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科尔 | 上页 下页
二九


  第二十章 深沉的莱茵河

  1945年7月17日至8月3日,苏、美、英三个反法西斯国家首脑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了战后的第一次会晤,发表了“波茨坦协议”。

  在波茨坦会议中,三国不仅仅在关于中国是否与会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像波兰西部的边界问题、保持德国的“统一”等问题也是各持己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提出把三国所讨论的问题整理成一个会议纪要。于是,1945年8月3日著名的“波茨坦协议”就这么问世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波茨坦协议中没有任何分割、肢解德国的条例,反而表示在占领期内占领国负责共同维护德国的统一。

  事实上苏、美、英三国根本不想保持德国的统一、完整,而是按照各自的意图一步步地、有条不紊地肢解这个国家。

  一阵冷风吹来,莱茵河的水似乎一下子变得更加迅猛了。科尔望着绿滢滢的河水,心潮澎湃,思绪一下子从历史回到了现实。他站在河边喃喃自语道:“在那一段日子里,德国人实在太难了。在这之前他们曾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痛苦和灾难,也许,这就是历史对这个民族的惩诫吧。”想到这里,他的眼中泛出一层薄薄的惆怅。在战争结束时,科尔还只有15岁,但这个年龄已是足够让他看懂人间的冷暖了。那个时候,成百万的德国人被占领国从“新波兰”的领土上驱逐出来,人们流离失所,而苏占区内苏联人则大刀阔斧地推动土地改革,人们不得不用钱去购买自己的土地,除此之外,还有疾病、饥饿、房荒……

  莱茵河是这一切的见证人,也许,只有它才能给予历史公正的评价。人们没有忘记,战争一结束,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线很快明朗了。科尔站在莱茵河岸,倾听着莱茵河水滔滔的诉说……

  1946年3月15日,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演说,号召所有西方国家“共同承担抵制苏联扩张的责任”,从此之后,东西方冷战就宣布开始了。

  同年6月30日,苏联军管会对苏占区实行全面封锁,禁止苏占区内的德国人同西区的德国人自由来往。这样,两个德国的边界就逐步形成了……

  1947年1月1日,美英成立联合占领区,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宣布合并。与此同时,三国实行货币改革,发行新货币德意志马克(简称西马克),致使德国首先从经济上分裂了。

  同年6月23日,苏占区推行货币改革,发行新的货币马克(称东马克),并决定将东马克作为整个柏林的惟一货币。西方三国拒绝接受,同一天将西马克引进西柏林。

  11月30日,东柏林成立市政府,单方面宣布解散原来统一的柏林市议会和市政府。

  5天之后(12月5日),西柏林选举市议会并成立市政府。从此,柏林遂告分裂,形成一城两制的奇特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占区和苏占区裂痕日趋明显:一方在资本主义思想的驾驭之下;一方则受到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终于,当历史走到1949年5月的时候,一场不可避免的分裂到来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为同一个德意志民族的两个不同经济、政治的国体出现在世界版图上。

  1948年4月20日至6月1日,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在伦敦举行高级会晤,决定在西占区成立制宪会议。1949年5月8日,通过了《基本法》(西占区临时宪法),5月23日,西德制宪会议宣布:《基本法》正式生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同年9月15日,73岁的康拉德·阿登纳当选为第一任联邦总理。

  1949年5月30日,民德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草案。10月7日该草案生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任命奥托·格罗提渥为总理。10月11日,威廉·皮克当选为民德总统。此后到1990年10月3日,西德与民德——同一个民族、两个不同的国家的人民咫尺天涯,整整40余载。科尔凝视着深沉的莱茵河水,心底只有一个念头:德意志民族不能长久分离,德国一定要统一!

