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基辛格 | 上页 下页
三九


  基辛格犯了一个很糟糕的错误,他问明要多久可以完成一项军事行动,然后回答说:“就两三天工夫?越南的停火协议也不是在规定日期生效的。”

  可想而知,以色列迅速切断第三集团军的供应线,包围了这支军队并开始收紧口袋。苏联和埃及向世界、向基辛格本人发出强烈抗议,勃列日涅夫直接给基辛格发函谴责此事。这是一道不寻常的程序,说明他已意识到是基辛格而不是尼克松在导演这出戏。

  基辛格如同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国内以亨利·杰克逊为首的亲以色列派也指责基辛格以牺牲以色列利益为前提来与苏联搞缓和。基辛格的缓和政策也确实出现了不祥之兆。

  埃及总统萨达特倡议苏美共同派军队到中东来监督埃以双方执行停火协议。出于合作的意愿,苏联欣然同意,但也出于其他动机,苏联声称如果美国不愿意联合行动,他们将单独派军队去中东。

  基辛格原本的打算就是在中东排除苏联的军事干预,所以他立刻通知多勃雷宁,美国不愿意双方派军队去中东。

  在正常情况下,尼克松会同意基辛格的做法,但被水门事件搞得颓丧无比的尼克松却宁可和苏联合作。基辛格决定不跟尼克松商议此事。

  多勃雷宁从勃列日涅夫那儿得到的回信是,既然美国不同意双方派军,苏联将独立行动。

  基辛格如临大敌,连忙打电话跟黑格商量,并询问是否该叫醒尼克松,黑格只说了一句:“不行。”此事责任重大,基辛格感到一阵惶惑。

  他召开了包括国防部长施莱辛格,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科尔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托马斯·穆勒参加的最高级内阁会议。开会之前,黑格要求基辛格借总统之名主持会议,基辛格表示同意。会上决定以尼克松的名义回复勃列日涅夫,坚决拒绝让苏联或美国军队进入中东地区。会议开到深夜之际,一个重大决定产生了:美国应该给莫斯科送一个带威胁性的军事信号,那就是使全世界的美国核部队处于更高一级核戒备状态。

  “你要保守秘密”,在离开白宫情况室时基辛格朝穆勒上将嘟哝道。

  这是典型的基辛格风格,他要发一个让苏联注意到而美国公众蒙在鼓里的信号。

  “听着,亨利”,施莱辛格插嘴道,“你让两百多万军人和后备役军人突然进入戒备状态而又不想让人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不久,勃列日涅夫的答复到了,他只字不提头一天晚上的叫嚣,客气地接受了美国的建议,只派非军事人员而不是士兵去中东。

  对基辛格来说,这是苏联屈服于美国决心的表现。对其他人来说,这表明基辛格对勃列日涅夫头天晚上模棱两可的声明太神经过敏。

  “我们可能理解错了”,基辛格次日对专栏作家约瑟夫·克拉夫特说,“但在深夜你不能冒险。”

  杰克逊参议员借勃列日涅夫的第一封信大肆攻击缓和政策。为了维护缓和,基辛格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强调“我们不认为与苏联发生了冲突,缓和这条路将证明是对的”。

  记者招待会上有人提出核戒备是不是用来引开公众投向水门事件的视线。基辛格质问记者们:“该由你们这些女士和先生来决定是否也应在外交领域制造一场信心危机?”

  像尼克松一样,举行了一场态度强硬的新闻发布会后,基辛格也渴望听到恭维话;像基辛格一样,黑格知道如何迎合他的需要。

  “你干得不错”,新闻发布会一完,黑格就打电话给基辛格。

  “还过得去吧?”基辛格问。

  “漂亮极了。”黑格再一次强调说。

  尼克松也向基辛格表达了自己高兴的心情。这一次,轮到基辛格说奉承话了。“总统先生,你又赢了”,他说。

  刚与基辛格通过话的尼克松又打来一个电话,“我想去戴维营,”

  他说。他犹豫了一会儿,“你想一块去吗?”他问道。要是在过去,基辛格决不会放过一次跟总统去戴维营的机会。可这次他变得支吾起来。

  “我理解。”尼克松说。

  尼克松在自己的新闻发布会上不顾他的话将会引起莫斯科的极大愤怒,严厉谴责苏联制造了自1962年古巴冲突以来最困难的一场危机。基辛格被他这一番措辞吓得目瞪口呆,气哼哼地要求黑格想法约束尼克松的行为。黑格也私下召见多勃雷宁,费尽口舌地解释了一番,才避免风波再起。

  2.通向日内瓦之路

  埃及的第三集团军在停火协议生效后遭到以色列的包围,并面临着因饥饿而投降的危险。

  基辛格开始在以色列大使迪尼茨身上打主意,见说服无效,他以尼克松的名义发出冷酷的威胁:“我们不允许有我们参加达成的停火协议生效后埃及军队被消灭。”果尔达·梅厄夫人的反应是强词夺理、反咬一口。

  还是埃及总统萨达特率先打破僵局。他同意埃及、以色列在军事上直接谈判,以便给第三集团军提供一条供应线。

  10月28日,在开罗和苏伊士之间的101公里处,以色列将军阿哈隆·亚里夫和埃及将军阿卜杜勒·加尼·贾马斯将军走向对方,笨拙地互敬了个礼,握了握手。自从以色列独立后四分之一世纪以来,第一次出现以色列和阿拉伯代表直接进行和平会谈的现象。101公里处成为这段历史的里程碑。

  显然,虽然以色列在战场上赢得了胜利,但它的军事优势不再保证它的安全。它也不再是美国在这个地区的惟一的甚至是首要的主顾。

  埃及和叙利亚虽然军事上失败了,但政治上胜利了。在他们打破他们无法忍受的现状的时候避免了一场羞辱。

  对基辛格来说,1973年10月的胜利在于他能够与苏联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不动声色地降低他们在中东的影响力。一想到连核戒备都动用上了竟没有破坏缓和,基辛格就容光焕发。

  在基辛格的一生中,他去过许多地方,就是没去过阿拉伯国家。这一次,受萨达特之邀,他将去埃及举行会谈。

  基辛格的战略方针既出类拔萃又带风险。如果他能推行下去,意味着中东将与美国结盟——其战果之辉煌不亚于他的中国之行和改变战略均势的缓和政策。如果他失败了,必然引起以色列的谴责、阿拉伯国家的过激行动和与苏联合作的崩溃。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