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麦克阿瑟 | 上页 下页 |
四三 |
|
当时,由于第14军在马尼拉周围做好了进攻准备,按原订作战计划,在苏比克湾西北和马尼拉南面的纳苏格布登陆的时机已经成熟。第8集团军司令艾克尔伯格将军被从莱特岛召来,麦克阿瑟要他率第11军和第11空降师来完成这次登陆任务,以实现对马尼拉的最后合围。 1月29日,艾克尔伯格指挥的第11军万人在圣安东尼奥附近上3岸,它的背后就是布置在三描礼示山上的日军阵地。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向东猛攻猛打,阻止三描礼示山上的日军向巴丹半岛逃窜,并夺取圣马塞利诺机场。这支部队很快夺取了苏比克湾北岸的奥隆阿波(战前那里是美国海军基地),但1月31日在巴丹半岛北部的齐格扎格隘口遇到了日军的顽强抵抗。日军的抵抗很快被粉碎了,第11军快速向南推进,与第14军胜利会师后,该军便划归克鲁格指挥了。 1月31日,第11空降师由艾克尔伯格将军率领,在纳苏格布登陆。麦克阿瑟有意安排艾克尔伯格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率领这支小部队向马尼拉“冲刺”。艾克尔伯格在肃清莱特岛“残敌”的战斗中吃尽了苦头,这次能有机会去完成解放马尼拉的光荣任务,这对他是很有吸引力的。 艾克尔伯格的第11空降师未遇到什么抵抗就顺利登陆了。上午9点45分,纳苏格布已被他们占领。他们在菲律宾人民的欢呼声中迅速前进。他们推进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致惊慌失措的日军来不及破坏桥梁。他们一路上还虚张声势,力图使日军相信(正像公开宣布的那样)整个美军第8集团军都登陆了。当他们在海拔720米的塔盖泰山上受到日军顽强阻击时,肯尼的飞机于2月3日从民都洛岛把伞兵空运来。在增援部队的支援下,经过激烈战斗,他们终于攻上了山顶,站在山上已可以看到“马尼拉市的房屋在阳光下闪着白光”,这里离马尼拉只有40公里了。 1月底,麦克阿瑟得到情报说,随着盟军的步步逼近,山下奉文上将已无力把盟军战俘全部运回日本,他把幸存的战俘集中关押到马尼拉附近的几所战俘营里,他说:“不能让麦克阿瑟看到一个活着的巴丹老兵!”由于不堪忍受日军变本加厉的迫害,在即将得救的时候,许多战俘悲惨地死去了。对此,麦克阿瑟非常痛心,为了能救出他们,他制订了一个大胆的营救计划。 当盟军部队还在马尼拉以外100多公里时,麦克阿瑟就命令于2月1日刚刚登陆的骑兵第1师师长威恩·马奇,尽快组建一支“快速突击部队”,穿过被包围的日军,冲进马尼拉去解救战俘。由威廉·蔡斯准将指挥的这支几百人组成的特种部队,很快就乘坦克和机动车辆出发了。部队边走边打,快速向马尼拉穿插,在敌人还未来得及炸桥前就夺取了桥梁。2月3日下午7点,部队进入马尼拉市,这是盟军进入马尼拉的第一支部队。在菲律宾游击队的协助下,这支部队在大街上横冲直撞,冲散了三五成群惊慌失措的日本兵,到达了关押战俘的圣托马斯大学。坦克冲开了校园的前门,救出了3700名战俘。这支部队的另一部分占领了马拉卡南宫。第二天,2月4日,第37师的先头部队从老比利比德监狱救出了1500名盟军战俘,其中800名是被日军称为“好斗的巴丹杂种”的巴丹老兵。解放这5000余名战俘,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动人心弦的时刻之一。 2月7日,麦克阿瑟不顾手下人的劝阻,搭乘第37师的一辆坦克进入马尼拉。进城后他立即到圣托马斯和老比利比德监狱去看望被解救的战俘。后来麦克阿瑟写道:“尽管在我的一生中有许多令人心情激动的时候,却没有那一次比我访问圣托马斯集中营时那动人的情景,更让人心潮澎湃了。