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福特 | 上页 下页
二三


  现在的福特工厂有二万多职工,他们当中的71%是来自22个国家的移民。各国移民的生活习惯各自不同,更严重的是他们大多不会讲英语,思想无法沟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福特动员了他公司的150位工头,充当业余教师,开设了英文培训班。

  福特公司招收的女工比当时当地的其他公司都多。她们的薪水也较其他公司高。

  福特对于残疾人也敞开了就业之门。在施行日薪5元的制度时,亨利嘱咐人事部门,只要不是传染病患者,就可以招收。对于在公司受伤的工人,也不得以残疾为理由辞退。人事部按照亨利的建议,将工厂所有的工种分成8千个小单位,以便于使各种健康状况的人各得其所。福特公司的这一政策,吸引了很多残疾人来求职,有许多被其他公司辞退的残疾人都在福特公司找到了工作。一时间,福特的残疾工人多达上万人,包括缺了双手、断了双足的,只剩一只手或一只脚的有100多人,瞎了一只眼的有将近500人。福特工厂还有一幢特别的房子是给肺结核病人工作用的。所有残疾人跟一般人的工资标准是一样的。如果在其他地方,他们很难找到一份工作,因此,这些人对福特厂怀着一股感激之情,比一般人更卖力地干活。工厂还雇了好几百名出狱的犯人,其中有些是假释犯,通常他们比守法的工人还努力。因为他们知道,不是每个公司都欢迎他们去就职的。

  没有一把钥匙能打开所有的锁的,福特的日薪5元也不是令每一个工人都满意的。5元的待遇就意味着5元的压力和要求。一个工人的妻子抱怨:“天哪,福特先生,我丈夫每天回家只想睡,根本不想吃饭,日薪5元是个福音,可是你如何去补偿失去的东西?”还有那些希腊东正教徒,他们在宣布新的工资制度后,都离开了公司,因为他们跟其他基督教徒不一样,他们的圣诞节在一月,而不是十二月,当这几百名希腊人未经请假,回家过完节后,公司宣布不再要他们了。

  亨利本人不追求很高的物质享受,他的生活甚至可以说是俭朴的。

  他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不喝酒、不吸烟,西服也只有五六套。他总是把他的薪水、奖金和股息都投到生产上去,他计划把工厂再扩大两倍,汽车价格降到300元以下。他不需要拼命赚取利润,他觉得钱赚到某种程度就行了,超过一定的程度反不如把额外的利益用在降低售价上,让顾客也得到好处。1914年7月,他又出了一个新招,宣布:如果他的汽车在今后的12个月内售出30万辆,那么每个购车者将会得到50美元的返利。这一招果然灵验。一年后得到了实惠的客户们个个成了福特公可的广告宣传员。亨利被誉为现代第一位将大规模消费和大规模生产结合起来振兴经济的企业家,他成了人们崇拜的偶像,连一些工人运动的领袖也在歌颂他,称他为著名的社会主义改革家、欧文第二,甚至比欧文更伟大。

  1916年,福特公司制造了50万辆汽车,T型车售价降到450元以下。

  虽然售价降低,但公司获利高达6000万。福特的社会部负责人马奎斯牧师说:“福特先生从未把他的计划当作一种救济,亨利和他的工人们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工作。”正如亨利解释他的日薪5元的意义时所说:

  这样做对于他本人体现了他生活的意义,对于工人来说,则是他们本应获得的劳动报酬。

  日薪5元的工资制度为亨利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尽管不久这点增长额为通货膨胀所抵消,但是此后,高工资、高消费刺激生产的原则在美国一直延续下去。亨利发现这一经济规律比凯恩斯要早20年。

  2.和平船事件

  1914年6月,斐迪南公爵在萨拉热窝被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此前,正是工业文明在欧洲大踏步前进的时期,美国也正在急起直追。

  战争的爆发太令人痛心了。亨利知道,美国人天生乐观、单纯而又自大,他们总是梦想规范这个世界的秩序。美国很有可能参与这场战争。

  亨利读书不多,但他30多岁时曾读过一本《大问题一瞥》,对他的世界观形成影响很大。他相信轮回学,相信人生既有前生也有来世。他一生勤奋努力即基于这样一种信念:万事万物有生有灭,只有对后人仍有意义的东西,才能永恒。他就是在创造这种永恒。他奇怪地认为自己的前生是南北战争时的士兵。他出世的那一天正是盖茨堡战役结束之时,他是这次战役中死去的某个战士灵魂的再生。因此,他特别反感暴力和流血。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说,战争是金融寡头和军火商人的愿望,诚实的人在埋头工作。“是纽约要战争,但美国不要。”

  福特公司早在1903年打开海外市场以后,就已成为跨国公司了,它的分公司和代理商遍布欧洲。他曾经到他海外的领地视察过,当地政府对他的来访都非常关注。他早就意识到自己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