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麦克阿瑟将军传 | 上页 下页
一六三


  麦克阿瑟继续飞往旧金山,在飞机到达以前,他就完成了致国会的演说稿。尽管麦克阿瑟一家抵达这座海湾边上的城市时已经是深夜了,但有50万人早已在此迎候。第二天,他在城市中心广场发表了简短的演说,其间他不断地被人们的“我们要麦克阿瑟当总统”的呼声所打断。但是在他的演说中,他宣布:“无论怎么样,我都没有从政的愿望。我不但不想从政,而且我还希望我的名字永远不以任何一种政治的方式被使用,我所持有的惟一政见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那就是‘愿上帝保佑美国!”

  他又从旧金山飞往华盛顿,去国会发表演说。当他的飞机在华盛顿机场着陆时,马歇尔、布雷德利、科林斯以及十几位三星中将或四星上将在机场迎接。在麦克阿瑟看来,这更像一种具有讽刺意义的虚伪的表演。他确信马歇尔和布雷德利是这个阴谋的两个最重要的参与者(跟杜鲁门和艾奇逊是一丘之貉),这个阴谋不仅导致了他的下野,还导致了美国的安全政策对共产主义的姑息。他始终坚信要不是因为他们耍阴谋,他本来是可以打赢朝鲜战争的。即使如此,他还是微笑着和马歇尔与布雷德利握手,扮演着他自己的那个角色,就像他们强迫自己扮演他们的角色一样,就是为了拍照和做给子孙后代们看的。

  麦克阿瑟在国会的演讲不是早期电视的史诗般的时刻。那种圆形屏幕的“石器时代的电视”上先是闪烁着大写的“H”代表“历史”,然后在数百万美国人的眼中出现一个布满皱纹的、不可磨灭的脸,那张脸讲述着一段真实的传奇和活生生地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神话。麦克阿瑟讲了大约一个半小时,他主要谈了亚洲:亚洲现在的贫穷,战争对它的破坏,以及它将变得多么重要。他特别着重地谈到中国,它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从贫穷挨打的状态发展成为有可能独霸亚洲的国家。这就是中国,它是一个扩张主义国家,一个民族主义国家,一个军事强国。他断言支撑朝鲜战争的真正幕后力量是中国而不是苏联。只有运用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对抗中国,才有可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麦克阿瑟的演讲不时被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打断。此时此刻,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一样欢呼雀跃,大声喝彩,热情洋溢,场上一片沸腾。

  麦克阿瑟抱怨没有给自己的部队派增援力量,并指责强加在他这个战场指挥官身上的种种限制。直抒胸臆之后,他用一段感人至深的告别辞作精彩的结束语:“我52年的军旅生涯就要结束了。我在世纪之交以前参军,圆了我少年时代的希望与梦想。自从我在西点军校的‘大平原’操场上宣誓以来,世界上发生了许多次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希望与梦想很早就被遗忘了。但我仍然记得那时候最流行的一首歌谣,唱起那首歌来就让人倍感自豪——‘老战士永远不会死,只会悄然隐去。’正像这个歌谣所说的一样,我这个老战士现在也要结束我的军旅生涯,要隐退了。我想说,上帝的光明让我这个老战士看清了自己的职责,这个老战士曾努力尽职。再见。”

  观众席传来大声的呼叫:“不!不!”一场发自内心而全无掩饰的情感风暴席卷了这位头发花白、令人敬畏的老绅士。众议院发言人乔·马丁——这个将麦克阿瑟的信公开的人,从某种意义上造成了这一幕。他在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中从未亲眼目睹如此汹涌澎湃的情感。他后来告诉一位朋友说:“当麦克阿瑟结束演讲时,众议院中民主党这一边没有一个人不是热泪盈眶……而在共和党那边,没有一张脸上是干的。”

