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莫里哀 | 上页 下页 |
一六 |
|
这样一来,奥尔恭一家真是喜从天降。奥尔恭悔恨自己的行为,他宣布要以女儿和美的婚姻来报答诚实的青年瓦赖尔的爱情。达尔丢夫被带进监狱,坏人得到了应得的下场。 这一出喜剧矛头直指天主教教会,有着很强的战斗性。其中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塑造了达尔丢夫这个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伪善”性格。他本是外省一个没落贵族,但是挥霍无度,花尽了产业,以至于穷得连一双鞋子都没有,几乎成了叫花子。于是,他像当时一些没落贵族一样,走宗教这条路子,打扮成诚实的信士,靠他在贵族社会养成的一套伪善的手腕,骗取了奥尔恭的信任。其实,这个人从外表到内心没有一点虔诚信士的样子。论模样,长得又粗又胖,脸蛋子通亮,嘴红红的,离开一个苦修信士的形象简直有十万八千里。论行动,他贪吃贪睡,从不放过一点世俗享受的机会,一顿饭就能吃下两只鸡,半只切成细末的羊腿,哪像一个“把全世界看成粪土一般”的“禁欲主义者”呢?! 把这样一出戏拿到“仙岛狂欢”游园会上演出,是要冒风险的。莫里哀在实际斗争中已经懂得了策略的重要,所以,在演出之前,他首先设法争取国王的支持。他匆匆赶写了前三幕,事先读给国王听。路易十四本来就不喜欢教会的半独立地位,听了莫里哀的剧本,他很感兴趣,尽管剧本尚未写完,他也命令莫里哀剧团抓紧排练,在游园会上演出。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教会人士的耳朵里。他们听到游园会要上演这样一出戏,惊慌不已。他们感到事关重大,马上召开紧急会议来商量对策,决定策动一切力量来阻止这出戏的公演。 5月12日,游园会结束的前一天,《伪君子》前三幕在凡尔赛宫首次上演。刚开演时,人们还谈笑风生地赞赏莫里哀又写了一部好戏,但是,随着剧情的进展,人们越来越惊讶。在第三幕结束的时候,前来看戏的观众简直不知道该怎么想,有些人甚而闪现这么一个念头:也许莫里哀的神智不大清醒吧?! 路易十四看到台上揭露教会人士的丑态,感到很解气。路易十四把这出戏当作一记耳光向他的敌人抽去。这一记耳光重得可怕,也许重得出乎国王的意料。 看戏的老太后没有笑。她用她那晚年才开始祈祷上帝的嘴抱怨对达尔丢夫的描写,陪伴他看戏的那伙高级教士们和贵族们中间愤怒的情绪异常迅速地滋长起来,太后不等游园会结束就提前退出了凡尔赛宫,以此表示抗议。一片歌舞升平、热热闹闹的游园会也因而办不下去了,只好草草收兵。最被激怒的是宗教界,看戏时,他们一个个坐立不安。他们认为:一个被教会驱逐出教的“戏子”,居然在宫廷里把宗教人士当作笑骂的对象,那简直是谋反,心里直恨得咬牙切齿。 当着国王的面,不好发作,演出结束之后,他们便四处活动,想扼杀莫里哀的这出新作。他们的活动得到了保守势力的代表王太后的支持。路易十四的忏悔教师、巴黎红衣大主教也亲自出面,向国王提出控告,说莫里哀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人物,这出戏是“否定宗教”,必须禁演。路易十四虽然赞赏莫里哀的剧作,可是他看到反对者的来头实在太大,不得不下令:暂时停止公演,等候最后决定。实际上等于是禁演。 贵族、教会势力的一时得逞,并没有使莫里哀灰心,相反,他从反对者的阴谋中看到了斗争的实质。 他向国王上书(即所谓《第一陈情表》)为自己的作品辩护,要求国王主持正义,并且以胜利者的姿态指出:反对者的攻击,正好说明他们本身就是达尔丢夫之流,剧本打中了他们的要害,他们才“暗中施展伎俩,赢得圣上恩意,达到禁演目的。”当时的许多明眼人都看到了这一点。有一次,路易十四问孔德亲王:人们为什么对莫里哀的《伪君子》这样不满?因为正当《伪君子》演出时,意大利剧团也在上演一出滑稽闹剧《斯卡拉穆士隐士》,这个剧也以完全否定的手法描写了一个教士。孔德亲王回答说:“《斯卡拉穆士隐士》中作者讥笑的只是上帝和宗教,对这些老爷们是无关紧要的;而莫里哀的《伪君子》的戏里讥笑的正是他们本人,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大发雷霆的原因!” 教会势力没有停止他们的攻击。游园会结束不久,他们指使巴黎的一个名叫皮耶尔·鲁列的神父发表小册子,不惜使用最恶毒的字眼来攻击莫里哀,说莫里哀根本就不是人,而是魔鬼,只不过具有人形肉体,穿着人衣罢了。皮耶尔·鲁列认为:鉴于地狱之火对于莫里哀来说是在劫难逃,那么就不必等待地狱之火烧他,现在就应该把这个莫里哀连同《伪君子》剧本当众一起用火埋葬。此外,有人指控莫里哀是教会最危险的敌人,有人攻击达尔丢夫形象是一个“该诅咒的创作”,如此等等。一场反对莫里哀的舆论攻势滚滚而来,必欲致他死地而后快。 其实,这种色厉内荏的攻击正好表现了他们害怕莫里哀的剧作,害怕莫里哀作品中的揭露力量。对于莫里哀来讲,他看到了教会势力的弱点,也就不顾他们的卑鄙伎俩和恶意攻击,竭力争取剧本能再次上演。 路易十四鉴于反对者的压力太大,一时不想撤销禁令,只准许莫里哀在私下里朗读和演出。莫里哀为了争取社会的同情,就利用这个机会,使《伪君子》与更多的观众见面。他在大臣贵族的家里朗读剧本,在私人宅第里演出剧本,甚至当教皇特使来巴黎的时候,他也向特使宣读自己的剧本。 莫里哀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他的剧本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剧本越是被禁,人们越是争着想要了解个究竟。17世纪法国最有名的文艺批评家布瓦洛(1636-1711)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过:“《伪君子》被禁,然而大家都想听莫里哀朗读剧本。”《伪君子》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法国广为流传,并且,名声还远播欧洲各国。瑞典女王赫丽斯京娜正式向法国提出请求,很想弄到一份剧本,她有意在国外上演此剧。 这使法国权贵们陷入颇为难堪的境地,但是他们还是提出了一些借口,拒绝了女王的请求。 莫里哀又以顽强的意志,毅然决然地完成了全剧五幕。1664年11月,他应孔德亲王的邀请,在亲王的私宅里第一次演出了《伪君子》全剧。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