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科尔 | 上页 下页
一三


  果然,他回来的时候,掏出钱包塞在帕皮娜的手中,说:“去隔壁‘国王咖啡’店买点心来,今天我请客。”

  原来,领导们认为科尔“分内工作十分突出”,“分外工作也非常出色”,决定从1960年1月起把他的月薪提升到1200马克。后来,在1962年、1965年、1968年科尔的月薪一直在增加,到1968年1月时,他的月薪已高达3000马克了。

  科尔的吃苦耐劳在联合会中是有目共睹的。他每天一般工作12~14小时,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联合会上,党务工作仅占他工作时间的1/5。

  维利·黑默尔越来越感到科尔的重要性,不仅对他,对联合会来说亦是如此。科尔到底要得到什么?他干嘛要在联合会中表现得那样突出?由于科尔办事雷厉风行,卓有成效,黑默尔不得不为自己在联合会中的地位担心。他甚至有点后悔当初聘用这个人,他实在太能干了。

  但是,时隔不久,黑默尔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1961年10月25日,科尔当上了莱茵兰—法尔茨州基民盟议会党团副主席。当时的《莱茵法尔茨报》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说:“这位烟斗不离手的人认为,总是数他最年轻,这是命运的安排。”

  科尔想要做的是一名政治家!至于他在联合会中工作卖力、表现突出,只不过是出于他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随着疑云的消散,黑默尔不久便同科尔建立了诚挚的关系。

  科尔今后到底想朝哪个方面发展?他最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在联合会中,没有谁能替科尔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当科尔的同事们读过1966年8月的《曼海姆晨报》后,他们就能够肯定科尔博士对路德维希港市长的职务绝无问鼎之意。科尔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这个城市对我格外亲切,我母亲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可是我本人对市长这个职务从来就没有兴趣。”

  关于科尔的前途问题,早在1952年就有所争议。科尔中学时代的宗教老师施密希曾同他的学生打赌说,赫尔穆特·科尔今后至少能当上联邦德国的部长,否则,我甘愿输掉一箱葡萄酒。

  不论科尔究竟意欲问鼎什么职位,1961年的莱茵兰—法尔茨州州长彼得·阿尔特迈尔面对咄咄逼人的科尔越来越束手无策了。

  ……也许,阿尔特迈尔真的不行了。当初,为了同科尔分庭抗礼,他准备将莱法州基民盟秘书长海因茨·科尔巴赫扶到州议会党团副主席的位置,结果,科尔巴赫以一票之差败给了科尔。

  虽然赫尔穆特·科尔成功地登上了他政治生涯中关键性的一个台阶,但是,在1961年年底他离莱法州州长的位置还是存在很大一段距离的。那么,他又是如何击败阿尔迈尔特成为最年轻的莱法州州长的呢,这话还得从50年代初说起……

  第十章 美梦成真

  早在50年代初期,阿尔特迈尔就领教过这个科尔的厉害。那时科尔还在海德堡上大学,正值血气方刚,但他已经是路德维希港基民盟的头面人物了。

  阿尔特迈尔比科尔年长31岁,以前是位商人。他只上过国民小学,后来又在一所商业学校进修过,在他任州长期间,他管辖下的一所大学曾授予他名誉医学博士。就阿尔特迈尔的学历而言,他与年青的科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更不用说像科尔那样,在分析问题时能把历史和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但是阿尔特迈尔州长可不认为自身有什么不足,由于年长位尊,他希望青年人对他有一种畏惧感,并且惟命是从。对于那些自高自大,擅自作主的家伙只会引起他的厌恶,而科尔恰恰是这种人。

  科尔和他的青年联盟公开抨击“祖父辈”们一手遮天,不给年轻人担负实际政治责任。他们要求:基民盟应该尽快地取消重叠职务,不要让年轻人失去锻炼和施展才华的机会。

  这位阿尔特迈尔州长在被青年联盟搞得束手无策的时候,又不得不放下自尊,低声下气地去求助那个比他小了整整31岁的科尔,虽然他讨厌这个小伙子,但是却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如果内政方面的具体决定和人事安排没有科尔认可,那么任何人都休想把事情顺利办成。

  青年联盟的人都听科尔的,他是青年联盟的少年英雄。

  基民盟议会党团主席威廉·博登和阿尔特迈尔一样,很不喜欢科尔。博登是阿尔特迈尔的前任,现已70高龄,但是科尔犀利的口才,遇事不瞻前顾后的作风,常常令他无暇顾及健康而大动肝火。

  作为博登和阿尔特迈尔,当然不希望这个被他们视为“叛逆”的科尔有所作为。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这个同他们处处为敌的科尔博士,很快便接替了他们的位置。

  具有理政天赋的科尔成功之处在于,看重别人的论点、策略,而不是官职和头衔。他遵循俾斯麦对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的教诲,不会轻举妄动,而是耐心地等待着时机。

  这一点,从1954年青年联盟州主席的换届中就体现出来了,当时,凭着科尔在党内的影响力和丰富的领导经验,他完全可以接替青年联盟州主席彼得·约斯滕的职位。但是,科尔认为自己还没有一批可靠的人马而不肯就职。后来,这一职位由科尔的党内知己海因里希·霍尔肯布林克接替了。

  又如,阿尔特迈尔曾希望科尔出任某一部长缺额,但是科尔拒绝了。当时许多人不理解他,认为他不聪明,而科尔却认为时机尚不成熟。

  1966年8月底,科尔在接受《曼海姆晨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今年36岁,来日方长。我曾有机会去波恩任职,但我宁愿再等一等。”

  在青年时代,科尔就深深懂得,如果他想有所作为必须要有一批可靠的人马拥护他。因此,从50年代初期他就有意识地把志同道合的同志聚集起来,结成联合阵营。这一政治策略的实施使他在今后的政治生涯中左右逢源。很多有为的青年都愿意结识他,靠拢他,而那些政治对手们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决不敢贸然出击。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