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甘地 | 上页 下页


  当时在英国的印度留学生,大多数都有过童婚的经历,做了童婚的丈夫,可是在英国,这些人谁也不愿说出自己的婚姻史,这样的风俗在英国的生活中显得并不光彩。处在新的环境,大家生活在花花世界之中,时时刻刻都将面对着异性的诱惑。一些印度男生便以单身自居,过上了极不真实的生活,花天酒地,与一些英国女孩子打情骂俏,乃至鬼混。甘地受到了大家的感染,也支支吾吾地自称单身汉。虽然他沉默寡言,不显得如何英俊潇洒,聪明有钱,偏巧也有女孩子喜欢与他交往。他开始与当地的女孩子一起嬉游。有次到了避暑胜地,遇到一位好心的老太太,硬要给甘地介绍一位摩登女郎。甘地这才感到问题的严重,立即给这位老太太写了封信,坦率地告诉她自己已有妻子,并且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父亲。

  他用他的诚实,实现了他在离家远行时向母亲许下不近女色的诺言。尽管在英国的最后一年,即1890年在朴次茅斯参加素食会议期间,对年轻美貌的女主人曾有过冲动并且差点超出界限,但是他毕竟及时悬崖勒马,自己守住了自己。按他自己的描述是:“颤抖地心慌意乱地逃回我的房间,像一只被追逐的动物逃脱追逐者。”

  人们通常看见那些律师威风凛凛,口若悬河,驰骋法庭,但是这碗饭并不好吃。业精于勤荒于嬉。要想学业有成,非下苦功不行。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对法律的学习的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用心读遍了所有的课文,深入地研读了拉丁文的《罗马法》,又花了九个月时间相当艰苦地读完了英国的普通法,如布罗姆的《普通法》、斯尼尔的《平衡法》、怀特和提尔的《重要案例》、威廉士和爱德华的《不动产》,以及德维著的《动产》。

  同时还以极大兴趣读完了麦克的《印度教徒法》。在学习期间,他还广泛地涉猎了多种宗教书籍。“三管齐下,塑造自己”。

  1891年6月10日,甘地总算完成了预定的学业,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考试,取得了仰慕已久的律师资格;11日,伦敦高级法庭予以登记注册,次日便起程回国。他早已归心似箭,到印度半岛圆他的律师梦。

  取得了律师资格,意味着前景远大,但并不意味着道路平坦,对此甘地早有思想准备。在以后的实践和人生旅途之中,能不能担负起执行律师事务的重任,他心里还无底,也不知道上帝会不会照应。

  第三章 出师不利

  甘地静静地站在甲板上,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光波荡荡,巨浪悠悠。

  想起已经到手的律师文凭,想起马上就能与家人团聚,甘地只感到兴奋不已。

  船快驶进孟买港口时,突然风起云涌,海浪凶猛,浪花高飞。长列的波涛一个接一个在船后穷追不舍,咆哮着向行船扑奔而来,像是要吞噬这一艘客轮。

  狂吼的风暴既没有吞掉这艘船,也没有扰乱甘地的心境。海上的风暴不可能预示着他学成回国之后的创业顺与不顺,他现在无意作这样的联想。现在他最关心的是尽快见到母亲,请她验收儿子在英国留学所作的答卷。

  一声长笛。船到了。哥哥的头巾在码头的人群中晃动。

  哥哥告诉他,母亲已经告别人间。这个噩耗形同晴空一声霹雳,使甘地的喜悦心情一扫而光。他悲恸欲绝。他日夜想念的母亲,万分崇拜的母亲,永远地离开了他的孩子,一切美好的想像都已经成为过去。他在英国的时候,母亲已去世。只是哥哥怕影响玄远之地的弟弟,才把这个消息瞒了下来。甘地按照印度教徒的规矩守了斋戒。

  梅赫达医师与甘地一同回国,他坚持要甘地到他那里小住几天。后来这两个家庭结成了永恒的友谊。梅赫达向甘地介绍了当地很多朋友。特别是诗人赖昌德,使甘地推崇不已。从诗人身上他看到了人间追求至善至美的人格力量。他认为赖昌德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师。无限地追求至善是人类的权利,大师的桂冠正是这种权利的报酬,其余的都操纵在上帝手里。他后来回忆说,在现代人物中,只有几位文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使他倾倒,其中之一是这位诗人赖昌德,另两位是作家托尔斯泰和诗人泰戈尔。

  甘地在哥哥的安排下,正忙于准备开业的园地。哥哥为人宽宏大量,且交游很广。他对弟弟寄予莫大希望,总希望留学归国的弟弟在政坛取得成功,飞黄腾达,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来。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