诸侯当中不少人认为,开放国家这样的大事,不是幕府可以专断的;必须得到天皇的批准。

  与美国的谈判,实际主持者还是幕府。他们觉得,即使要在形式上尊重一下天皇,事情也不会受到阻碍的。就算朝臣中有些人反对,只要做好解释工作,条约一定会获得批准。

  幕府派遣大学长林光韦和监察津田正路二人,去京都活动。

  出乎意外,也不知为什么,朝臣们对条约的事反应冷淡。两个使者灰溜溜地回转江户复命。于是在京都又流行起一首讽刺民谣:

  朝臣不理睬,愚蠢已到家;
  忽然酒变醋,真该受神罚。

  阁老堀田正睦,从一开始就觉得这个问题背景很复杂,那两个人去是谈不成的。只有自己亲自出马,和各位朝臣好好商量才行。

  他想,首先找关白鹰司政通推心置腹谈一谈,那是一个明白人。想当初美国舰队刚闯入日本,众口一词都倾向攘夷时,他就语惊四座:“从前不是就允许荷兰和大清国入港来着吗?这仅仅是数量的增加,何必大惊小怪呢!”

  为了争取批准条约,堀田正睦带着两名随行助手,来到了京都。阁老亲自出马,可谓大人物来了。就凭这一点,京都方面就不能怠慢。

  可是仍然事不如愿。

  正睦的印象。朝臣们一直封闭在保守的环境中,不知世界大势,一提到外国的事就厌烦。要说服他们是很难的。如果像以前那样,幕府用权势施加威压,定可使其就范。但是现在行不通了。他们的背后,有着强大的志士集团;志士背后,更有着勤王复古的民众基础。何况天皇本人,对条约也抱怀疑态度。他在给关白九条尚的信中说:“如果整个日本国意见不一致,开放就会变成一场大动乱。从前平安无事,一直过着太平日子的日本,从我这一代起,如果遭到外国人的糟蹋,朕将对历代先皇也深感愧疚。”

  还有,他在信中有这样的话:“关于堀田此次来京,有传言说他准备了大批进献之物。不管他拿来多么大笔的金钱,如果受他蒙蔽,便成为天下祸害之源。人是容易被金钱夺去心志的,千万不要发生这样的事。”

  的确,此次堀田进京,社会上悄然流传着,他将散发十万两巨金,收买反对派的朝臣。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楚。

  过去倒是有这种事。每当幕府有事要找朝廷合作时,总是献上一笔钱财。那就像对平时把朝臣禁闭在贫困中的一种补偿似的,慷慨解囊,让大家也潇洒一把。用现代的话来说,就像企业的业主,平时用低薪驱使职工,偶尔来个盛情招待,以平息不满的狡猾手段。

  这一回他带的金钱,远比过去为多,正好给了反对派以口实。

  堀田一进京都,把本能寺当成住宿地。在那儿分别会见有实力的朝臣。给他们看条约草案文本,又详细加以说明。

  朝臣中间,充满了反幕情绪。抵制批准条约的活动,在暗中进行。开始时惟一表示理解条约并信赖幕府的关白鹰司政通,中途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站到反对的一方去了。一股自称为勤王志士的人,其中有诸藩的武士,又有浪人,也来接近朝臣们,游说政权必须返还给天皇。

  做了工作总会有效果,一些朝臣的态度变得活动起来。关白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条约的事,一任幕府决定好了。”

  天皇不由担心,照这样下去,政局不是又要被幕府所专断吗?于是命权大纳言久我建通采取对策。

  建通立即约集了一批意见相同的朝臣,来到传奏和关白的府邸,举行反对批准条约的请愿。第二天,另外又组织了一批共88位官员,到关白府邸表示反对意见。继88人之后,过一天又有50余人提出反对意见书。三天以后,又有下级官员97人上书反对条约。

  至此,宫廷里完全清一色反对批准条约。这件大事被历史学家称之为“列参”。用现代的语言表述,就是朝臣集体抗议。

  孝明天皇心里有了底,就把堀田召进宫去。话说得相当委婉:可以再听取一次诸侯的意见。其实呢,就是说条约不打算批准。

  堀田一无所获,悄悄返回江户去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