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隆美尔战时文件 | 上页 下页 |
二三 |
|
第二部 非洲战争的第一年 第五章 格拉齐亚尼失败的前因后果 1941年2月间,意大利的元首墨索里尼曾经作过一次演讲,他说在1936年到1940年之间,意大利曾经派遣军官1.4万人、士兵32.7万人到利比亚(Libya)去,为了提供这些军队的补给,用掉了大量的物资。他的话听起来信心十足,但是事实上,这支军队距离近代战争的标准,实在差得太远。这支兵力在设计上只够应付一个殖民地性质的战争,最多能剿灭一些叛乱民族,像意大利元帅格拉齐亚尼 (Graziani)过去曾经和赛努西族人(Senussi)和尼古斯族人(Negus)作战一样。他们的战车和装甲车都太轻了,引擎的马力不足,行动半径也太短。炮兵所使用的火炮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旧货,射程极短。战防炮和高射炮都不多,甚至于步枪和机关枪也都是旧式的。 不过最糟的,却是意大利陆军中的绝大部分,都还是非摩托化的步兵。在北非的沙漠地区中,对抗一支摩托化的敌军,非摩托化的军队其实毫无用处,因为敌人几乎到处都占了上风,它可以向南面绕道,将作战变成流动性的。非摩托化的部队只能占领已经准备好的阵地,采取守势行动,始能与摩托化的军队相对抗。在强调机动性的沙漠作战中,是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的。在机动战争中,哪一方在战术上受非摩托化部队的牵制愈少,则愈占优势。 1940年9月间,格拉齐亚尼的军队开始采取行动,那个时候,英国人在埃及还没有任何的力量可以阻止意军到达亚历山大港(Alexandria)。以拜尔迪(Bardia)地区为起点,意军在塞卢姆 (Sollum)越过了埃及的边界,沿着海岸向西迪拜拉尼(SidiBarrani)进攻。英方守军自知实力不够,便采取技巧的行动向东撤退,避免与意军接触。在到达西迪拜拉尼之后,格拉齐亚尼便不再前进,开始巩固他所占领的地区,并且沿着海岸建立他的交通线,接着又集中补给物资、增援兵力、组织水源的供应。他决定由这个新基地继续向东面发动攻势。 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一个月又一个月地过去了,格拉齐亚尼还是停在西迪拜拉尼,一步都不向前推进。于是英国人就利用这个时间来布置埃及的防务,以来应付意军的新攻势。他们从大英帝国各地方抽调兵力,尤其是大量的机械化部队,带着很多的战车,开入埃及境内。英国的战车在素质上远比意大利的优秀。 虽然英军在数量上仍少于意军,但是装备精良、具有较好和较近代化的空军、更快和更新式的战车和长射程炮,而尤其重要的,是他们的攻击纵队已经全部摩托化了。英国的舰队控制着西地中海,意大利的战舰和巡洋舰却不敢出海去扫荡那个数量处于劣势的英国海军。最后,英国人沿着海岸线的一条铁路,一直到达马特鲁港 (Mersa Martruh),与埃及的铁路系统连成一气,以便将物资运到最前线——在整个非洲战役中,这都是一个最重要因素。 在11月底(实际上是12月9日),英国的韦维尔将军突然发动了一个奇袭式的攻击。他的空军首先开始行动。英军所有的飞机,从最新式的到最老式的,全部起飞作战,向盘踞在西迪拜拉尼的意军阵地和前进机场投下了炸弹。同时,英国军舰上的重炮,也从海上向西迪拜拉尼和沿海岸的公路猛烈的轰击。 到了正午的时候,英军即开始向西迪拜拉尼的意军阵地实行迂回式的突击。攻击兵力由英国、澳洲、法国、波兰、印度等国的部队组成,所有各单位都已完全摩托化。经过了短时间的战斗之后,在西迪拜拉尼以南15英里处的意军阵地已被攻陷。2000多名意军走进了英军的战俘营。 攻击军的大部分为英国人,其他占多数的为印度人。地面部队包括英军第七装甲师、印军第四师(其中一部分为英国兵)和英军两个步兵旅——总数为3.1万人。在前进地区中的意军总数约为8万人,但一共只有120辆战车。而英军却有275辆战车——其中35辆为厚装甲的马蒂尔达型。 最初的攻击是以尼拜瓦营(Nibeiwa Camp)为目标,意军被俘总数为4000人——比隆美尔所记载的还多了2000人。印军第四师以皇家战车团第七营为其矛头,继续向北面推进,攻击在西迪拜拉尼地区中的意军阵地。 现在英军的摩托化纵队分兵两路,一路继续向北推进,以西迪拜拉尼地区为目标,另外一路向西深入,到达意军的后方。向西深入的为英军第七装甲师,事实上,自始至终它都一直是采取独立的行动。 同时,英军的步兵攻击波与步兵战车一同从东面向西迪拜拉尼的意军主阵地进攻,以与从后方进攻的迂回纵队相呼应。这个时候,英国海军的炮火又猛烈地向战场上射来。意军经不起这种惊涛骇浪式的猛攻,略一接战之后,在西迪拜拉尼的三个意军步兵师,就被扫荡干净了。 韦维尔仍然继续推动他的攻势。12月16日,韦维尔到达了利比亚的边界,并且在卡普佐(Capuzzo)击败了格拉齐亚尼的主力。轻型的意大利战车也被英军炮火轰成碎片。意大利非洲装甲军的军长马里提将军 (Gen.Maletti),素以英勇著称,也在战场上战死了。意军被俘者在3万人左右。意大利第十集团军事实上已经全军覆没。 这一场会战中,意军被俘者为3.8万人、大炮400门、战车50辆——英军所付出的代价,不过死伤500人而已。 英军大获全胜,很明显意军已经瘫痪了。他们退入他们在拜尔迪和托布鲁克(Tobruk)的坚固据点内,等候着敌人采取第二步的行动。 12月19日,韦维尔的兵力在拜尔迪地区的前面出现,并且开始了对要塞地区的围攻战。在英国海空军的强大火力支援之下,步兵开始向要塞地区冲锋,迫使两万意大利守军投降。意军的指挥官安然逃到了托布鲁克。 只有英军第七装甲师尾随在意军的后面追击,并且“出现在拜尔迪的前面”。至于印军第四师在西迪拜拉尼会战结束之后,即被调往苏丹地区去了,所以,一直等到增援的生力军——澳军第六步兵师——到达之后,才开始进行对拜尔迪的攻城战。攻击在1月3日展开,仍由皇家战车团第七营的重型战车担任攻击的矛头,到了第三天,这个要塞全部被攻下——共俘获了兵员4.5万人、大炮462门。 英军再继续向西进攻,于1941年1月8日包围了托布鲁克。尽管这是一个极强大的据点,守兵人数达2.5万人之多,并且拥有强大的炮兵部队和充足的物资,但这个第一等的要塞,也只勉强守了14天就完全崩溃了。而英军的进攻武器主要还是步兵战车。对于这种厚装甲的英军战车,意军简直毫无办法。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