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哥伦布 | 上页 下页


  哥伦布的宗教热情是和欧洲基督教的扩张精神分不开的。欧洲基督教具有宇宙神教性质,从一开始就宣称是世界性的宗教。欧洲在哥伦布生活的时代从整体上说是基督教的世界。虽然当时的欧洲在政治上并不统一,基督教本身有罗马天主教和希腊东正教的分歧,但他们有着悠久的十字军东侵的传统。15世纪西欧的海外扩张①从一定的意义讲是这种传统的延续。上帝与金钱可以说是促使欧洲人开始其海外事业的主要动机。自从十字军东征失败以后基督教徒被迫离开圣地,以致耶稣基督在耶路撒冷的陵墓和他的诞生地都落入异教的土耳其人手里。这使他们日夜不安,一心要想收复失地。在上述拉斯·德·卡萨斯对哥伦布的赞扬中特别提到了这一点。还有一种说法是:哥伦布发现美洲不是偶然的,而是上帝有计划的安排。他自己感觉到是上帝直接授予他这一毕生为之奋斗的使命。

  ①指基督教徒在教皇的号召下11~13世纪为从穆斯林手中收复圣地耶路撒冷举行的多次军事远征。

  4.壮志难酬

  为了实施前无古人的“印度事业”计划,哥伦布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就他个人来说,他太穷了,没有能力承担这么大笔费用。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哥伦布都无所作为。空有计划而不能采取行动无异于“纸上谈兵”。在当时,这样的“事业”只能由某一个王权国家才承担得起。如果真是发现了新的岛屿,王室也就获得了新的领地,发现者也可因自己的功劳得到王室授予的荣誉和赏赐。

  他首先想到的是他已居留多年、已有一定人缘关系、而且素以航海闻名于世的葡萄牙。但当时在位的葡萄牙国王阿尔丰索已近晚年,又忙于与西班牙的战争,无暇顾及这庞大的西航计划。此外,他当时十分热衷于非洲沿岸的航行;为此,人们给他取了一个“非洲人”的绰号。葡萄牙人想要霸占整个非洲沿岸。60~70年代他们到达几内亚湾并通过赤道,将非洲一些海岸命名为“象牙海岸”,“奴隶海岸”,“黄金海岸”,“胡椒海岸”。1470年,阿尔丰索任命了他的儿子——未来的约翰二世——负责远征与发展事务。也就是这位王子,后来在与哥伦布见过短暂一面以后,派他去了非洲的圣·乔治·米纳要塞。当时人们对深入南半球的航行都还心存恐惧,更不用说西航进入无边无际的“黑暗海洋”,去寻找那些传说中的虚无缥缈的岛屿和陆地了。

  1481年,年轻的约翰二世继阿尔丰索登上了王位,时年25岁。约翰二世在葡萄牙历史上享有“完美国王”的美名,身材修长,五官匀称。头发金黄,但到37岁时,须发中已出现缕缕银丝。这副仪表增加了他的威严,发怒时更加令人感到可畏。他是大航海家亨利亲王的侄儿,很可能从其叔父那里继承了航海的热情。他一直想开辟绕道非洲前往亚洲的航道。1488年,巴托罗缪·迪亚士①到达好望角,绕过该角进入印度洋,到达东非海岸,因船员出于对前途的恐惧拒绝继续航行不得不返回里斯本。

  ①巴托罗缪·迪亚士(1400?—1500)葡萄牙航海家,发现好望角。后来在一次海上航行中丧生。

  约翰二世的登基对哥伦布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于是哥伦布向这位国王呈上了他的计划:向西航行,沿途发现新岛屿,再到达“西潘古”。约翰二世设有一个专门的咨询机构——“数学委员会”——从事航海技术的研究。这个机构由三人组成:国王的两名犹太籍御医罗德里戈和比西尼奥,另一位是先后任休达和维赛乌主教的卡斯蒂亚籍教土奥尔蒂斯。罗德里戈和比西尼奥都是葡萄牙国内最有才能最有名望的天文学家和宇宙志学家。奥尔蒂斯不仅是主教,而且也是科学家。

