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米开朗琪罗 | 上页 下页
二〇


  “就在这里,看见了吗?”米开朗琪罗高声喊道,半空撒落下白色粉末。

  阳光为5米多高的大卫雕像轮廓(雕像净高4.1米)四周镶上了五彩的金边,大卫的脸部背着阳光,那个高高隆起的部位大约是鼻子。

  “看见了,多漂亮的鼻子。”索德里尼发出了赞叹,引起了周围一片附和的啧啧声音。

  “我再修正一下。”随着米开朗琪罗的喊声响起,纷纷扬扬的白色粉末又飘下来。

  不幸的是一丁点的细微白色粉末钻进了索德里尼的眼睛里,他顿时觉得又涩又疼,泪水硬是被挤出了眼眶。

  “看见吗?”米开朗琪罗还在高声叫喊,但再也没有人仰脸观看了。

  阿琴托和几个助手躲在一边,“吃吃”地捂着嘴偷笑。他们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没听见“当当”声音,哪来的白色石粉末。

  米开朗琪罗拍拍手中的石粉,拿起锤子和凿子,埋头干起来,再也不去理睬脚手架下面尊敬的大人了。

  工作场角落里的杂草已经绿了两次,现在又枯了。大卫的漂亮鼻子终于显露出来了。

  执政官索德里尼也想不起眼睛与白色粉末有什么联系,他正在和30人组成的艺术委员会一起讨论一件重大的事情:

  米开朗琪罗提出把大卫雕像放置在市议会广场上,直接感受到阳光。这意味着推翻都奇奥生前的遗愿,放弃教堂里的闭塞环境。

  大名鼎鼎的披着红发的达·芬奇也在这次讨论会上。他对众多著名艺术家用尽一切华丽词藻赞美大卫雕像的做法,表示反感。

  “我的意见是,一门艺术离开手工愈远,便愈完美。”谁知他双关语的话,也被认为是对米开朗琪罗高度的评价。

  达·芬奇有些气恼(以后他对于绘画和雕刻讲了许多并不公正的话),不过他也承认大卫雕像可以与自己绘画相媲美。

  大卫的身体大部分比例是那么的精确,即使用解剖医生苛刻的眼光去衡量,也不得不佩服米开朗琪罗的精确水平,仿佛在大卫的肌肉下还蕴藏着最微细的血管和神经。

  达·芬奇和其他艺术家也已注意到了大卫的手关节较大、大腿过长的夸张艺术处理,这反而衬托出作为一个巨人英雄的大卫形象。

  对于米开朗琪罗放置大卫地点的请求,芬奇等人并不反对。大家的心里都想竭力抹去萨沃纳罗拉被焚烧的阴影,让一尊崭新的年轻英雄雕像作为佛罗伦萨市的骄傲象征,出现在阳光下,重新唤起市民们的尊严和勇气。

  1504年4月,世界美术史上的伟大雕像《大卫》诞生了,璀璨群星中又多了一颗异常明亮的恒星。

  从此,米开朗琪罗的名字被正式载入伟大雕刻家的史册里。

  一个多月之后,工作场后面的围墙被拆除出一个大豁口。地上铺着圆木,大卫雕像被放置在一个大木框内。

  40个人拉着、推着、扶着,一小时只能移动六七米远。

  “这是我们的英雄——大卫。”

  “美——”

  “主啊,请宽恕我们的眼睛。”

  “亵读上帝的魔鬼,砸死他。”

  ……围观的拥挤人群堵住了街道,沿街的窗子打开了,伸出了形形色色的脑袋。

  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评语,不同的观赏角度。

  夜幕降临了,《大卫》雕像暂时停留在普罗康索罗大街的拐弯处。市议会派人严加保护,以免激进分子破坏。第二天圆木又开始蠕动了,直至第四天,《大卫》雕像才移到市议会广场上。

  太阳和月亮将忠实地伴随着他——大卫。

  这时,米开朗琪罗感觉至阿尔卑斯山的雪峰俯瞰着碧绿的波河平原,自己虚弱的身体软软地倒在绿茵草地上,像一只小甲虫,贪婪地吮吸着清新的露汁。

  他每天经受着的无数次的“当当”振动感觉并未消失,仍在敏感的肌肉神经末梢上作出下意识的反映。太阳穴在一跳一颤,关节的酸疼迅速布满了全身。

  累了,乏了,困了,睡了。

  他仿佛睡在大卫的脚边,腿部肌肉偶尔抽搐着。

  5.两颗彗星相遇

  佛罗伦萨市议会广场附近的寓所里住着一位律师兼公证人,他在市郊芬奇镇购置了房屋和葡萄园。1452年他的儿子出生了,以后成为杰出的画家和科学家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

  芬奇30岁时离开佛罗伦萨到米兰大公属下担任宫廷音乐家时,米开朗琪罗刚刚7岁。

  “在人类所有的绘画中最崇高的作品”《最后的晚餐》,出现在米兰圣玛利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饭厅时,米开朗琪罗的传世杰作《哀悼基督》雕刻正在制作之中。

  他俩既是同乡,又都是跨世纪的著名艺术大师。在师承流派上,他俩同是多纳泰罗大师的第二代学生。

  芬奇15岁时在韦罗基奥画室当学徒,以后兼作韦罗基奥(1435—1488)的助手。米开朗琪罗的第一位老师吉兰达约还是芬奇的大师兄,他也是韦罗基奥画室培养出来的。韦罗基奥与米开朗琪罗的雕刻老师贝托尔多都是多纳泰罗大师的学生。

  令人不解的是他俩似乎都没有公开承认他们是“师兄师弟”的关系。

  1499年圣诞节的新年钟声敲响之后,芬奇与米开朗琪罗像两颗加速运行的美丽彗星,终于相遇在佛罗伦萨的空间里。

  1500年初,芬奇刚回到佛罗伦萨就向市民展出精心构思的《圣母子与圣安娜》素描草图,引起轰动。

  1503年以后,芬奇创作的同名油画中,圣安娜膝上坐着准备去抱耶稣的圣母,加之旁边的圣约翰,四人同样构成一个完美的三角形。况且画中两位成年人与两位婴孩也都是通过目光视线形成内在联系的整体。

  这种构思的特点与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又是如此的惊人相似。

  但是,芬奇以那种典雅的微笑,对绘画与雕刻作了不公正的描述:

  “这两门艺术的主要差别,就在于绘画需要更多的精力,雕刻则需要更多的体力。”

  “雕刻者工作时,全身出汗同苦工一样,汗水中夹杂了灰尘,肮脏得很;他的脸上出现了污汗,又蒙上了大理石白粉,好像面包师傅;他的衣服沾满了石屑,好像沾满了雪片,他的家里充塞了石头和灰尘。”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