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福特家族 | 上页 下页
三六


  总之,这一次福特躲在幕后指挥,让自己的儿子站在台前,策划了这一次行动,花费了1亿多美元,把如日中天的福特汽车公司完全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作为对儿子初战告捷的奖励,福特把公司42%的股权给了爱德塞,3%分给了妻子克拉拉,其余55%则留给了自己。就这样,福特一家三口控制了福特汽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接着,亨利·福特向新闻界宣布,在目前的情况下,另起炉灶设立新的公司“已经没有必要”。后来一家报纸发表文章,指责亨利·福特导演的这出骗局,作者辛辣地指出,因过于垄断而招致全国舆论一致谴责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当时也只不过拥有自己公司28%的股权,文章的最后,把亨利’福特称为“美国最大的暴君”。

  在争夺公司控制权的这次战争中,福特获得了完全的胜利,然而,就在他与股东们的这场斗争进入白熟化的时候,他在新闻舆论界却第一次吃了个大败仗。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916年6月,美国总统威尔逊下令调集国民警卫队平息发生在美墨边境的袭击事件。6月12日,《芝加哥论坛报》的记者电话采访了福特汽车公司的新闻发言人,而这个头脑过于敏感、反战热情高涨的发言人还没有来得及去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为了表明福特公司鲜明的反战态度,就对记者说:“凡是参加国民警卫队的公司职员不适全在公司继续任职。”不久,亨利·福特也发表了类似的言论。这一下子可捅了马蜂窝,《芝加哥论坛报》立刻发表了题为《微型爱国主义》的社论,强烈抨击了亨利·福特,认为他是一个“无知的理想主义者”,是一个“国家保护着他的财产,而他却是个典型的无政府主义者,是国家的敌人,不懂得政府的基本准则……”

  读到这些消息,福特坐不住了,因为这正是他在和道奇兄弟等股东摊牌的前夕,他错误的认为,如果不对这些言论展开反击,就会成为他的敌人们进一步攻击他的把柄。所以福特以诽谤罪正式起诉《芝加哥论坛报》,要求得到100万美元的名誉损失赔偿费。其实,多年以来,福特与新闻媒介的关系是非常好的。从制造出第一辆汽车,闻名全国的赛车手,到后来的著名企业家,亨利·福特一步步成为新闻媒介关注的焦点,T型车的出现,五美元工作制以及轰动全国乃至欧洲大陆的“和平船”事件,都使福特成为轰动一时的正面人物。经过这些宣传,出现在美国公众面前的福特是一个朴素、诚恳、勤奋、脚踏实地的人,是一个经常有着天真的想法的理想主义者,一个靠自己的努力不懈奋斗的实干家,一个开明的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一个和平主义者和慈善家。当然,在新闻界也有一些声音对他进行贬低、挖苦和讥讽,甚至利用一切机会来攻击他,只不过在以前还没有形成气候。这一次,气焰嚣张、忘乎所以的福特拿《芝加哥论坛》开刀,就等于是向整个新闻界宣战。这一下子,舆论向背的方向转了。

  1919年5月,在做了两年的周密准备后,法院正式开庭审判这一案件。为了保证审理的“公正性”,案件审理的地点避开了芝加哥和底特律,而是选在了密歇根的一座名叫克莱门的小城。在审理过程中,福特几次出庭,回答对方律师的盘问。在回答问题时,福特还像10年前在纽约对付美国有照汽车制造商协会那样,试图以朴实无华的言辞、充满激情的语调和针锋相对的态度来渡过难关,然而这恰恰中了对方的圈套,对方的律师就是想要把长期以来罩在福特身上的那圈灿烂神秘的光环彻底打掉,把一个知识贫乏、缺乏教养、为人浅薄的亨利·福特展现在世人面前,于是整个审判过程变成了一场对福特的知识测验和人品考察。面对这一切,福特所带来的由63人组成的庞大律师辩护班子费尽心机,向福特“灌输”一些作为美国公民的“基本常识”和作为一位“有声望有地位的企业家”所应具备的知识,然而这种临阵磨枪的行动并没有给福特带来多大的帮助,在对方律师尖酸刁钻的询问面前,亨利穷于应付,弄得焦头烂额,闹出了不少笑话。“福特先生在这场严格的智力测验中没有获得及格证”。后来,《纽约时报》这样概括说。

  “我可能被打败了。”听着听众的一阵阵笑声,再看看自己的律师们尴尬的表情,亨利在心里对自己这样说。由1名巡道工和11名农民组成的陪审团经过10个小时的合议后,最后终于做出了判决:亨利·福特指控《芝加哥论坛报》诽谤中伤福特名誉的罪名成立,该报必须向福特赔偿名誉损失费6美分并负担审理此案的费用,驳回控方提出的必须赔偿100万美元名誉损失费的要求。宣布判决的时候,听众们大都在发笑,因为这一判决结果对于福特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表面上他获得胜利,其实在公众面前,他完全失败了。正如他后来对妻子说的:“我以后再也不想受这份洋罪了。这次判决的结果简直是对我的侮辱,我会对社会进行报复的,让他们等着吧!为了这场官司,双方各自的花费均超过50万美元。

  “决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再次发生!”老福特狠狠地说。他马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防止今后再度出现类似的被动局面。首先,他进一步拉大了自己和其他人之间的距离,大幅度增加了身边的警卫人员和秘书的数量。其次,他还雇佣了一批精于宣传工作的文人墨客,做自己身边的私人翻译、文字顾问和宣传家,利用各种传媒在社会上塑造自己的新形象。再次,他还着手办起了自己的报纸。这些“御用文人”们替汽车大王卖命工作,很快就摊出了亨利·福特的四本“自传”、一本为福特的好朋友托马斯·爱迪生写的传记和一本用于社会宣传的舞蹈小册子,至于在各种报纸上发表的评论和文章更是数不胜数。如果亨利·福特再次与新闻界展开骂战,那么可以肯定再也不会出现以往一边倒的被动局面了。

  福特在与新闻媒介发生纠纷后在法庭上回答对方律师的质询时曾经说:“我承认我对大多数事情是无知的。”以下发生的这件闹剧就证明了这一点。

  本世纪初,由于汽车业的大发展,汽油发生了危机,燃料的代用品成为科技的最新课题。1916年4月,美国纽约市的记者接到请柬,来到长岛法明代尔村。接待他们的一名男子自我介绍说,他名叫路易斯·埃里克特,发明了一种汽油的廉价代用品,现在来表演给大家看。

  记者们随着埃里克特走到一辆欧产汽车旁边,看到汽油箱是空的,也没有装替补燃料的副油箱。埃里克特请一位记者提一桶水来,然后取出一瓶绿色的液体,让那个记者把绿色液体倒人水中,再把桶里的水倒进汽车的油箱。埃里克特随后让司机发动引擎,汽车发动起来了。埃里克特请每位记者坐上车绕法明代尔村兜了一圈又一圈,表演的事实使记者们都信服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