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麦克阿瑟 | 上页 下页
一三


  §受困巴丹 光荣南撤

  1941年圣诞到来的时候,令人沮丧的消息接踵而来,在菲律宾的马尼拉饭店,已是上将的麦克阿瑟叫来副官,准备携妻带子向科雷希多转移。科雷希多是位于马尼拉湾入口处的小岛。它四面环山,隧道纵横,而且易守难攻,是个理想的“藏身之处”。在这里,还可以直接观察到战场情况。

  麦克阿瑟的司令部设在高高的山顶上,这一显见的目标成了日本轰炸机的众矢之的,没几天,就被夷为平地,迫使麦克阿瑟将司令部移至马林塔隧道里。

  他一面着手进行退守巴丹的计划。一面不时地向战地指挥官下令,力图将部队从日军的铁钳中解救出来。

  退守巴丹的计划由温赖特将军奉命执行。在部队向巴丹撤退时,温赖特将军将从林加湾到巴丹岛的各条战线上,对南下的敌人进行阻击,这是整个撤退途中的关键。他将被打得七零八落的余部集合起来,沿途建起五道临时防线,边战边退,边攻边守,争取时间使工兵部队炸毁桥梁、设置路障、破坏道路、阻断交通,有效地推迟了日军进攻的速度。同时掩护南线部队迅速通过马尼拉城进入巴丹,筑起防御工势,使部队有栖身之所,从而成功地实现了类似“敦刻尔克大辙退”的计划。

  退守巴丹是麦克阿瑟在菲律宾防御战役中所做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而且是整个太平洋战争的关键之所在。这使美军得以有机会松口气,休养生息,重新在澳大利亚组织防御。美国国内人心鼓舞,士气大振。

  麦克阿瑟则更是神气活现,得意洋洋。

  然而,麦克阿瑟似乎是美得太早了。由于撤退命令下得太晚,错过时机,致使输送粮草的行动十分仓促。粮食储备不足,士兵们被迫将口粮减半。由于长时间忍饥埃饿,食不果腹,再加上疟疾流行,使得美军上下军心涣散。他相信,要想在巴丹坚持下去,必须争取足够的粮食和武器。于是,他不断地向华盛顿呼吁求援,但得到的是一张“空头支票”。事实上,早已制定了“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的美军,把大批军事力量集中到欧洲战场去了,这无疑是对麦克阿瑟及其部下宣判了死刑。

  但直到“东京玫瑰”电台播出美军大批运往欧洲的消息时,驻菲军队才大梦方醒。

  虽然怒气难平,但首先还要稳定军心,麦克阿瑟用华盛顿欺骗他的方式来安慰士兵:千百架飞机正在调运只要我们战斗,就会取得胜利。但无论他如何掩示,士兵们都不难看穿这场骗局。他们钢盔上的“V”已不是胜利的标致“Victory”。而是做“炮灰”

  讲的“Victim”。麦克阿瑟被士兵们称为“麦克阿瑟狗”,并编成顺口溜,广为传唱。这未免有些冤枉了麦克阿瑟。他的家安扎在地面,爱妻幼子同他一道,时时刻刻冒着空袭的危险。每次空袭警报响起时,麦克阿瑟不是稳坐家中,就是跑出去看个究竟。有一次,子弹从窗户中呼啸而过,正恰打在麦克阿瑟身边的墙上,以致惊慌失措的副官连声说:“感谢上帝,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另外一次空袭时,他泰然自若地站在毫无防备措施的露天下,观察日军飞机的编队,在他身边的中士,摘下自己头上的钢盔给他戴上,就在这一瞬间,一块弹片飞来,正落在中士递过帽盔的手上。这使奎松总统写信给麦克阿瑟,告之他为了人民及军队的利益,不要再冒不必要的危险。但麦克阿瑟把这视为己任。他强调:“‘领导’常体现在公开场合下的某种姿态中,在和平时期,这是平易近人的象征;在战争岁月里的领导就必须与部下共同分担突然死亡的危险,要与士兵结成患难与共的兄弟关系。”

  2月中旬,日本军队在远东诸国及西南太平洋的几座岛屿上不断扩张,连连得手,在盟军方面,太平洋地区频频陷落,军队节节败退。这使盟军总部的官员忧心忡忡。麦克阿瑟在科雷希多岛上指挥美军拼死抵抗,这一事实使他理所当然地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他在国家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如日中天。有关他的报道垄断了新闻报到的显著位置。一些国会议员视他为神明,力将其调回国任陆军最高统帅。

  此时,总统和陆军部也在考虑麦克阿瑟的去向问题。鉴于目前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又面临严重威胁,为加强西南太平洋的军事力量,保住澳大利亚这一反攻基地,马歇尔和罗斯福一致认为有必要组建一个司令部并任命一位新的盟军总司令。这个人应该是谁呢?

  马歇尔首先想到的是麦克阿瑟。罗斯福本来不怎么喜欢麦克阿瑟,甚至想象他已成为烈士,成了名符其实的美国英雄。但由于马歇尔的积极推荐,使他最终认为牺牲这位深孚众望的英雄,在政治和军事上都不值得,因此他接受了这一建议。谁知麦克阿瑟并不领情,2月20日他电告马歇尔:“我和我的家庭将与守岛部队共存亡。”无奈罗斯福只得亲自致电。两天后,麦克阿瑟回电说同意撤离,但要求推迟日期,以免自己的离去造成军中的混乱。在此之前,麦克阿瑟甚至想到辞去职务,而作为志愿兵加入巴丹守军。他总是担心没有履行与守军们共存亡的诺言而有损形象。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