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蒙哥马利 | 上页 下页
五一


  强渡莱茵河的行动,并未遇到原先设想的猛烈抵抗。首批渡河部队在过河时只损失了34个人。这一方面是由于德军士气低落,无心恋战,另一方面是由于蒙哥马利的欺骗行动产生了作用,德军对蒙哥马利的行动感到突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蒙哥马利,这位精心布置战斗的大师,又取得了一次圆满的胜利。到3月7日,他的几个集团军已全部越过了莱茵河,建立了一个宽35英里、纵深20英里的阵地。英第2集团军伤亡3968人,美军伤亡2813人,这点损失同建立了一个异常稳固的立足点、俘敌1.6万人的战果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蒙哥马利取得了他在当时条件下所能取得的最大的胜利,几乎没有出什么差错地渡过了莱茵河。

  在英军顺利地渡过莱茵河的同时,美国人也以压倒优势的力量渡过了河。在东面,苏联红军也正在迫近柏林大门。围绕着盟军渡过莱茵河后的行动,盟国之间再次出现纠纷。

  根据盟军原定作战计划,渡过莱茵河的行动分为两步,第一步到达易北河,第二步向柏林推进。这一点,早在1944年9月即已确定。当时,艾森豪威尔曾在写给蒙哥马利的信中指出:“柏林显然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蒙哥马利渡河后,按上述计划,向他的部队迅速下达了命令:第2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分别向汉堡和马格德堡推进,然后准备与美第12集团军群配合,摧毁鲁尔。与此同时,加拿大集团军将扫荡荷兰的残存占领区,并沿海岸线向易北河冲击。3月27日6时,蒙哥马利把他的这一计划用电报向艾森豪威尔作了汇报。但是,一个意外发生了——艾森豪威尔改变了西线战事最后阶段的整个作战方针。

  3月28日,艾森豪威尔否决了蒙哥马利的计划,指示部队当前行动的第一步仍是包围鲁尔,但不用急于攻取它,因为鲁尔是人口稠密的工业区,本地并无食品来源,单靠饥饿就能使它投降,这样可以减少盟军的大量伤亡。鲁尔合围完成以后,可以考虑让布莱德雷穿过德国中部,在易北河同苏军会师,而后再分别向北、向南两个方向突击进入丹麦和奥地利。德弗斯的第6集团军群和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则在布莱德雷两侧支援。这就意味着,蒙哥马利在战争的最后一刻将只能担任一个次要角色,而盟军的主要目标也将不再指向柏林。

  3月28日下午和晚上,艾森豪威尔把他改变后的作战方针,分别用电报通知了苏美英三方。

  第一封电报是发给斯大林的,其目的是借此交换苏军的计划,以便使盟军的作战同苏军协调起来。

  第二封电报发给了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向他报告了自己的决心和行动。

  第三封电报发给了蒙哥马利,但他没给伦敦去电。

  蒙哥马利被艾森豪威尔的这一举动弄得目瞪口呆。但这一次,他没再闹事。他明白,事已至此,再说什么也都没用了。在给艾森豪威尔的回电中,他只提了一个要求,即在他到达易北河以前,暂时保留目前的指挥机构。然后,他把情况向伦敦作了汇报。

  伦敦方面得知这一消息后,勃然大怒。随后,伦敦、华盛顿和兰斯(盟军最高统帅部所在地)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艾森豪威尔得到了罗斯福和马歇尔的有力支持,对伦敦寸步不让,坚决地执行了他的新方针。

  艾森豪威尔为什么改变了抢占柏林的既定方针呢?他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

  首先是战场的态势。由于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攻,使盟军的进攻被迟滞了六个星期,而东线德军因兵力薄弱,无法抵挡苏军的强大攻势,结果苏军迅速推进到德国腹心地区。到2月底,苏军的前锋距柏林仅有100公里了,而盟军那时距柏林还有480公里,且战线过长,补给十分紧张。要想赶在苏军之前进入柏林,军事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其次,艾森豪威尔已经了解到盟国有关划分战后对德占领区的政治协议,按这一协议的划分,柏林虽然分区占领,但城市本身将由苏联控制。这样,即便盟军不惜代价地占领柏林,最后还是得按政治协议将柏林交给苏军,艾森豪威尔可不愿做这种“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事。

