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卢梭 | 上页 下页
三五


  卢梭提出向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把他们从恶劣的社会影响下拯救出来。所谓自然教育,就是“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的发展而进行教育”。这就是说,在教育儿童的时候,应该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遵循自然赋予他们的本性,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听任他们的身心的自由发展。自然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自然教育的方法就是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法。他说,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教给孩子的,这就是做人的天职,而教师的职责即在于指导孩子怎样做人,使他们不至于被种种欲念或偏见拖进社会生活的漩涡,而成为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具有公民品格的人,为公共利益而工作,而献身。

  卢梭指出,儿童生来是软弱的、一无所有的和愚昧的,他们需要力量和帮助,需要判断能力。在他们出生时没有的东西和在长大时所需要的东西,全部要由教育赐与他们。儿童的教育有三个来源:或受之于自然,即自然的教育;或受之于人,即人的教育;或受之于事物,即事物的教育。卢梭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它的成功就在于必须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配合一致,使人的教育符合于自然的教育,并要利用事物的教育。自然教育的宗旨就是以发展儿童的天性为中心,按照儿童的心灵的自然进程和特点,通过恰当合理的教育方式,使儿童的身心得到自由而健康的发展。

  在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中,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教育的阶段论。卢梭按照儿童的个性和年龄特征,把他们受教育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是有其历史的进步意义的。他的关于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过程进行教育的思想,关于通过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劳动教育、道德教育使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把教育同生活和实践密切联系起来的思想,关于教师应当以自己的良好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的思想,以及主张用实物教育和直观教学的方法等等,都有着积极意义,并对后人有某些借鉴作用,是教育史上一份宝贵遗产。卢梭的教育思想是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的。他的教育学说是对封建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的有力批判,歌德称卢梭的《爱弥儿》这部著作为

  “教育的自然福音”,它所论述的教育理论,在教育史上引起了一场伟大的革命,给后人以很多有益的启发。因此,对于卢梭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研究,并批判地加以继承。

  文学方面:

  卢梭除了在上述领域、特别是政治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和影响之外,在文学方面也是相当突出的,甚至有人认为是最突出的。他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在世界文学史上早已占有一席之地,而他的传世之作中也是文学作品居多,如《新爱洛伊丝》、《爱弥儿》、《忏悔录》、《漫步遐想录》等,多列入古典文学名著丛书翻译出版。在他生前创作实践中,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他的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往往是交替问世,当他的学术著作引起争论或受到批评攻击的时候,而文学作品又往往受到喝彩和嘉奖。其实他的文学作品和他的学术著作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都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可见他的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把人的尖锐目光“柔化”了。

  《新爱洛伊丝》(书信体小说),还未正式出版就在读者中传抄了。这最先的读者首先是宫廷中人物及贵族小姐、夫人等,其反响几乎是一致的。小说的内容是:借用12世纪青年女子爱洛伊丝与她的老师阿卜略尔的爱情故事,写18世纪法国一对青年人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悲剧。圣普乐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贵族家担任家庭教师,和他的学生贵族小姐朱丽发生了恋情。朱丽的父亲等级观念很深,仅仅因为这个青年不是贵族出身,不许朱丽和圣普乐结婚。圣普乐被迫离去,朱丽也被迫嫁给一个贵族。圣普乐和朱丽再度相逢时,两个人都非常痛苦,不久朱丽重病而亡。卢梭对这个恋爱悲剧倾注了全部的同情,把这对青年人的爱情表现写得真挚动人,合情合理。但是封建等级制度阻碍他们结合在一起,成了他们不幸的根源。在小说里,卢梭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立场上提出了以真实自然的感情为基础的婚姻理想,批判了以门当户对的阶级偏见为基础的封建婚姻,并通过这个爱情悲剧对封建等级制度发出了强烈的抗议。小说的情节进展缓慢,故事在人物的通信中展开,书信体的形式使作者有可能对主人公大量倾诉自己的感情,对自己在爱情不自由的处境中的种种痛苦作细致的刻画和尽情的渲染,因而整个作品充满了反封建的激情,竟打动了那么多不同身份的人!一位德国评论家说:“通过《新爱洛伊丝》的范例,18世纪资产阶级小说才达到了一个更高的美学境界。”

  《爱弥儿》和《新爱洛伊丝》大不一样。这不能说作为文学作品的《爱弥儿》缺乏艺术魅力,而是作品的题材、格调、表现形式等等各不相同。《爱弥儿》的副标题是《论教育》,可以看作学术著作,但它的教育对象爱弥儿是个虚构的人物,对这个虚构人物教育的过程也是一种设想,所以也说它是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这种介于学术著作和小说之间的形式就是独特的。卢梭要在这本书里着重表达他的教育思想和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态度,其尖锐程度是一目了然的。卢梭在这部作品里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造就有用人才、防止人在恶浊的环境中变坏;穷人接近自然,没有进行教育的必要,富人的阶级偏见背离自然状态,必须进行教育。卢梭有意把爱弥儿虚构为一个贵族子弟,在他的教育下成长,这意味着他把贵族阶级视为必须加以改造的对象。

  他对爱弥儿的教育,处处针对这个阶级的种种恶习和偏见,让爱弥儿远离城市住在乡下以避免奢腐风气的影响,不允许爱弥儿读帝王将相的历史以免受其毒害;他厌恶贵族阶级的矫揉造作,要求爱弥儿养成朴实自然的作风;他针对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奴役,培养爱弥儿崇尚理性、独立思考、决不盲从;他以封建等级观念为对立面,教育爱弥儿具有民主思想,对普通人“富有同情”;他厌弃使人脱离实际,养成寄生习惯的贵族教育,培养爱弥儿热爱劳动、掌握劳动技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还强烈反对贵族阶级和反动教会对儿童进行宗教毒害、煽起宗教狂热,反对用统治阶级的道德礼教去束缚儿童的思想。这样激烈的反封建精神,触怒了封建统治当局和教会是不奇怪的。但是书中对受教育的儿童的态度却是十分感人的。那样宽厚雍容的态度,那样喃喃自语似的轻柔的口吻,那样在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为孩子想到的拳拳之心,构成了另一种风格,形成了另一种情调,这也是卢梭所独具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