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高尔基 | 上页 下页 |
四 |
|
§三、喀山的“大学” 强烈的求知欲,使16岁的高尔基萌发了上大学的愿望。1884年,高尔基辞别慈爱的外祖母,来到了喀山。 喀山是当时俄罗斯的一个文化中心,有很好的博物馆和教育机关。最吸引高尔基的,是那所皇家喀山大学,列夫·托尔斯泰和列宁都曾经就读于此。 可是,高尔基一到喀山就发现:富丽堂皇的喀山大学是不属于贫寒的他的。他必须首先谋求生存。结果,他开始了进社会——这所“大学”的生涯。 喀山的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大学教室”。高尔基成了一个流浪汉。在那个时候,流浪汉们居住在城市公园里、河滨的洼地和裂缝里,在木筏上、桥洞下、码头上和市场的货摊上谋生活。冬天一到,他们就得挨饿受冻。更可怕的是警察们的绳索、手铐和监狱在等着他们。“身份不明的人”要被脱光衣服挨树条抽打和被罚做苦工,甚至要被戴上镣铐解往东西伯利亚去。 在他们当中,高尔基觉得自个儿好像是一块生铁投进了烧红的炉火里一样,每天都给他的心上留下许多尖锐深刻的印象。他回忆说:“我看见那些狂热露骨、生性粗野的人们,在我面前旋风般地转来转去。 我喜欢他们对现实生活敢于憎恨,对世界的一切敢于嘲笑,对自己又满不在乎的乐观态度。” 由于偶然的机会,高尔基认识了小商人安德烈·捷林柯夫。他是一个食品杂货店的老板。在这个老板的房间里,有一个秘密的贮藏室,其中暗设了一个图书馆,里面是一些禁书。主要是革命民主主义者们如车尔尼雪夫斯基、什勃罗留波夫和谢德林等人的政论著作。从这时起,科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著作,代替了高尔基过去读的那些冒险故事和小说。 每到晚上,许多大学生、中学生和一些秘密的革命者就会从喀山城的各条街道跑到捷林柯夫的小铺子里来。他们分析沙皇的统治、祖国的前途,慷慨激昂地相互争辩。高尔基终于接触到了另一个圈子的人,他们对生活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个人温饱和个人恬静生活的关心,而且深信能够改变这种生活,他们说出来的这些话,有些是高尔基想说但并未说出的,这使得他分外欣喜。更使他兴奋的是,他已朦胧地感觉自己或许能在改变生活的事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冬天要到了,高尔基在一家面包作坊里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老板是个冷酷无情的家伙,工作繁重,作坊像座监狱。高尔基偷偷地给工人读一些禁书。有时候他讲得很成功,工人们浮肿的脸上现出悲痛的表情,眼睛里冒着怨恨和愤怒的火花。高尔基开始用书籍来做“改变生活”的工作了。 不久,高尔基去了捷林柯夫开的面包店。他每天给机关和神学院的学生分送面包,同时把革命书籍藏在面包篮里送给他们。 然而,人在年轻时往往总会有些精神危机。因为他们的理想总是比较美好,而社会现实一开始却不是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中,就成功地描写了一个伤感少年自杀的精神历程。 1887年的秋天,19岁的高尔基也处在精神危机中。他不仅对许多人生问题都找不到答案,反而看到了理论书籍与实践的巨大差距。在大学生中,他是一个不能跟他们平起平坐的人,大学生把他看作是“人民的儿子”,他们把跟他的交往仅仅看作是“信任人民”这一口号的行动体现。在工人当中,因为他只是偶然接触一下,时间很短,所以也没有交到什么朋友。 同时,他的工作十分繁重。他的朋友捷林柯夫的面包店即将破产。此时,他还听到了慈爱的外祖母阿库林娜逝世的消息。这些,都使高尔基感到孤单和痛苦。 这时,高尔基绝望了,他选择了一种可怕的逃避方式。 在1887年12月12日,高尔基从市场上买了一支旧手枪,对着自己的胸膛开了一枪。 子弹没有打中心脏,只打穿了肺叶,留在了背部的皮肤里。经过手术,高尔基被救活了,过了一个月就好了。 但是,从自杀这件事后,高尔基就十分自卑,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像是对人们犯了罪过,没有脸再活下去。这时,他遇到了一位民粹派革命家——罗马斯。 这位刚从流放地回来的高个子,对高尔基很是关心。 他邀请高尔基到克拉斯诺维多沃村去,他在那开了个小杂货店,那其实是一个渔民互助组,为了在农民中进行革命宣传。 高尔基在这里接触到了社会另一个阶层——农民。他常常跟他们交谈。生活充实起来了,高尔基渐渐抛却了自杀给自己心理上带来的阴影。但这些愉快的日子不多久就结束了。因为村长和富农的敌视,罗马斯的小店被人放火烧毁了。 1888年秋天,高尔基只好离开了这个村子,从此也离开了喀山。 喀山,是高尔基在精神上获得生命的地方。多年以后,高尔基回忆说:“喀山是我最喜爱的一所大学。”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