当我到达那里时,炮声依然隆隆地响着,那些可怜的饿得半死的战俘们激动地大声呼喊起来。我走到跟前时,数以千计情绪激动的人立即向我涌来,把我挤到墙边。他们衣衫破烂,污秽不堪,个个泪流满面。他们用仅有的一点力气挣扎着靠近我,跟我握手。有一个人张开双臂抱住我,一头扎在我的怀里,毫无顾忌地放声大哭起来。许多人歇斯底里地又哭又笑,都争先恐后地对我说‘谢谢您!’他们拉住我的衣服,紧紧地拥抱我、吻我,作为一个救命者,这一时刻对我来说是十分美好的,也是永远难忘的。” 到了老比利比德监狱,那些顽强的巴丹老兵,看到自己的总司令来了,尽管他们骨瘦如柴,站都站不稳了,他们还是以立正姿势站立起来,仿佛在接受检阅一样。看到这种情景,麦克阿瑟不觉泪流满面,他说: “我来晚了,但毕竟还是赶回来了。我将给你们所需的一切医疗照顾,身体养好后就送你们回国!” 在此期间,2月4日,艾克尔伯格亲自指挥的第11空降师,在距马尼拉4.8公里处的伊穆斯遇到日军的顽强阻击,因为缺少重武器,无法攻克敌人坚固的工事。待克鲁格派去重型火炮,才将敌人歼灭。随后克鲁格接过了第11空降师的指挥权,不幸运的艾克尔伯格,没有能首先进入马尼拉,只好沮丧地回到莱特岛继续指挥他的部队“肃清残敌”。 当2月7日麦克阿瑟进入马尼拉市区后,他立即迫不及待地发表了一份公报:“现在,我站在马尼拉街头宣告,我军已突入马尼拉市区。我军正在迅速肃清残敌,秩序很快就会得到恢复。菲律宾群岛彻底解放已指日可待了!” 全世界都为此感到振奋。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甚至乔治·巴顿都发来了贺电。罗斯福在贺电中说:“由于这次战役行动迅速,用兵艺术高超,使我们对您的胜利更加表示赞赏。” 在马尼拉市被解放的那部分城区,“到处一片欢腾,人们走上街头,载歌载舞”。麦克阿瑟所到之处,人们都高呼“马布嗨”(“万岁”)。麦克阿瑟曾下令举行一次祝捷游行,可是当他得知盟军控制的地盘还很有限时,只得将游行取消。他意识到,在重返马尼拉的漫长道路上,“最后的几公里是最艰难的了”。 到2月12日,马尼拉的2万名日军已收缩到南海滨区,他们躲藏在老城区坚固的建筑物里拼死抵抗。他们储备有大量的武器、弹药、食物和水。他们铁了心要战斗到最后一人。 争夺马尼拉的战斗是极其残酷的。不经过殊死搏斗,日军决不肯放弃一寸土地。肯尼曾请求允许对守敌进行轰炸,为了减少平民伤亡,麦克阿瑟没有同意。他对肯尼说:“我们要用大量的重炮,在日军防线上打开突破口。不要着急,慢慢来,这样才能减少我们的伤亡。”话虽这么说,经过20多天的激烈战斗,马尼拉还是变成了一片废墟,马尼拉70万人口中,有10万平民在双方交战中丧生。 争夺马尼拉旅馆的战斗于2月21日打响,3年前麦克阿瑟一家人就住在那里。翌日,麦克阿瑟挂念着他的家具和藏书,未等战斗结束,就去看他的住宅了。后来他这样写道:“在两旁枪手的保护下,我登上了通向顶楼的楼梯,我们是一边打一边走上去的。我的住宅里除了灰烬之外,一切都荡然无存了。很显然,这里曾是一个指挥所。指挥所的上校被我们击毙在烧焦了的门旁。摆在门口的花瓶打碎了,这花瓶是1905年父亲出使日本时,天皇亲自送给他的,花瓶的碎片散落在那上校的身旁,成了他葬身之处的陪葬物。指挥这次搜索任务的那位年轻的中尉提着枪口还在冒烟的枪,脸上挂着胜利的微笑,对我大声喊道:‘干得很顺当,长官!’但是,对我来说,此刻并未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我可爱的家被毁了,我正在品尝着这颗苦果。”(麦克阿瑟的银餐具,数千本图书,还有凯迪拉克牌轿车等,后来还是找回来了。) 到2月27日,马尼拉的战斗终于基本结束了。在这场历时23天的战斗中,日军有3000人逃掉了,其余1.7万人被击毙。盟军伤亡6600人,其中阵亡1000多人。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