  麦克阿瑟的父亲步入成年后对中国非常着迷。麦克阿瑟继承了父亲对这个泱泱大国的兴趣,父亲有许多关于中国的书籍,中国是麦克阿瑟特别希望了解的一个专题。尽管父子俩在理性上都对中国有浓厚的兴趣,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1950年11月对中国的严重误解。出于愤怒和羞愧。麦克阿瑟一心要让中国人为他们自己对他和他的军队所做的一切付出代价。

  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每当他受到攻击的时候,他就会本能地要实施报复。1950年12月,他曾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他对中国军事工业基地发动一次战略轰炸战役,但是他的远东空军只有90架B-29轰炸机可以动用。远东空军规模太小,承担不了持续的轰炸任务。还有,在中国东北有近250柴米格一15战斗机,其中有100架是由苏联飞行员驾驶的。除非远东空军能够取得胜利,并且保持在中国东北地区上空的空中优势,否则这些B-29轰炸机就会在发动任何战略轰炸战役后的数日之内被打败。参谋长联席会议否决了他的建议。

  在致国会的演说中,麦克阿瑟要求对中国增加军事和经济压力,同时增加美国对蒋介石军队的后勤支援。美国应该利用自身的空军和海军力量对台湾实施有效防务,这样,蒋介石就可以派几十万军队到朝鲜,扭转战争局势。

  麦克阿瑟可能是世界唯—一位认为蒋介石的部队是一支不比童子军强多少的军队总司令。蒋介石的部队曾经被一支由穷苦人组成的装备非常落后的农民武装全面击溃,而毛泽东和他的将军们已经把这支农民武装建设成为一支坚不可摧的军队。他们用从蒋介石的装备精良但士气不振、管理混乱的军队缴获来的武器装备了自己。国民党既然在中国没能战胜他们,在朝鲜也不会有更多获胜的机会,不管有没有美国的后勤支持,都是一样的。

  此外,任何一种通过调动数十万中国国民党军队进入朝鲜,把当地的战争变成为中国内战的扩大化,从而致使战争升级的企图,都会导致一种确定无疑的后果:联合国的支持将不复存在,美国将自己去打一场新的战争,而这场战争的目标就是中国而不是朝鲜。这一方针性转变无论是在美国国内还是国外,从政治上讲都是行不通的。在1951年,你很难在美国找出一个愿意和中国打仗的人。这种战争只能在中国的人口稠密中心动用核武器才能打,也才能赢。很难说用数百万无辜者在战争中的牺牲来弥补朝鲜战场上有限的挫败是一种理智的反应。总而言之,麦克阿瑟还不知道该如何跟中国人打交道。他已经排精竭虑地让自己在红色迷雾中迷失了方向。

  他理智上的混乱给美国政府以可乘之机,他们把他描绘成了一个失控的指挥官,他要采用的一系列行动几乎肯定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传奇故事与他的声誉形影相随,似乎不可能有任何事能驱散它的影响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杜鲁门和艾奇逊他们自己也有了跟麦克阿瑟一样的想法,即通过对中国发动轰炸战役来结束战争。杜鲁门总统甚至考虑得更长远些:如果中国对战略轰炸不作出反应,如果朝鲜一直处于僵持状态,那么他还可以向苏联发出最后通牒,以(美国将)“打全面战争”相威胁。但是,最后他还是决定把这场不可能打赢的战争留给他的下一任去费心处理罢。在如何结束战争而避免战争升级这个问题上,杜鲁门并不比麦克阿瑟高明多少。

  麦克阿瑟强烈地驳斥了对他作出的这种描绘。“有人说我是个战争狂,”他在国会发表告别演说时讲道,“没有什么比这更有违于事实了。我了解战争,就像现在在世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一样了解它,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战争更令人厌恶的了。长期以来,我一直呼吁全面消除战争……但是一旦我们必须面对战争,那我们就别无选择,只有采取一切可用的手段尽快结束战争。战争的目的就是胜利,而不是旷日持久的僵持。事实上,在战争中什么都不能代替胜利。”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