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马歇尔 | 上页 下页 |
五七 |
|
3.麦克阿瑟丢官 马歇尔对朝鲜战局的突然变化和麦克阿瑟对形势的乐观判断心怀疑虑。11月9日,五角大楼再次召开会议,对最新形势和下一步行动计划进行了研究。 马歇尔主张不能过于乐观,而应慎重从事。他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我到过中国。我们不能轻信中国人。世界古代大兵法家孙子是中国人,他们的战略战术很高明。中共军队打败了日本人,又打败了蒋介石几百万大军。‘志愿军’很可能是他们的精华。毛泽东一贯主张初战必须打胜,同我们美国交兵,他们一定要派良将精兵来的。中国在历史上是个讲义气的民族,他们不会袖手旁观。所以,我们应慎重。” 经反复研究,最后决定先进行试探性进攻,如未遇大的抵抗,再发起总攻势。 麦克阿瑟声称:“这次行动如果顺利的话,将一举结束朝鲜战争。”他公开宣布:他希望美军士兵能回家过圣诞节。新闻记者马上把这次行动称之为“回家过圣诞节的进军”或“圣诞节总攻势。” 11月中旬,北朝鲜战场之所以那样平静,是因为西线中国军队(六个军)采取诱敌深入战术,按计划撤到预定地区后,严密伪装、隐蔽于山区丛林之中,并有意造成惊慌溃逃的假象,同时,另外的三个军夜行晓宿,伪装严密,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翻山越岭渗入朝鲜,已做好在东线伏击美军的准备。 结果,东线美军于11月底遭到毁灭性打击,被迫转攻为守,旋转守为退。西线美、韩军队局势危急,北面有中国四个军的强大攻势,翼侧又遭到中国两个军的双重迂回包围。 美军第8集团军(位于西线)司令沃克报告说:一支强大的中国部队正向他进攻。位于东线的第10集团军也同时受到攻击,海军陆战队的供应线已被切断。美军和联合国军全线撤退。 总统请马歇尔出主意,要他从军事上对战局作一评估。“马歇尔拒绝对战局作出判断,”艾奇逊后来说,“他坚持同我一起站在文职官员立场上,总说‘我不作军事上的判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远离战场一万七千英里。我们对那里的地形,除了‘恶劣’二字之外一无所知。我们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按过去的老办法,对战场司令官给予信任,对他说,干去吧,老弟!而不说派这个师到这里,或把这些给养用车调到那里。丘吉尔试图那样干过,结果把事情弄成一团糟。第二个办法是把他撤职,可是谁愿意那样干呢?’” 此刻,杜鲁门和他身边的人,好像谁也拿不出定见来。麦克阿瑟则开始接受他所中意的记者采访,他抱怨华盛顿上司迫使自己沿鸭绿江设置了一条隔离线,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他明白地暗示,要不是华盛顿那些胆小鬼和被吓得心惊肉跳的盟国捆住了他的手脚,绝不会有现在正在进行的撤退。华盛顿的不少人认为,面对中国军队日益猛烈的攻势,在遭受挫折的不幸时刻,麦克阿瑟关心自己的声誉甚于朝鲜局势。 马歇尔立即发出一道和艾奇逊联署的命令,严禁“军事指挥官和外交人员”直接通过新闻界议论军政大事。这道命令并不只是发给麦克阿瑟一个人,但大家都清楚,这是针对他而发的。 信口开河的不只是麦克阿瑟一人,杜鲁门讲话也走了火。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他是否会在朝鲜使用原子弹来挽回局势?他坚持说,他不会排除使用美国军火库里的任何武器的可能性。这在全世界引起了一片惊慌。英国首相莱门特·艾德礼急忙飞到美国。他向记者宣布,英国决不同意使用原子弹。美国政府向他保证,那只不过是总统的一次失言。 与此同时,联合国军在朝鲜继续败退,伤亡惨重。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也在慌忙撤退途中死于车祸,许多官兵当了中国军队的俘虏。陆军副参谋长马修·邦克·李奇微匆忙赶到朝鲜,接替了沃克的职务。 正当华盛顿垂头丧气、一筹莫展之际,美、英双方领导人开始坐下来商讨朝鲜和世界战略问题。英国首相艾德礼认为,战争的威胁在欧洲要比亚洲大得多,他把朝鲜战争完全说成是共产党的一个花招,目的是要西方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投入人力物力,以便真正进攻时能击中要害——在欧洲打败盟国。他明确表示,要是美国政府允许麦克阿瑟继续在亚洲采取行动,真不知他会把前途引向何处。 马歇尔和艾奇逊没有反对这一观点,只是说麦克阿瑟是位出色的将军,对战场司令官必须予以信任,不能因为英国人认为亚洲不及欧洲重要就予以放弃。杜鲁门插话说,即使各盟国抛弃朝鲜和台湾,美国也打算留在那里,战斗下去。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