  哥伦布获准晋见约翰二世,这是在王子办公室里的一次单独召见。哥伦布当时是27岁,中等偏高的个子,长方脸,鹰钩鼻,颇有几分帅气。因为终于有了机会当面向国王陈述自己的理想,他穿上了一身崭新的漂亮衣服,一双蓝色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王子没吩咐他坐下,从头到脚仔细地打量着他。关于他的情况,王子虽然见过他,但了解不多,从他的大臣和密探那里听说了许多,他也并不完全相信。他似乎想要亲自考察那些人告诉他的话是否真实。

  王子询问了他的出生地方,他的水手经历,他读过的书,会使用的语言,甚至于宗教信仰,最后才问到他的计划。

  “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提出了自己的计划,他准备做的事情如下:走西路向南极或南方航行,将能发现大片土地、岛屿和大陆,这些地方非常繁荣,富有金银、珍珠和宝石,以及无数的人口;从那条路走,就可以到达印度的国土,就可以到达西潘古这个大岛和大汗的各个王国。”①

  ①《哥伦布评传》第145页。

  哥伦布发现王子思维敏捷,博学多才,倾听他说的每一句话,注视着他的每一个动作,向他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尽管哥伦布对自己的计划信心十足,但在很多细节上也只能是含糊其辞。面对着威严高大的国王的咄咄逼问,“可以想象到当时他那带有雀斑的脸皮被憋得通红的情景,可以想象到他的蓝眼睛如何不断眨巴的情景,可以想象到他那如同雷声轰鸣但又模糊不清的陈述。

  “但是,这种情景正好反映了他的自信。他愈是难于表达自己的幻想,这种幻想在他那充满想象的眼睛里就愈加清楚;对他的信念怀疑愈多,他的信念在这些怀疑中就更加坚定。”①

  ①《哥伦布评传》第137页。

  哥伦布提出,如果国王给他提供舰只和人员,他将开辟一条直接向西跨越大西洋到达印度的航路,这比绕道非洲去印度的航路更短。他以丰富的想象力描述了亚洲的范围,特别强调了他第一个要到达的岛屿——西潘古——的巨大财富。关于此次国王召见哥伦布的情况,哥伦布的次子费南多和葡萄牙的历史地理学家约翰·德·巴罗斯的叙述有所不同。

  据费南多说,国王以极大的兴趣听取了哥伦布的介绍,但对于实行这一计划要耗费大量金钱则认为不可取。因为葡萄牙正在进行的经非洲开辟印度航线的计划尚未完成。旷日持久,耗资巨大,不宜另有新的大规模的举措。但哥伦布的论据充分,对国王确有吸引力。分歧产生在谈判条件上。哥伦布性格高傲,要求事成以后国王授予很高的荣誉头衔。按费南多的说法,他的父亲希望在他身后给他的家族留下一份和他的功劳相称的高尚名誉。

  而巴罗斯则认为国王受了哥伦布的蒙蔽,他说:“看到这位哥伦布是个炫耀自己本事的夸夸其谈的人物,看到他所说的西潘古岛全是假设和幻想的东西,国王不大相信他的话。”巴罗斯又补充说:“尽管如此,鉴于他不断请求的劲头,国王让他去见休达的主教唐·迭戈·奥尔蒂斯,梅斯特雷·罗德里戈和梅斯特雷·何塞·比西尼奥,这些人懂得哥伦布所说的宇宙志问题和他的发现。由于哥伦布所讲的东西都是他个人的想象和马可·波罗已经讲过的有关西潘古岛的情况,这几个人很自负,都不相信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的话。①”但是,哥伦布的论辩对约翰二世的确产生了效果,他把此事移交给“数学委员会”。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