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拉宾 | 上页 下页
一〇


  4.打通生命线

  耶路撒冷在500年的历史中,总是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征战和厮杀;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能像它一样吸引着众多的信徒来维系着民族的命运,也没有一个城市像它一样遭受那样多的劫难和痛苦,更没有一个城市像它一样引起那么多国家和人们的关注;它是世界上在联合国和各种报刊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城市。历史演绎到今天,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信徒们依然为它在进行着你争我夺的斗争。

  当以色列独立战争的序幕一拉开,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便围绕着特拉维夫—耶路撒冷这条“生命线”展开了生死战斗。公路要从两个山谷间通过,对于犹太人来说无疑增加难度,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无疑又是极好守卫的天然屏障。拉特隆是阿雅隆峡谷的中心,汽车到此,只能绕着山坡蜿蜒而行。早在中世纪时,十字军就在这里设据点;在委任统治期间,英国人也在此建起台戈特警备站。第二个险要处就是阿雅隆山谷的“门户”,车辆到此只能擦着山涯行驶,这无疑帮了阿拉伯人的大忙。

  拉宾接到任务命令后,他首先考虑保护好司机的安全,他命令所有车辆驾驶室两侧都焊上钢板。这样,司机的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押车的战士却变得绝望了。拉宾面对这样的现实,只好亲自参加行动,用以提高士气;另外又找来一些钢板,焊制土造的“装甲汽车”。这样运行了一段,阿拉伯又制造了穿甲弹,伤亡一天天增加,随着阿方伏击水平的提高,整个运输几乎中断。

  面对严峻的现实,哈加纳司令部十分焦急,只好发起“纳契松”行动。行动在4月5日开始,拉宾指挥着自己的部队,配合着“哈加纳”派来的援军,向阿拉伯人展开了强大的攻势,阿拉伯人只好退守山谷的两侧,犹太人趁机组织起庞大的运输队,使问题得到了缓解。但当援军一撤走,退缩的阿拉伯人又杀了出来,并且向犹太人的据点发动了强大的反攻,“哈加纳”部队陷入了险境,一个叫斯科普斯山地的哈达萨医院遭到洗劫,77名犹太人被杀。古里安十分焦急,他命令萨德率部增援拉宾,想在4月19日搞一次大规模的运输行动。拉宾怕阿拉伯人先有准备,建议推迟一天以打乱敌人的部署。恰在此时,拉宾又接到了带兵随古里安前往耶路撒冷的命令,想在英国人撤出之前抢占地盘。拉宾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但遭到上司粗暴的拒绝,他只好在20日凌晨和萨德一道带部队随古里安去耶路撒冷。

  拉宾始终担心阿拉伯人的伏击,命令战士们做好战斗准备。开始,四周安静得死一般地可怕。就在部队过去了一部分以后,阿拉伯人精心策划的伏击开始了,漫山遍野涌出了阿拉伯军人。战斗十分激烈,炮火异常凶猛,许多车辆被击中,整个车队无法前进。好在城内的居民听说古里安赶来的消息,冲出城门赶来迎接。战斗很快开展到耶路撒冷城下,古里安命令萨德和拉宾向城北和城南的阿军发起进攻。这场代号叫“杰布西行动”的战斗尽管激烈,但还是被哈加纳的战士们占领了大半个城。但是,毫无撤走之意的英军,26日又把他们赶回了原地。争夺战陷入了僵局,生命线被切断了,部队也陷入了危机。

  恰在这时,司令部发来了电报,要他速回特拉维夫,商议战事。拉宾坐一架旧的轻型飞机回到了特拉维夫,作战部长雅丁在询问了情况以后,仍然要求拉宾努力去打通生命线。拉宾率领部队苦战一个星期,肃清了沿途除拉特隆以外的敌人,但拉特隆的敌人却十分顽强。拉宾旅伤亡惨重,有些连队成了空架子。拉宾看着补充来的一些士兵,大多只有十五六岁,脸色惨白,但他只能咒骂那些忽视军队建设的人。

  1948年5月14日,根据联合国决议,英国结束了对巴勒斯坦的托管,犹太复国主义全国委员会在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宣布成立以色列国。