  第二十一章 本是同根生

  这里的夜绚烂而妩媚,万家灯火,争奇斗艳,大街上的车灯汇成一条川流不息的五彩的河流。沿街的酒家、快餐馆、金融大厦、夜总会、美容院……旋转着各式各样的霓虹灯,将城市的夜空装点得分外妖娆。这是1982年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都波恩。

  时针指向了23:00点,但是,联邦总理府的灯还没有熄。赫尔穆特·科尔坐在办公室前把一本《德意志史》打开又合上,合上又打开。一只烟斗搁在烟灰缸上早已灭了多时。

  作为一个政治家,科尔喜欢从历史的角度来剖析问题,研究其内在的实质。他明白,如果要实现两德统一的话,必须奉行前总理施密特的“双轨政策”,即一种既发展东方关系,又坚持立足西方的外交政策。二战结束后,特别是1955年5月西德加入了北约,民德加入了华约,从此欧洲就分裂成东西两大对立的阵营,而两德则处在东西“冷战”对峙的前哨阵地。

  在西德、民德建国初期,两国都曾把恢复国家、民族的统一作为最高目标。西德在临时宪法《基本法》序言中写道:“全体德国人民仍然要求在自由自决情况下实现德国的统一和自由。”早在1950年11月,民德政府也致函西德政府,希望由两德代表对等组成全德制宪委员会,成立全德临时政府,然后再举行全德自由选举。但是,1955年两德分别加入两大军事集团之后,两德统一也就遥遥无期了。

  在70年代之前,西德认为,民德政府不是通过自由选举产生的,是在没有反对党参加的情况下组建的,因此“不合法,没有资格代表人民”,只有联邦共和国才是“德国人民的惟一合法代表”。在外交政策上,西德政府推行旨在孤立民德的“哈尔斯坦主义”(哈尔斯坦是西德外交部国务秘书),拒绝与民德建交的国家往来。例如,1957年曾与南斯拉夫断交;1963年又因此与古巴断交。

  从60年代开始,由于苏联在两德统一的问题上态度慢慢冷却,加之两个德国在各方面的分歧加大,致使民德渐渐地打消了统一念头,开始强调两德共存。1961年8月13日(星期日),民德政府在对形势作出冷静的分析后,仅仅几小时的时间就筑起了一道全长166公里的柏林墙。1974年9月27日东德人民议院通过宪法修正案全部删去了有关德意志民族和德国统一的提法。昂纳克强调指出,“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尽管民德态度异常决绝,但是西德可不这么想。1969年社民党大选获胜,勃兰特政府执政之后,大刀阔斧地删去“并不符合德意志民族的利益”的做法,在处理与民德关系方面,一笔勾销“哈尔斯坦主义”,承认民德是一个“拥有主权的国家”,并在1972年12月同民德签订了“关系基础条约”,相互承认,互设常驻代表处。从此以后,两德之间的来往不断增多,范围涉及经济、文化、科技、交通、邮电、卫生、环境等领域。为了维系、递进民族感情,从80年代起,西德平均每年向民德提供的各种形式、各种名义的款项就达20多亿西马克。

  科尔执政之后,在促进两德统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在1982年10月13日的政府声明中中肯地说道,德意志人的国家是破裂了,但是德意志民族仍然存在,并将继续发展下去。他的政府“将竭尽全力在和平与自由中争取并完成德国统一”。柏林墙、铁丝网和射击命令绝对不能阻止德意志民族感情的发展。人道和理智最终将拒绝这些东西,将其捣翻,使德意志人在没有死亡危险的情况下自由地从这个德国到另一个德国去。

  1982年10月5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总书记昂纳克致信科尔。科尔在10月26日复信昂纳克说,苏联为了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抗衡。将在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部署新导弹,这将严重威胁欧洲的和平与稳定。当初美苏两国决定在日内瓦进行的欧洲导弹谈判,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稳定东西军事力量的均势。苏联为了施加其政治影响,居然破坏这一均势,它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作为民德领袖的昂纳克应该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不遗余力地避免这一次“军备升级”,并且尽可能地施加影响,使苏联在民德的土地上不增加新的导弹部署或者削弱将要部署的导弹。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