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科尔 | 上页 下页
二三


  但是科尔理智地拒绝了阿尔布雷希特的要求。他认为这是原则问题,作为基民盟联邦主席他应该尊重选民的决定,而不能像一个肤浅的市井小民那样出尔反尔。

  科尔开始兑现自己的承诺,着手筹备1980年10月的联邦议院竞选工作,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位曾经欲问鼎联邦总理的雄心勃勃的反对党领袖不但没有因为失去竞选的资格而垂头丧气,反而显得轻松、自信。他一方面全力以赴地参与竞选,仿佛此次会战的主角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另一方面则有条不紊地处理日常事务,履行一个政治家的职责。一位自称“科尔密友”并“十分知情”的人士在1980年5月18日的《明镜》周刊中证实,科尔在暗中全力支持施特劳斯参加竞选。

  科尔对他的命运到底是怎样想的,观察家们和好奇的民众挖空心思,推测各种可能。他们对科尔的真正意图却不得而知。但是人们不得不佩服他,甚至连那些昔日对他存有偏见的新闻媒介、政治对手们都认为,应该重新看待、评论这个法尔茨人。1980年4月3日,是科尔50岁生日,在这一天《斯图加特日报》向他表示祝贺时,欣喜地评说,科尔是一个“虚怀若谷、气度非凡的人”。

  当然也不乏冷嘲热讽,但是科尔在舆论褒贬面前不亢不卑。他不想在这方面花费太多的精力,他需要的是权力、是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

  1980年初,科尔重新组建了议会党团领导班子,力图打破官僚程序,加强公民对联盟党的信任。新的领导机构中有6位基民盟副主席和2位基社盟副主席,在组建不久,他们就按部就班地履行各自的职责。

  这时,施特劳斯作为联盟党1980年总理候选人已经成为既成事实,“战略委员会”和“竞选委员会”已经开始运行为他效劳。一些基民盟人士成为了施特劳斯的追随者,他们的想法和施特劳斯一样,认为科尔是个庸才。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让施特劳斯试试吧,他很可能会失败。了解施特劳斯的人难免会为这位基社盟领导人产生几分忧虑。他们知道,这位联盟党的候选人远不如他所吹嘘的那样受欢迎。但是,不管怎么样,施特劳斯已经为自己投下了赌注,决心同施密特背水一战。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或许是施特劳斯流年不利,所有的情况都那么糟糕,令人嗟叹不已。在施特劳斯的导演下,联盟党迎来了30年来最惨痛的选举结果。

  在竞选过程中,施特劳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他风尘仆仆地从一个竞选集会赶到另一个竞选集会,汗流满面地高呼着1976年科尔在联邦议院竞选时所使用的口号“要自由不要社会主义”。有时候,施特劳斯松开衣领手舞足蹈,毫不留情地对政府加以抨击。但是,他有时又变得小心翼翼,看上去像一个胆小怕事的谦谦长者。人们弄不明白,施特劳斯怎么了?

  结果令人遗憾,施特劳斯进行宣传的地方,得票率反而下降。从这位巴伦伐利亚人的演说词中,人们很难找到值得信服的地方。例如在埃森,选民们居然以历史性的突破第一次将信任的目光全部倾向了社民党。

  施特劳斯失败了,而且败得非常惨!他说,这一切完全是天意。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的领导人海因里希·克普勒的猝死,给他的竞选带来了料想不到的晦气。与1976年相比,下萨克森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巴登—符腾堡州的选票都明显下降。联盟党内约60万前选民竟然把信任的目光转向社民党和自民党。施特劳斯找不到任何口实来责怪科尔或其他人。

  在大选的当晚,施特劳斯拖着疲惫的身躯出席了记者招待会,他心口不一地说,他——施特劳斯将来一定会是巴伐利亚的总理。谁都知道这是一个用以慰藉的谎言,这位巴伐利亚人很早之前就吵吵闹闹要当联邦总理,可是,事与愿违,他得到的选票比被他称之为“无能”的科尔1976年的48.6%更少,甚至连巴泽尔在1972年所取得的44.9%选票都未达到,他获得的选票只占44.5%。

  施特劳斯是一个失败者。他在回答电视记者的提问时承认,他可能犯了错误。但是,当他领悟的时候,已经为时晚矣。在这之前,科尔和盖斯勒曾经提醒过他,可是他却充耳不闻。

  施密特再一次成为了联邦总理。社民党获得了42.9%的选票,较1976年减少了0.3%,而自民党的选票却增加到了10.6%。

  “两个巨人的搏斗”已经降下帷幕。人们也许会对施密特攻击施特劳斯时的情形记忆犹新。施密特曾经“很不得体”地将施特劳斯比作“像公牛撒尿,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在竞选集会上,这个汉堡人只要提到施特劳斯的名字,听众就会暴发一阵哄笑。接着,全场安静下来,人们满怀希望地注视着施密特。施密特压低声音,无限忧伤地说:“这个人连自己都不能控制。”然后,他向后退一步,把一根手指指向空中大声说道:“不能让他来控制我们的国家!”

  也许,这个时候人们忘掉了施密特具有一种表演天才,他有办法也有能力激发听众的情绪,使他们感动万分。这种才能使他受益匪浅。

  但是,白热化的竞选活动使得施密特元气大伤。竞选的最后几个星期,施密特患了重感冒,他看上去显得心力交瘁,他脸色苍白,声音嘶哑,完全没有了昔日的神采。到了1981年,他的健康状况再度恶化,甚至需要立即动手术。

  “两个巨人的搏斗”的结果是令人失望的,施密特表面上是胜利者,但是他的前景并不乐观。在联邦议院竞选结束半年之后,科尔说:“每个人都感觉到,这次大选胜利的基础已经崩溃,联邦总理的威信已不复存在。社民党内冲突激烈,它尽管表现出了人事安排之争,但实际上却暴露出原则纲领上的深刻分歧。我不知道自民党在这种变化了的情况下准备承担哪种角色?”

  两位政治家出人意料地从竞选斗争中获得了好处,一位是根舍,另一位是赫尔穆特·科尔。科尔在竞选中公正无私地支持他的盟友施特劳斯的举动使得他的反对者和竞争者大为震动。如此君子风度,不仅仅是一个“好”字可以形容的!在命运的十字路口,这位赫尔穆特·科尔的抉择到底包容了什么,蕴含了什么,又向世人启迪了什么,诉说了什么?似乎作出怎样的估价都不为过分。

  1980年10月5日,如果科尔取代施特劳斯领导联盟党参加联邦议院大选,也许同样不会给联盟党的党员和他的拥戴者带来最好的结果。但是,在这一天,科尔的政治远见却是无可争议的,他的两项预言都得以证实。第一,如果自民党不愿意同联盟党合作,联盟党将无法改变在野党的命运;施特劳斯将不能逾越巴泽尔在1972年所创下的选票大关。第二,自民党在弗莱堡举行的党代会上肯定会宣布继续同社民党合作。

  科尔在支持施特劳斯参加竞选一事上襟怀坦白,对待党内同志的“错误”同样也做到了仁至义尽。以库特·比登科普夫为例,这位同乡兼同学是由他一手“捧”上来的。在1976年,比登科普夫曾经感恩图报地将科尔推到了联盟党总理候选人的地位;但是在1978年底和1979年初,比登科普夫却突然不顾友情叫嚷着要把科尔的党主席职务同议会党团领袖职务分离,并和施特劳斯结成联盟,共同反对科尔。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