  世界上无奇不有,以色列是惟一根据联合国决议成立的国家。历史上流散多于独立的犹太人,从此有了自己统一的民族特征。

  5.血战拉特隆

  1948年5月14日,英军一撤走,以军未放一枪就占领了市中心地区,随后又攻占了城外北部和西部地区,但东部的很大一块仍在阿拉伯人手中。15日阿军发动攻势,从以军手中夺回了城北阵地。17日,整个战局发生逆转,约旦军队攻入市区并直抵老城。城中犹太人又陷入危机,拉宾旅只得又担任掩护运输队的任务。拉宾为确保交通无阻,他带兵夺取了拉特隆和雅鲁村,并彻底肃清了公路交通障碍。他们等着护送运输队入城,结果,等了一天才等来“孤儿”似的一辆装甲侦察车,特拉维夫方面不相信他们能这么快打通道路。

  17日,正当拉宾部署当天的护送任务,耶路撒冷旅旅长大卫·沙梯尔来找他,请求借两连人去攻城。拉宾看不起沙梯尔,提出得派两名手下军官共同制定作战计划。沙梯尔只得同意。在整个战斗中,沙梯尔把拉宾的两连人当主力使,整个作战计划也一团糟,拉宾为此与沙梯尔大吵,之后,才勉强同意了计划。

  在沙梯尔的攻城计划战斗打响以后,进展缓慢,沙梯尔的兵连城边都没挨就退了回来;只有拉宾的两连人奋战夺取了安锡山,但随后就陷入了重围。在组织突围后,山上依然有15人没有冲出来,他们只有和敌人血战到底了。突围出来的战士,为了整个战场利益,没有休息就投入了战斗。整个战场,战斗十分激烈。阿拉伯军队越来越多,犹太军队却无法提供后补,且都老弱病残。27日夜间,拉宾又组织了3次突入老城的战斗,均告失败。28日凌晨,拉宾登上了锡安山,在纷飞的炮火中他看到了一个终生难忘的屈辱场面:一个打着白旗的老城犹太代表团向着趾高气扬的约旦士兵走去,其中竟有犹太教士拉比。

  28日夜,老城区又有150名武装人员和700名居民投降。战场的失利,犹太人投降是难免的了。但在整个耶路撒冷战役期间,拉宾多次组织力量进攻拉特隆,但这颗钉子始终拔不下来,阿拉伯人决心死守。当6月8日的又一次进攻失败以后,古里安失望极了,他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在6月9日要攻下拉特隆。可这一次大家没有听他的,阿隆和拉宾等人一致决定推迟到次日,因为部队急需休整,同时发现了一条可绕过拉特隆的便道。

  那条便道实际是拉宾他们休整那一天发现的。那辆装甲侦察车就是从便道上过来的。后来,拉宾旅的一些人就是走这条便道。走这便道安全,阿拉伯人的火力打不到,关键是能否开辟成大卡车通道。延误军令是不行的,阿隆便和名义上指挥这条战线的美国人米奇·马可斯上校派拉宾去说明情况。古里安对此大为反感,甚至可以说气急败坏。他训拉宾、训阿隆,整整训了两小时。拉宾在古里安的训斥中不时地解释几句,他始终坚持一个观点:既然另有通道能确保运输生命线,就没有必要再血洒拉特隆!两小时以后,古里安终于同意了他们的方案。

  6月11日下午10点,第一次停火协议生效。但待重开战时,阿以双方的力量就已倒了过来,这是犹太人用智慧创造奇迹的历史纪录。停火期间,拉宾组织力量开辟了另一条通往耶路撒冷的“缅甸路”,基本上解决了市内的补给供应问题。另外,大批的军火和志愿人员补充上来,使以军实力大增。值得说一下的是,以军的军火主要是捷克在苏联的默许下提供的,“如果没有捷克按照苏联旨意提供武器,以色列能否打赢这场独立战争是值得怀疑的。”7月9日,战火又重新开始,但持续时间不长,仅仅10天。原因是各自为战的阿拉伯军队再也不敌以色列军队。但是,耶路撒冷老城仍在阿拉伯军队控制下。为了便于指挥战斗,以军将全国分为北方、耶路撒冷、沙隆和南方四大军区。拉宾和“帕尔马契”主力均划归在南方军区,伊加尔·阿隆为司令员。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