  第三,柏林是德国的首都,是第三帝国存在的精神象征。希特勒一定会负隅顽抗。而且柏林城防坚固,易守难攻,防守柏林的德军除外围兵团外,还有20多万卫戍部队,200多个突击队,强攻柏林,势必付出重大代价。为此,艾森豪威尔曾征询过布莱德雷的意见,让他估计一下从易北河冲到柏林,盟军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布莱德雷答复说:“至少要损失10万人。”战争行将结束,还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艾森豪威尔认为实在不值得。

  另外,有关“民族堡垒”的神话也影响了艾森豪威尔的判断。据说,希特勒在走投无路时,打算把党卫军盖世太保和另外一些狂热地忠于希特勒的组织撤至巴伐利亚南部、奥地利西部和意大利北部山区,凭借那里险要的地形,同盟军顽抗到底。这样,盟军可能将面对一场旷日持久的游击战。据此,艾森豪威尔认为迅速占领德国全境比抢先攻入柏林更为重要。

  由于美方的坚持,英国方面最后无奈地接受了艾森豪威尔的新方针。

  4月1日,分别向前推进的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完成了对鲁尔的合围,把B集团军群的21个师装进了大口袋。莫德尔率领被包围的德军企图突围,两次都被盟军打了回去,只好退守在防御阵地里,作困兽之斗。4月18日,盟军攻入鲁尔,B集团军群全部被歼。莫德尔下落不明,有消息说他在战败之际自杀了。

  当鲁尔战役进入尾声时,盟军的一部分部队便开始向东挺进,直指易北河。蒙哥马利指挥部队东进时,只遇到了一些象征性的抵抗。在他正面的德军采取了有条不紊的退却战术,双方都只蒙受了轻微损失。对蒙哥马利真正构成阻碍的是前进路上纵横交叉的河流,当英军最终推进到200公里之外的易北河畔时,他们在自己的身后已架起了200座桥梁。

  在易北河上稍事休整后,蒙哥马利又日夜兼程地指挥大军按计划直指波罗的海沿岸。在这里,他同苏军展开了竞争,他要抢在苏军之前进入丹麦。人们很怀疑一向稳扎稳打的蒙哥马利能完成这一任务。事实证明,这种怀疑是错误的。蒙哥马利不仅能稳扎稳打,也能快速推进。

  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蒙哥马利命令各师在狭窄的挺进线上,作大纵深挺进作战。装甲先头突击部队绕过敌军还在抵抗的地区,开足马力向前推进,把攻击该地区敌军的任务交给后面赶来的部队在翼侧或后方予以完成。沿途,德军正规部队并没对盟军构成严重威胁,但盟军却受到了各种各样的狙击手的打击。这些人多数是一些少年和散兵,他们使用一种类似火箭筒的武器,在盟军前进路上的各个角落向盟军坦克射击。它给盟军坦克带来的损失是惊人的,第2集团军先头部队的1000辆坦克,至少有125辆被击毁或重创,还有500辆受损严重。很多身经历次恶战的优秀士兵,也死于这种非正规的袭击中。胜利似乎在望,但死神的身影却在每一个道路转弯处徘徊。蒙哥马利费了很大的气力才使他的部队自始至终保持高昂的士气。

  5月2日,蒙哥马利终于比苏军早6个小时抵达了波罗的海的维茨马和卢卑克,胜利完成了任务。他所取得的战果是辉煌的,仅5月2日和3日两天时间,登普西的第2集团军俘获的战俘就将近50万人。毫无疑问,德国已经被决定性地打败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