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科尔 | 上页 下页


  第三章 战火铸成的铁汉子

  “爸爸!”

  约翰·卡斯帕尔·科尔听到喊声抬头一看,只见两串晶莹的泪珠正挂在儿子的脸上。

  “孩子!”不知为什么,他只觉得喉间一下子被什么塞住了,他大步迎上去,一把将科尔紧紧地揽在怀里。小科尔搂着爸爸的脖子,心中说不出的温暖、舒适。许多天来,他第一次真正开心地笑了。

  父亲的归来给科尔家带来了喜悦,那种被硝烟染就的哀愁冲淡了许多。在这个年代有什么比平安无恙更令人高兴的呢?自从父亲从前线回来休假,科尔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就时常被父亲支出房间,因为父亲要和朋友们秘密收听“贝罗明斯特”和“伦敦广播电台”的新闻,谈论一些孩子们不应知道的事情。

  小科尔极不情愿地、满腹狐疑地从房间中退出去。他不明白那些秘密为什么小孩子不应该知道,其实他已经长大了,而且比其他孩子更懂事。当他刚要迈出门坎的时候,他似乎听到大人们正在谈论“关于犹太人的事情”。

  当历史跨越到1943年的时候,路德维希港的情况更加糟糕了,人们已经无家可归。为了保障安全,政府不得不通过“送孩子去农村”的方式把滞留在城市的孩子们疏散到偏远地区。这时,学校已经不可能正常开课了。

  1944年10月,科尔同他的同学们被安置到奥登林区的埃尔巴赫,他与一个同学住到了一位伯爵的看门人的家里。

  十月的林区是静谧而美丽的。天高云淡,一片片落叶从半空飘坠下来,有如彩蝶飞舞。但是,不论是朝霞似锦的清晨,还是微风徐徐的傍晚,孩子们都感到一种雾霭般淡淡的忧愁。

  科尔和他的同学们依然在战火的间隙中上课。

  1945年12月,孩子们又被用船运到了贝希特斯加登。在途中,当孩子们攀着船上的栏杆向水天一色的茫茫的天际凝视的时候,心中不免升起一种浓浓的惆怅和流亡的伤感。战争已经使他们具备了一般孩子们所没有的成熟,他们在深深地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孩子们现在才十五六岁,正是花儿一般的年华,他们应该在学校中享受充足的阳光,接受良好的教育。可是,他们的国家却一会儿将他们送到这儿,一会儿又将他们送到那儿。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科尔,你在那里干吗?牛奶挤好没有?”

  “噢,先生!牛奶挤好了。放在那只小桶里。我现在正为母牛洗澡呢。”

  “是吗?好好干!呆会儿你还得把地扫了,上午你必须做完。

  “好的,先生我这就去!”

  “噢,等一等。对了,你还得去喂猪。喂完猪后,你顺便把猪圈打扫一下。”

  “是的,先生。我一定会把工作做好,您放心去吧。”

  “噢,孩子,你急什么?我的话还未说完呢。晚上,你到我房间里来拿工资——26个马克。”

  “好的。先生。我知道了。”

  科尔把一只老黄牛从牛栏中牵出来,他要赶着到地里去。

  1945年8月,科尔就来到了位于莱茵河畔的明斯特—施瓦察赫附近的迪尔施塔特一家南德糖业股份公司大农场当学徒。在这拥有1200摩根的土地上,这个孩子为了每月的26个马克必须从早到晚不停地干活,这种生活一直维持到同年的11月中旬。战争,使得这个深居简出的孩子吃够了苦头,把他磨练成一个铮铮铁汉,他变得沉着、冷静、机警,而且富于冒险精神,他相信:“只要赫尔穆特·科尔想做成的事,没有什么办不到的!”

  第四章 困难的选择

  当时的人们绝对无法想象,那个年仅15岁的名叫赫尔穆特·科尔的中学生,能在若干年后一跃成为本世纪后半叶成就最卓著的德国领导人。他不但引导着德国再度步入世界强国之林,而且出人意料地完成了二战后第一位联邦总理康拉德·阿登纳所憧憬的,实现两德统一的梦想。这一点,科尔本人也未料到,但是上天已经将他的命运同政治安排到了一起。

  1945年初,波兰政府根据国际条约,在苏联方面的庇护下,在直至奥得—尼斯河一线的德国领土上建立了波兰行政机构。为了能把分割出来的10.26万平方公里的德国土地尽快地划给波兰,英国首相丘吉尔采取了“最令人满意、最持久的措施”:将东部地区800~900万德国人从“新波兰”的领土上驱逐出去。

  战争结束之后,朴实、正直、勤奋、诚实的德国人民在各种势力的横冲直撞中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他们不得不接受这种战败国的命运,虽然许多人同战争毫无关联。

  1945年8月30日,占领国组成的管制委员会接管了德国的全部政府权力。苏联人又决定在萨克森省、勃兰登堡边区、梅克伦堡、福波莫瑞、萨克森州以及图林根州推行一次轰轰烈烈的土改革命。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